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6小时前
比亚迪的“刀片”和日本市场的“铠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0 月 29 日于日本东京开幕的 2025 日本移动出行展(前身是东京车展)上,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作为 " 东道主 " 的日本本土车企,大谈特谈电动化和未来移动出行,而电动化水平已领先全球的中国车企,仅有比亚迪一家前来参展。

日本本土车企的声势浩大,发布的产品也十分多元。丰田带来了卡罗拉概念车等多款未来移动出行产品,本田带来了其电动化 "0 系列 " 的多款车型,日产展出了全新 LEAF,更将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东风日产的电动车 N7 带到了现场。马自达、斯巴鲁、铃木、三菱等其他日本车企,也都有电动化产品亮相。就连摩托车品牌,如雅马哈、Kawasaki 等,也展出了电动、氢能动力产品。

在日本本土车企之外的国际车企中,奔驰亮相了 CLA 纯电版、GLC 纯电版、AMG GTXXX 电动概念车,宝马带来新世代 iX3、iX5 氢燃料电池车等车型。现代汽车带来 NEXO 氢燃料电池车,起亚展出了 PV5 电动多功能厢式车。比亚迪作为中国车企唯一的代表,推出了一款专门为日本市场开发的电动 K-Car 车型(PACCO),同时亮相了 Sealion6 DM-i。

自东京车展改名日本移动出行展之后,这一展会的内涵便超出了汽车的边界,参展的企业不仅发布电动化、自动化的汽车和摩托车,还发布物流车、机器人及用于多种场景的出行概念车。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大潮,日本汽车产业也在做出思考并调整步伐。

不过,从当下的日本汽车市场现状来看,日本汽车产业的变革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日本汽车市场上,本土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燃油和混动汽车销售占比远高于新能源车(插电混动 + 纯电动)。若与中国、欧洲、美国市场相比,日本市场可谓保守。

比亚迪乘用车进入日本市场已三年多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没有像在全球其他市场一样展现出 " 高歌猛进 " 的势头,这进一步验证了立足日本市场的难度。那么,通过开发 K-Car 这类日本市场的主流车型,比亚迪是否能够撕开新的突破口?

在日本 20 年,比亚迪不断拓展产品线

比亚迪在 2022 年 7 月宣布进入日本市场时,曾引发日本和中国两个市场的高度关注。在日本市场看来,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企的代表,将会给以燃油车为主的日本市场带来巨大的扰动。在中国市场看来,日本的全球汽车强国的身份,有利于比亚迪打造其高端品牌形象。

中国汽车作为全球汽车工业中的后起之秀,长期以来,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相对而言,进入欧美、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被中国车企当作营造品牌高端形象的一种方式,至于真正能够在发达市场收获多少成绩,并非第一考虑要素。比亚迪的乘用车出海于最近三四年才开始,因而在 2022 年时,其进入日本的举动,被解读为到发达市场 " 试水 "。

但从今天来看,比亚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已超过了 " 展示品牌形象 " 的范畴。少有人知道的一点是,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已经有 20 年。早期比亚迪在日本从事以电池为主的电子业务,自 2015 年起开始向日本市场引入电动大巴、商用车等产品,最近三年多其将新能源乘用车引入日本。

在此次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比亚迪带来了电动大巴、电动轻卡等商用车产品,其商用车和乘用车各自搭建了独立的展台。在商用车展台,比亚迪全球首发纯电卡车 T35,以及小型纯电动巴士 J6 Living car 概念车,并展示了中型纯电动巴士 J7、大型纯电动巴士 K8。其中,T35 搭载刀片电池,计划 2026 年在日本上市,今年 11 月 13 日率先在中国大陆区域上市销售。

在乘用车展台上,比亚迪发布了 K-EV BYD PACCO、海狮 06 DM-i。进入日本市场三年多以来,比亚迪已向市场推出了 ATTO3(元 PLUS)、DOLPHIN(海豚)、SEAL(海豹)、SEALION7(海狮 07)等多款车型。

