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说话总是容易得罪人的情况?
" 慎言 " 的道理不可不知,而且要认真体会、牢记在心,这样你在跟人相处时,才能少走弯路,减少冲突。
关于 " 慎言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鉴》做出了精妙的总结。
第一句:言之祸,无论优劣也。
言语能给人带来祸患,不管你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都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
" 祸从口出 ",这句老话不是随便说的。
并不是只有说坏话才会惹麻烦,说好话同样可能带来问题。
遇到别人的误解,或者碰到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遇到浑人、恶人,你说再好的话,他们也可能在脑海里曲解,甚至激起他们的恶意。
所以,哪怕你是出于好意,也要管住嘴、慎重发言。这不仅是说话的艺术,更是处世的智慧。
第二句: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言语的弊端在于,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决于对方怎么理解。
你说一句话,对方如果断章取义,就可能带来麻烦。
如果对方是善意的人,你的话可能是为他好;但如果对方曲解你的意思,你的话就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
所以,无论说好话还是坏话,都要小心,避免落入小人的陷阱,被抓住把柄。这也是 " 慎言 " 的重要原因。
第三句: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
君子不喜欢说谎话,也不说假话,但说出来的真话,往往让人听了不舒服。
所以,君子既让人敬重,也容易让人讨厌。
说实话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你的实话能不能让对方接受。
如果没有一定的说话技巧,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慎言、少说。
尤其是老实人,更要懂得 " 少说是福 " 的道理。
第四句: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
小人从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总是伪装自己,让人看不清真相。
他们说话时善于以假乱真,但也不会把 " 小人 " 这个标签贴在脸上,让你一眼就能识破。
相反,小人的言语往往让人听着很舒服,让你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
第五句: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通过听对方说什么话,你大致就能判断出他的心思和目的。
俗话说," 言为心声 ",不管对方怎么掩饰,他的话语中总会露出破绽。
与人交往时,要善于从对方的言语中发现真相,这也是识人的重要一步。
第六句:贵者宜谦不宜傲。
身份地位高的人,更要谨慎言行,不要自傲。
一个人身份越高,他的言语和行为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也会越大。
所以,身份越高,说话越要谨慎,也要懂得自我约束。如果说话不注意、比较冲动,一旦被放到网上,很容易被放大,负面效应也会随之增加,甚至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和对你企业的评价。
第七句:卑者宜恭不宜放。
地位卑微的人更应该谦恭谨慎,不要随口乱说。
如果你没有权势、社会地位较低,还总是随意发言,虽然一般人可能不会和你计较,但如果遇到惹不起、报复心强的人,可能一句话就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甚至不经审判就被关起来喝茶。
哪怕管你个一年半载的,也不算什么事儿。
所以,无论你身份地位如何,都要学会管住嘴巴,不要胡言乱语,更不要招惹那些惹不起的人。
第八句:人无信,则言勿听。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誉,那么不管他说得多漂亮,你都不要轻信。
尤其是那些经常给你画大饼的人,如果他们的话从来不兑现,你就要慎重对待了。
这些人往往善于空手套白狼,靠不住的人,你就不要再轻信他了。
第九句: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
不知道机密的事儿,你就没法泄露,这对你来说是最安全的。
别人有什么小秘密或隐私,你知道了也要管住嘴巴,这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碰到这种事,能躲就躲,能避就避,你不知道就不会泄密,对你来说反而是安全的。
所以,少往人堆里扎,少去招惹是非,少去窥探别人的隐私,管住自己的嘴,你往往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给他人的印象也会更好。
第十句: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不回避亲人,就会使秘密泄露,带来很大的祸患。
我们很多人在外人面前容易做到保密,但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往往就难以做到了,而这往往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有很多大人物不是死在竞争对手手里,而是栽跟头在自己的亲朋好友手里。
所以,一定要明白,在外人面前要谨言慎行,在亲人面前更要格外小心。
不要对亲人毫无防备,也不要轻易向他们透露你的秘密。
因为无论是出于大意还是无心,亲人都有可能泄露你的秘密,甚至在反目时出卖你的信息,成为攻击你的把柄。
所以,在亲人面前也要保持警惕,做到慎言。
这就是《解厄鉴》" 慎言 " 中的 10 句经典语录,少说,绝对是远离困厄、避免麻烦的重要方法。
少说,多听,常点赞,必然好运连连,厄运远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