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1 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苏超 ")落幕,泰州队以 4:3 击败南通队夺冠。
" 苏超 " 横空出世,火爆 " 出圈 ",已经跃升为年度现象级体育赛事 IP。
" 苏超 " 的最大价值,是打开了促消费的新思路。

扩大内需,消费居首。
关键是,如何促消费?
这是个大命题。
既要让国民 " 有钱花 "(消费能力),又要 " 敢花钱 "(消费意愿),还要 " 想花钱 "(消费供给),最好能 " 方便花 "(消费环境)。
可见,促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 " 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就业增加 " 的良性循环,才能让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 " 稳定器 " 与 " 压舱石 "。
" 苏超 " 的创新之举,主要在 " 想花钱 " 这一环节。
既然是新思路,那么,此前的旧思路是什么?
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 " 国补 / 以旧换新 " 与 " 假日经济 "。

家电以旧换新
" 国补 "(国家财政补贴)与 " 以旧换新 " 的底层逻辑类似,都是通过财政直接补贴,降低特定商品(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的购买成本,刺激居民的刚性或改善型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31 日,2025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 5 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 1.1 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 1.75 亿份。
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 412 万份;4986.3 万名消费者购买 12 大类家电产品 7761.8 万台;5352.9 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 5662.9 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650 万辆;家装厨卫 " 焕新 "5762.6 万单。
" 假日经济 ",则是利用五一、国庆黄金周等集中休假制度,创造集中的消费时间窗口,激发休闲、旅游、购物等消费欲望。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 8.88 亿人次,较去年增加了 1.23 亿人次,出游总花费更是达到了 8090.06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5%。

国庆假期文旅消费 TOP10 目的地城市 图片来源:美团旅行
这两大措施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但也存在局限性。
" 国补 / 以旧换新 " 的补贴政策长期实施后,对新增需求的刺激效果会减弱。
" 假日经济 " 消费高度集中于短暂假期,易导致交通拥堵、体验下降、价格飙升等问题。
最关键的是,都存在天花板。
前者受限于财政预算,不可持续,退出后效应易衰减。
后者受时间安排制约,缺乏常态性,易陷入 " 节后疲软 "。
要想进一步促消费,就需要新思路。

" 苏超 " 提供的新思路,新在什么地方?
" 苏超 " 是新事物,资金上不占用财政预算,时间上与节假日错峰,创造了一个新场景,带来了新增量。
与 " 国补 / 以旧换新 " 的 " 政策让利驱动 "、" 假日经济 " 的 " 时间窗口驱动 " 相比," 苏超 " 驱动的是 " 热爱足球 " 的人。
球迷对足球的热爱是一种交织着情感寄托、社群认同、精神共鸣与文化联结的复杂情感共同体,这是一种更高层级、更内化的消费动机。
" 苏超 " 刺激的消费形态更多、更广。
经济学研究发现,出行就有极强的 " 乘数效应 "。
通俗说,消费者花 1 元出行后,可能带来 2-3 元的其他消费。

" 苏超 " 决赛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 62329 人
" 苏超 " 的一张球票,吸引市民走出家门,撬动了出行、旅游、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的消费。
围绕 " 苏超 ",足球培训、装备购买、场地租赁等消费也在持续增长。
" 苏超 " 的持续性更强。
国补有周期,节假日有尽头,苏超的比赛时间更长。
本届 " 苏超 " 从 5 月 10 日开幕至今,已走过近 6 个月的赛程。
" 苏超 " 创造一种常态化、可持续的消费节奏,持续为城市商业体(尤其是球场周边)注入稳定客流,形成 " 周末经济 " 新支柱。
总结来说," 苏超 " 构建的是一个高频次、高粘性、强归属感的消费场景。
说了这么多理论知识,我们来看看苏超的实战成绩单。
9 月 27 日常规赛最后一轮,南京队坐镇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对阵宿迁队。
当晚,61106 名球迷涌入体育场观赛,这是南京队主场三个月内第四次创造 " 苏超 " 现场观赛人数纪录。
支付平台监测数据显示,9 月 27 日,全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实现交易金额 8.2 亿元、环比前一周增长 4.4%,商场超市类、住宿餐饮类监测样本企业客流量环比分别增长 11.7%、6.6%。

