特朗普的 "20 点计划 " 刚刚进行到第一阶段,就已经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半点缓解。以军从加沙撤出后,哈马斯组织重新控制了这里,开始对当地的和以色列合作的 " 内鬼 " 进行清除。对于这个情况,特朗普称自己 " 并不担心 ",因为他相信,若哈马斯做不到解除武装,不排除美国会以暴力的方式,强制对方做到这一点。
【特朗普的 " 和平计划 " 越来越不靠谱】
特朗普计划落空,哈马斯不会束手就擒
可以说,特朗普指望哈马斯组织 " 自己解决自己 " 的计划,不仅非常不切实际,也对加沙地带的和平没有任何帮助。
很显然,哈马斯在加沙停火后迅速重组安全部队、清剿内部 " 叛徒 " 并重新控制街区的举动,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它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加沙的实际控制权,更不会接受被彻底边缘化的命运。
首先,哈马斯的根基在于对加沙地带的长期治理与武装割据。
尽管其军事能力因以色列的持续打击严重削弱,但其行政体系和武装网络,仍保持运转能力。
停火期间,哈马斯人员能快速从隐蔽状态转向社会秩序恢复,说明其指挥链未被彻底切断。
【哈马斯组织拒绝交出权力】
这种 " 打散但未消亡 " 的韧性,使其在战后谈判中仍握有筹码——若完全解除武装,不仅意味着失去军事威慑力,更会丧失对加沙民众的号召力,进而被其他武装派别取代。
因此,哈马斯必须通过武力展示(如打击 " 内奸 ")巩固权威,防止权力真空被敌对势力填补。
其次,哈马斯的生存目标,与以色列的 " 彻底消灭 " 诉求存在根本冲突。
垂死挣扎,内塔尼亚胡政府都坚持以 " 全面消灭哈马斯 " 为终极目标,但两年冲突已证明,单纯依靠军事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哈马斯的 " 不妥协 ",是因为其深知,一旦放下武器,不仅会失去谈判桌上的话语权,更可能沦为以色列进一步蚕食加沙利益的牺牲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哈马斯组织的行动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
其清剿 " 内奸 " 的举动,既是报复以色列情报渗透的防御措施,也是向加沙内外宣示 " 唯一抵抗者 " 的身份。
这种 " 攘外必先安内 " 的策略,既是为了稳定控制区,也是为后续谈判中争取更有利地位铺路。
【将暴力挂在嘴边,特朗普还想得到和平奖】
特朗普漠视和平,从来是利益至上
可以说,尽管特朗普依然表现出强烈的信心,但加沙停火协议的前景已经变得十分渺茫,他对哈马斯的强硬表态,以及其对加沙重建的模糊立场,暴露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将巴以问题视为交易筹码,对真正的和平不屑一顾。
一方面,特朗普的 "20 点协议 " 本质是利益交换的产物,而非公正解决方案。
协议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并放弃加沙控制权,却未明确战后加沙的治理模式、经济重建责任或巴勒斯坦的长远权利。
特朗普直言 " 哈马斯铲除帮派未困扰自己 ",说明其对人道主义代价毫无共情。
更讽刺的是,美国虽促成停火,却未推动 " 两国方案 " 等实质性进展,反而默许以色列在停火后继续主导加沙事务,这种 " 选择性介入 " 暴露了其 " 利益优先 " 的算计。
另一方面,特朗普对哈马斯的威胁,实则是为以色列极右翼势力背书。
内塔尼亚胡政府与极右翼政党,将 " 消灭哈马斯 " 视为政治生存的必要条件,而特朗普的言论,无疑助长了这种激进立场。
当特朗普声称 " 美国需要与当地部队合作实现重建 " 时,实则默认了以色列或亲以武装在加沙的主导地位,将巴勒斯坦人的自主权排除在外。
这种态度不仅无视加沙民众的需求,更将和平进程简化为 " 谁拳头硬谁说了算 " 的丛林法则,彻底背离了国际调解应有的公正性。
【释放人质只是一个开始】
美国介入之下,巴以永无宁日
当前,巴以停火处于 " 脆弱平衡 " 状态,双方能否维持和平,取决于三大根本矛盾能否解决:
其一,哈马斯的生存权,与以色列的 " 彻底消灭 " 目标不可调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多次强调 " 只要哈马斯存在,战争就不会结束 ",而哈马斯则通过武力展示证明自身韧性。
若未来以色列坚持军事施压,或哈马斯拒绝单方面缴械,冲突必然重启。
更危险的是,以色列极右翼派系已威胁,若内塔尼亚胡政府选择妥协,将采取更激进的方案,不仅可能引发以色列国内政治动荡,还会进而反噬来之不易的和平。
其二,战后加沙的治理模式缺乏共识。
美国提出的 "20 点计划 ",未明确谁来填补权力真空——若由以色列扶持的亲以势力接管,必然激起加沙民众反抗;若哈马斯继续掌权,则以色列不会停止对其的围堵。
此外,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被模糊处理,实质是将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绑架在以色列和美国的主观判断上,这种 " 有条件建国 " 的套路注定无法获得巴方认同。
其三,外部势力的干预动机存在根本分歧。
美国虽促成停火,但其核心考量是维护以色列安全与自身中东战略利益,而非推动巴勒斯坦权益;
以色列极右翼势力将冲突视为获取选票的工具,宁愿维持紧张状态也不愿真正和解;
【加沙的和平能维持多久还尚未可知】
哈马斯则需通过抵抗维持政治合法性,三方动机的错位,使得任何停火协议都难以突破 " 临时休战 " 的框架,最终陷入 " 冲突—停火—再冲突 " 的恶性循环。
可见,美国主导下的所谓 " 停火 ",不过是下一场更大规模冲突前的短暂喘息,而加沙与以色列的民众,将继续为少数政客的利益博弈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