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运营管理研习社 ,作者陈凯歌 Kane
导读
全面预算管理是美的从 1997 年就引入的经典做法,核心是通过 " 精准 " 的全面预算实现全价值链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组织精力管理的聚焦。一份合格的全面预算不应简单停留在数据罗列上,而应该从战略的导向出发,紧密围绕战略解码出来的关键任务,动态匹配核心资源,同时也是价值评价和分配的重要依据。
作者 | 陈凯歌 Kane
来源 | 运营管理研习社
10 月,又是一年预算季,战略季和预算季总是以亲密战友的身份,形影不离,接踵而至。在预算季里,我们就来聊聊全面预算这个话题。
按照美的全面预算的时间节奏,此时进入到了业务和预算共同研讨的环节了。美的全面预算,通常在每年 9 月份开始启动,11 月份定稿。但美的全面预算的领先,并不是体现在预算的 " 早行 ",而是体现在预算的 " 精准 "。
全面预算是美的在 1997 年推行事业部制变革时引入的。经过多年实践,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美的重要的经营语言、管理思维和经营工具,预算偏差率稳定在 ± 5% 以内。精准的预算能力,是美的卓越运营的基础,保证了全价值链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组织精力管理的聚焦。
全面预算,就是美的提前一年的经营预演。
但从很多企业的实践来看,预算管理情况并不乐观。不做预算,或只预不算,这是两种普遍现象,都没有发挥出财务主导资源高效配置的作用,其结果是 " 钱花了,没有改变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更需要预算,有限的资源要投入到那些能产生 " 无限 " 效果的业务上。这时的预算,全面并非关键,导向才是核心。
如何做一份能够体现战略增长意图的 " 导向预算 ",结合美的在全面预算的成功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构。
预算的价值与理念
预算是组织能力的外在体现。当一家企业的财务把主要精力用于 " 控费用 "" 精核算 " 时,我把它称为 " 事务型财务 ",是财务管理的低级阶段;当一家企业财务开始将主要精力用于 " 预算管理 " 时,才代表着企业进入到 " 规划型财务 " 的高级阶段,从低级到高级,是建立在对预算价值和理念的本质改变上。
(一)预算的价值
1、立旗帜:战略执行落地的核心保障
在长期战略目标转化为年度、季度乃至月度的具体计划时,预算支撑的目标才是真正的旗帜。把抽象的增长目标拆解为各部门可执行的量化任务,确保销售、生产、研发等所有业务活动都围绕战略方向和资源匹配展开,避免战略与执行脱节。
2、配资源:资源精准配置的卓越运营体系
通过预算统筹,企业可根据业务优先级分配资金、人力、供应链等核心资源,将资源向高回报、高潜力的业务倾斜,同时避免非核心领域的资源浪费,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3、分蛋糕:预设的价值评估是 " 分蛋糕 " 的绩效依据
预算的目标是价值评估结果的底线,清晰衡量团队与个人的价值贡献。这种基于数据的评估方式,让绩效评价更客观、公平,也为薪酬激励、资源再分配等 " 分蛋糕 " 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
(二)预算的理念
根据美的成功实践和辅导企业战略落地的经验,预算理念可归纳为 6 个方面:
1、预算不是省钱的逻辑,而是花钱的逻辑。
2、预算上达成的共识才是真正的共识。
3、预算不是目标博弈,而是匹配资源。
4、预算是提前一年做出的财报。
5、预算能力检验经营能力。
6、好的预算能够体现出有效增长的意图。
预算的准备工作:组织、原则、标准
在正式启动预算之前,需要有三个关键的准备工作,即预算组织、预算原则和预算标准。美的集团在每年编制预算的发文中,会将以上这些内容清晰明确。
(一)预算的组织
要有牵头统筹的部门,根据战略方向,定原则、定标准、评审要求、进度要求等。在大型集团企业,有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统筹;在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来统筹即可。
预算组织中还应包含专业条线的预算管理,如人工成本预算、固定资产预算、IT 预算和大宗商品预算等。专业条线从专业的视角,完成公司整体的专业条线预算,再提交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统筹汇总和评审。
预算的确定要经过三下三上的过程,评审是核心,懂业务是关键,否则各部门提报的预算在财务人眼里就是一个黑匣子,只有数字的外面,却无法识别背后的业务逻辑,更不可能对预算的修订和调整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任由业务部门牵着鼻子走。
(二)预算的原则
原则就是每年预算的指挥棒,代表着方向和规则。预算规则由 2 类构成,一类是战略和业务的导向,另一类是财务管理本身的规则。
战略和业务导向体现的是战略增长意图,资源重点要投入到哪里去,优先保证哪些业务,既要有当下的增长,也要有未来的储备;财务管理原则是财务体系本身要长期坚持的规则,如全面性、风控性、稳健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
