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点 17小时前
旅游变 “干饭”?年轻人的旅游,早不按套路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文 | 迈点

你发现没有,现在出门旅游," 吃 " 已经把 " 逛 " 按在地上摩擦了。

以前旅游是 "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景点打卡,啥也没唠 ",现在是 " 攻略全是美食,行程围着小吃转 ",连博物馆、政府食堂都成了干饭人的朝圣地。

图源:小红书

在四川博物院排队买 3 元小碗菜,去重庆荣昌政府食堂抢卤鹅,蹲河南老君山的 1 元午餐,甚至专门冲泉州菜市场买一碗面线糊 …… 这些听起来 " 不务正业 " 的操作,成了年轻人最潮流的旅行打开方式。

游客用脚投票的背后,藏着一个更关键的变化——不是变馋了,是文旅供给侧终于开窍了。以前是 " 你爱来不来,反正景点在这儿 ",现在是 " 客官您慢用,服务给您拉满 ",这场从 " 宰客 " 到 " 宠客 " 的全面迭代,才是味蕾游真正的底层逻辑。

公共空间集体 " 破圈 ",博物馆和政府食堂成干饭圣地

谁能想到,以前 " 高冷 " 的博物馆和 " 神秘 " 的政府机关,现在靠做饭火上热搜 ? 这波供给侧的 " 跨界打劫 ",直接把旅行体验拉上了新台阶。

四川博物院的食堂堪称 " 性价比天花板 ",3 元的川北凉粉、5 元的麻婆豆腐、12 元的回锅肉,摆了满满一柜台。网友评论:" 以前逛博物馆饿了只能啃面包,现在能吃热乎饭,还比外面餐馆便宜一半 "。更绝的是湖北省博物馆,能和研究员同桌,一边吃着文物造型的漂亮饭,一边听文物故事,这体验比看展还上瘾。毕竟欣赏完文物重器,转身就能吃到热乎饭菜," 艺术气息 " 与 " 烟火气 " 在舌尖完美交融。

政府食堂更是把 " 宠客 " 玩明白了。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国庆假期第一天就用了 550 斤米饭、250 斤卤鹅提前售罄。成都游客陈先生晒出账单:" 四菜一汤不到 50 元,有非遗卤鹅还有本地凉粉,比景区盒饭实在多了 "。

景德镇政府食堂的操作更贴心,采用 " 平价套餐 + 特色单品 " 双轨模式,15 — 20 元的套餐能吃到土辣椒炒肉、浮梁米粉蒸肉等本地风味,还提供 " 小份菜 "" 半份菜 ",既避免浪费,又能让游客多尝几样特色。来自宜春的小陈就说:" 这里干净卫生,还很照顾外地人吃不了太辣的习惯 "。

如今,佛山顺德、安徽淮南、江苏扬州、浙江衢州等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假期开放政府食堂,用平价餐饮接住了游客的期待。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是供给侧的 " 思维革命 " —— 以前公共空间只服务 " 内部人 ",现在主动拆墙迎客,把闲置资源变成了文旅特色,并用 " 好服务 " 火速出圈。

景区终于不 " 抢钱 ",1 元午餐比门票还赚口碑

如果说公共空间的破圈是 " 惊喜 ",那景区的 " 改邪归正 " 就是 " 救赎 "。毕竟谁没被景区坑过 ?68 元的速食面、30 元的矿泉水,以前总觉得 " 这辈子就来一次,不坑你坑谁 "。

现在的景区终于想通了。口碑比宰客的快钱值钱多了。河南老君山的 "1 元午餐 " 连续 9 年不涨价,玉米糊涂面配馒头咸菜,无人值守全靠自觉,去年不仅没亏,还多收了 913 元。开封万岁山更绝,景区门口卖 7 元雨衣,比商贩便宜 3 块,还印着景区 LOGO,游客说 " 这波操作太圈粉,下次还来 "。

这种 " 反向盈利 " 的逻辑,本质是供给侧从 " 一次性交易 " 转向 " 长期经营 "。以前景区靠门票赚钱,现在靠 " 良心 " 拉客流。老君山靠 1 元午餐带火全年游客,淄博烧烤靠平价小饼让八大局持续热闹,连荣昌政府食堂都联动景区搞活动,游客吃了卤鹅顺便逛安陶小镇、买夏布特产。

就像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朱克力说的,现在文旅拼的是 " 情感共鸣 ",一碗 1 元的面,比 100 句宣传语都管用。景区终于明白,把游客的胃伺候好了,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住宿、购物上,这才是长久生意。