在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看来,从最初的电动巴士,到今天的混动车型以及 K-EV,比亚迪在日本正式构建起了纯电 + 混动的双线产品布局。K-EV 的到来,意味着比亚迪开始为日本市场提供更贴合本地出行需求的产品。

从近几年比亚迪在全球的发展态势看,除了布局日本市场,其同步在欧美、亚太其他市场、南美、澳洲等多个市场进行布局。销售数据显示,2025 年 1 — 9 月,比亚迪的海外销量达到了 70.15 万辆,同比增长 107%,占总销量的 22%。在中国车企海外销量排名中,比亚迪仅次于奇瑞汽车,居于第二。另外,在巴西、新加坡、香港、泰国、尼泊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比亚迪还取得了单品牌销售第一的成绩。

为了加大布局力度,比亚迪将拓展日本市场车型布局,并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根据计划,在 2027 年之前,比亚迪将在日本形成 7 至 8 款纯电及混动车的布局。目前,比亚迪在日本已建立 66 家销售点,年内计划拓展至 100 家。

以 K-Car 切入,应对日本市场的特殊性

据刘学亮披露,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以来,累计销量约 7100 多辆。比亚迪在日本的这一销售成绩,与其在全球其他市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是日本市场的特殊性使然。

日本汽车市场的年销售规模约 400 万辆,排在中国、美国市场之后,居世界第三。但从销售结构看,日本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常年维持在 90% 以上,仅丰田一家就占 30%。因此,非日本本土品牌,在日本市场的处境均较为艰难。

从所销售汽车的动力类型看,日本汽车市场的主销车型以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区别于插电式混动动力)为主,还有一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目前市场份额仅 3% 左右。

另外,日本市场流行 K-Car 车型。作为一种经济型微型车,K-Car 是日本消费者结合汽车的经济性、空间需求、用车成本及使用便利性等因素后的选择。目前,K-Car 占据日本市场 35%~40% 的市场份额,几乎每家日本本土车企都开发了这样的产品。而比亚迪此次带来的 K-EV,纯电续航 180 公里,且带有侧滑门,和其他日本车企供应的小排量燃油 K-Car 产品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化。

电动 K-Car,是比亚迪为迎合日本市场需求而专门开发的产品,其究竟能否撬动日本市场,还取决于日本市场消费观念转变的速度。在日本市场,本土品牌拥有高度的品牌认知和完善的服务网络,加上日本汽车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善的产业链根基,这些都构成本土品牌的竞争优势。

近些年,由于全球汽车产业开始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变,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头部企业也在持续释放电动化转型的信号。但外界更相信,作为占据日本 GDP8%~10% 的产业和关乎 550 万人就业的核心支柱产业,日本汽车产业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转变。同样地,欧洲车企也面临相似的情况。

当前,包括欧洲车企和日本车企在内的国际车企,普遍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 " 试验场 ",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本地化新能源车型,等验证成熟后再将中国开发车型反向输送至全球。在此次展会上,日产将东风日产车型拿来展示就是一个信号。未来,丰田、本田等在中国开发的电动车产品也有望来到日本市场。至于欧美和日本当地市场,本土车企则维持多元产品布局的模式。

对于日本汽车产业而言,真正实现电动化转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方面这与各车企的投资收益战略有关,一方面也与日本消费者对于品牌认知、产品稳定性的要求有关,再者,日本的税费政策、基础设施情况也影响着电动车型的发展。这些因素将决定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拓展潜力。

近几年,在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示范下,日本市场已经开始逐渐接受电动汽车。有数据显示,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日本进口电动车的注册量涨了 45.7%,达到 16625 辆。虽然绝对数量不高,但增长势头良好。

刘学亮透露,今年 9 月,比亚迪在日本单月销售已经超过了 800 辆。他认为,日本市场开始认可比亚迪品牌,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成绩,远大于销售数字层面的意义。未来,比亚迪将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做品牌,实现在日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日本 比亚迪 概念车 东京车展 新能源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