南京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 " 第二现场 "
当晚,南京设置近 80 个 " 第二现场 " 点位,其中——
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当日街区消费较日常周末增长约 16%。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同步举办高新视听博览会、对口帮扶展等特色展会及跟着汉字游玄武主题活动,全场客流超万人。
金陵 STYLE 同步开展 " 第二现场 " 与供销大集市集,精心设计客流动线,观赛区与 160 余个展位、街区餐饮形成联动,带动客流达两万余人,较前一周增长 25%。
9 月 27 日当日的消费数据,是与前一周(没有苏超比赛)相比较而言的。
苏超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可谓立竿见影。
此外,与传统职业联赛不同,苏超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使赛事成为江苏地方文化 " 活名片 "。
从场馆布置到吉祥物设计,再到 " 内卷 " 的城市文化展示," 苏超 " 放大和强化了 " 十三太保 " 的文化辨识度和特色性,让素来低调务实的江苏城市集体亮相。
这种传播模式不仅提升了赛事影响力,更使城市品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与认同。
数据显示,截至常规赛阶段 13 轮 78 场比赛,现场观众总人数超 211.8 万,场均约 2.71 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 17.34 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央级主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抖音、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快手等平台话题播放量超 667.7 亿次。
聚光灯下," 十三太保 " 个个都是主角。
" 苏超 " 早已超越一场球赛的范畴,正成为城市形象展示与资源链接的 " 超级接口 "。
" 苏超 " 成为南京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的 " 加分项 ",吸引着更多项目纷至沓来。
南京某开发园区的招商工作人员就跟正解局聊到,现在外出对接企业,和负责人刚落座,还没聊业务细节时,只要一提 " 苏超 ",气氛很快就热了。
顺着这个轻松的话题,再自然过渡到南京的人才吸引力、产业配套活力,甚至具体的园区政策,反而比一上来就谈合作更容易拉近距离,不少次都从 " 聊球赛 " 慢慢推进到了 " 谈项目合作意向 "。
" 苏超 ",成了招商中特别实用的 " 破冰神器 "。
紧跟 " 苏超 " 热度,南京市投资促进局以赛事为契机,推出招商引资主题短视频,以 " 投资南京就是投资未来 " 为视觉主线,并邀请在宁外企高管、国际投资人、创新企业代表共同观赛,打造 " 体育 + 招商 " 新场景,引发广泛关注。

8 月 17 日晚," 苏超 " 南京主场对阵盐城的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上演," 投资南京就是投资未来 " 的横幅下,蓝色旗帜与应援服汇成一片热烈海洋
正解局注意到,在 9 月 23 日举办的南京金洽会上,59 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南京,计划投资总额 891.87 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 51 个,计划投资 802.21 亿元;基金类项目 8 个,基金规模 89.66 亿元。
" 苏超 " 为城市品牌宣传创造的价值,广泛而深远。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苏超 " 的创新,并非否定 " 国补 / 以旧换新 " 与 " 假日经济 " 的价值,而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更为重要的是," 苏超 " 模式,具有长效性与可复制性。
江苏已经明确," 苏超 " 要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
" 苏超 " 的火爆出圈,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模板与范例,在全国引发 " 超 " 级联赛热潮。
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国已有 16 个省份推出类似苏超的省级足球联赛。
这些省级足球联赛,也有不错的表现。
8 月 23 日开打的 2025 年伊利内蒙古足球超级联赛,不仅在绿茵场嗨翻天,还顺便带动文旅和消费。
四轮比赛结束后复盘,自治区外观众占比从第一轮 1.2% 提升至第四轮 8%,单轮人均消费从第一轮 280 元提升至第四轮 820 元,文旅消费环比增速超 200%。

内蒙古足球超级联赛现场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首轮 6.6 万名观众创造的直接门票收入约 50 万元,而同期全省联动景区接待量突破约 12 万人次,带来的门票、餐饮、住宿综合收入,是门票收入的 40 多倍。
湖南省足球联赛揭幕战,吸引 40877 名观众到场观看。
赛事当天催生了 4.4 亿元的经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特别是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逐步从投资和外贸净出口拉动,转向科技进步和消费创新驱动。
今年 9 月,商务部等 9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0 月 28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 大力提振消费 ",并作出 " 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 等具体部署。
提振消费,仍将是未来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方向。
江苏,为全国提振消费贡献了一个长效性、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苏大强,还是强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