(三)预算的标准
预算的编制标准,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主要包含 5 个方面:内部结算标准、公共费用分摊标准、风险准备计提标准、大宗材料预算指导价格、外币汇率标准等。
1、内部结算标准
内部结算标准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如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子公司与总部)之间,因业务协作或资源转移而发生往来结算时,所遵循的价格或费用核算规则,是避免内部利益冲突、清晰核算各责任中心业绩的关键依据。
2、公共费用分摊标准
公共费用分摊标准是将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一责任中心的 " 共同费用 "(如总部行政费用、水电费、物业费、审计费等),按合理规则分配至各受益责任中心的依据,核心是解决 " 费用归属不清 " 问题,确保预算成本核算的完整性与公平性。
3、风险准备计提标准
风险准备计提标准是企业针对可能产生 " 潜在损失 " 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投资资产等),按预设比例或规则计提 " 风险准备金 "(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核心是通过预算提前预留风险缓冲,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确保预算利润核算的谨慎性。
4、大宗材料预算指导价格
大宗材料预算指导价格是企业针对生产经营中用量大、占成本比重高的 " 大宗原材料 ",在预算编制前确定的 " 基准采购价格 ",是控制材料采购成本、精准编制生产预算与成本预算的核心依据。大宗材料预算指导价格的核心在于保证销售价格的稳定,让销售人员拥有确定性的政策 " 子弹 ",从而保证销售任务和利润的完成。美的每年都会大宗的铜、钢、塑料等大宗材料进行锁定,再在大宗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确保商品成本的稳定性。
5、外币汇率标准
外币汇率标准是企业在涉及外币业务的预算编制中,所采用的 " 基准汇率 ",核心是解决外币收支的 " 汇率波动风险 ",确保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其作用等同于大宗材料预算指导价格,通过汇率市场的对冲操作来稳定销售价格。
预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很多公司的预算," 空有其形,实无其实 "。只有数据呈现,没有逻辑支撑;只有汇总核算,没有复盘检讨;只有业务叫板,没有财务纠偏。本质上是财务找不到一条业务主线,来识别预算的真实性、有效性。
这条主线就是通过战略解码,识别出来的年度关键任务。预算的起点是从关键任务中来,预算的终点是到关键任务中去。
(一)预算从哪里来
预算从关键任务中来,是预算提报的来源上,保证对关键任务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体现在前一年的预算管理上。方向上的一致,资源上的重金,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关键任务的识别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也正是战略解码的核心作用。
(二)预算到哪里去
预算到关键任务中去,是预算使用的复盘上,检验资源投入在关键任务的效果,体现在当年的经营分析与监控上。当效果出现偏差时,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外部客观环境改变造成的,还是内部能力不足造成的。内部能力不足要再进行二分,是体系能力支撑不足,还是业务负责人的能力不足。
纠偏和调整就会成为改变结果的支点。市场竞争加剧时,要在总体预算内调整资源来应对竞争;当体系能力不足时,就要在经营过程中构建体系,美的各种机制和体系也都在过程中建立的,正是源于实践验证出偏差,体系能力构建的过程更是 " 借事修人 ",是团队能力的提升、是组织文化的融合;当业务负责人能力不足,需要是果断换人,犹豫不决只会造成组织和个人的双重伤害,无人可用不能成为借口,而是缺少未雨绸缪、缺少破格提拔。人才是在实践中筛选出来的,不经摔打不足以鉴别真伪,不经摔打不足以识别。美的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正是在摔打中 " 糙 " 出来的,别无他法。
结语
经营不会简单的实现,当关键任务和预算确定后,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意志、决心,其决定了能否克服和突破经营路上的重重困难,也只有 "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 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经营目标,这是平庸和伟大的分割线。
用罗伯特・卡普兰的话来做一个结尾:
如果你无法描述它,你就无法衡量它;
如果你无法衡量它,你就无法管理它;
如果你无法管理它,你就无法实现它。
—— · END · ——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