市井场景成新宠,烟火气比网红店更吸睛

以前旅游总追 "5A 景区 ",现在年轻人专挑 " 烟火气 ":冲菜市场、蹲老店、逛夜市,这些最接地气的地方,成了供给侧新的发力点。

泉州西街菜市场早上 6 点就挤满了游客,阿婆的面线糊摊前排起长队,10 块钱加份醋肉,能配着闽南语闲聊半小时 ; 南宁官塘市场的酸嘢摊,芒果、菠萝泡在酸汤里,江西游客林女士边吃边拍:" 本地网友推荐的果然没错,比网红店真实多了 "; 太原老军营小吃街的沾串摊,几十种蘸料随便选,老板还会教你 " 麻酱要加腐乳才香 ",这体验感直接拉满。

供给侧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再刻意 " 造景点 ",而是把 " 原生场景 " 包装成体验。景德镇没给 " 鸡排哥 " 修网红店,就让他在老巷子里摆摊,反而更有真实感 ; 安庆没把牛肉包子搞成 " 文创产品 ",就让老店保持 5 块钱两个的价格,上海游客专门坐高铁来吃 ; 荣昌政府甚至把食堂开放日固定下来,让 " 机关干饭 " 成了常规项目。

这些老店和市井场景的走红,印证了一个道理:游客要的不是 " 人造网红 ",是 " 真实生活 "。供给侧只要做好 " 守护 " 和 " 引导 ",把卫生搞好、把秩序理顺,烟火气自然能变成吸引力

从 " 一碗饭 " 到 " 一座城 ",美食带活全域生态

最绝的是,现在的供给侧已经不满足于 " 让你吃好 ",而是要 " 让你住下、玩透、带走 ",从 " 单点服务 " 升级成 " 全链条作战 "。这正是三部门部署 " 吃货季 " 活动所倡导的,通过 " 食品 + 文旅 " 融合打造消费新生态。

荣昌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因为卤鹅火了游客太多,当地直接开放政府食堂解决吃饭问题,还在小程序搞预约、派志愿者维持秩序,怕游客不够玩,又联动万灵古镇、安陶小镇搞非遗表演,让游客 " 吃了卤鹅逛古镇,玩了制陶买夏布 "。数据说话,食堂开放后,景区游客量直接暴涨,这就是 " 一碗卤鹅带活一座城 " 的魔力。

泉州更厉害,把美食做成了 " 文化套餐 ":吃姜母鸭时能听老板讲 " 四物炖鸭的典故 ",吃面线糊时能学闽南语,逛菜市场时能顺便看非遗手艺。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甚至搞 " 跟着大师学做早茶 " 项目,游客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擀制蟹黄汤包、制作翡翠烧卖等,体验感直接变成传播点。

这种 " 美食 + 文化 + 服务 " 的生态打法,彻底改写了文旅逻辑。以前是景点孤立,各赚各的,现在是全域联动,提升城市文旅体验。美食的辐射效应激活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形成自循环的商业生态。

最好的旅游广告,藏在饭碗里

现在再有人问 " 旅游去哪玩 ",答案早就不只停留在 " 去看什么景 ",而是 " 去吃什么饭 "。

想吃平价美味,去博物馆食堂蹲小碗菜 ; 想吃地道卤鹅,去荣昌政府食堂赶早 ; 想体验烟火气,去泉州菜市场找面线糊 ; 想打卡良心景区,去老君山吃 1 元午餐 …… 这些藏在市井里的美食,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游客其实特别好哄:不坑钱、吃得香、能体验点不一样的,就愿意掏钱包、晒朋友圈。以前供给侧总在 " 造大景点 " 上砸钱,却忽略了 " 吃口热乎饭 " 这种小事 ; 现在终于回过味来,把服务做进细节里,把诚意放进饭菜里,反而迎来了真正的爆发。

说到底,味蕾游的火爆,不是游客变馋了,是文旅行业终于回归了本质。当博物馆愿意为游客开食堂,景区愿意卖 1 元午餐,政府愿意拆墙迎客,这场舌尖上的供给侧革命,才刚刚开始。

下次出门,别再盯着景点清单了,先查当地的美食地图——哪个食堂开放,哪家老店正宗,哪个市场热闹。毕竟,能让人记住一座城的,从来不只是照片里的风景,更是舌尖上的那口烟火气。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博物馆 四川 重庆 成都 宜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