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在德国 17小时前
德国小朋友生日会,给我的文化冲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米 de 爱,作者:被爱的多米妈妈,文中配图由作者提供,题图来自:AI 生成

纳米上幼儿园一年了,收获了很多好朋友。

最近几个月我们收到过两次生日会的邀请函,老母亲顶着巨大的 " 社交压力 ",跟着他走进了德国家庭,感受他们的家庭文化和生日氛围。不得不说,给我的冲击确实蛮大。

第一次去参加的是一个户外生日会。

我以为参加这种场合必要盛装出席,于是我们稍微打扮了一下,我还化了个妆,谁知道到了那感觉走错片场,女主人穿着吊带,男主人穿着裤衩和拖鞋,大家都这么随意,也太接地气了。

小朋友正在院子里玩得满头大汗,我半天也没看出来谁是今天的主角小寿星,他既没有戴着头冠,也没有身穿新衣服,而是一身玩得脏兮兮。

后来围坐在一起拆礼物的时候,大概是这么个场景:(大家不妨在评论区猜一下谁是小寿星,小花 1~4,小兔 1~4)

其次,这生日派对竟然没有一点装饰,什么气球啦横幅啦,都没有,连我理解的生日蛋糕居然也没有,只有她妈妈烤的一些甜点,一人分一块在盘子里,水果饮料自取。

重点是玩,大家全程都在沉浸式地玩,因为这个院子里太多玩的东西了,小朋友们可以玩沙子、滑滑梯、吹泡泡,而男主人并不是忙着应酬客人,而是一直在跟孩子们做游戏,给孩子们吹泡泡 ……

拆礼物的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孩子们对礼物都超级期待,就算是拆自己的,也一副自己没见过的好奇样,并给小寿星介绍自己的礼物。然后边拆礼物,大家还会读一读给小寿星的卡片,彼此拥抱,很温馨的画面。

他们还准备了一个盲人敲锅的游戏:

想参与的小朋友会用布蒙住眼睛,手拿着一个大汤勺,在周围人的提醒下去敲锅,当他靠近的时候,大家就喊 " 热热热 ",当他方向走错远离时大家就喊 " 冷冷冷 ",他就凭借冷和热找方向,最终敲到了锅,就可以拿到锅里的糖果礼物。

就这么个简单的游戏,大家玩了很久,很开心。

后来主人从房子里拿出一箱棒冰,把小孩子们乐坏了,大家满头大汗啃着棒冰。

这期间家长们可以坐着聊天,也可以在旁边打乒乓球,我们就用一半德语一半英语跟大家聊了起来,还有一对来自阿根廷的夫妻,似乎是男女主人的朋友,他们去过中国,大家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聊得很开心。

时间到了,大家依依不舍道别,每个小朋友还拿到一份小回礼,里面就是一些小糖果和小玩具,然后就各回各家了。

连大家坐在一起摆拍一张照片都没有。

但不知道为什么,离开后我却觉得很感动,有一种 "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 的感觉,没有手机拍照,没有华美装饰,也没有高级的蛋糕,但是时间却可以过得超级充实,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淳朴到无需什么形式,但却很真挚。

我也并不觉得他的爸爸妈妈是敷衍,我感觉他们化繁为简,反而是在用心彼此陪伴。

相反,我自己在给孩子们准备生日的时候,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只为一个好看的蛋糕和好看的房间布置(我老公说我是为了朋友圈)…… 却几乎没时间坐下来好好陪伴家人,多么可惜。

第二个生日派对是在家里办的,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尊重 "。

这个小朋友非常喜欢骑士文化,他的邀请函也很特别

大概意思就是:

Bela 骑士要庆祝他的 5 岁生日啦,邀请所有小骑士和公主们一起来参加这场盛大庆典。请带上你们的宝剑,一起加入欢乐的冒险吧。

我以为也就是文字上的想象而已。

没想到他们是玩真的。到了他们家,大人开始给我们展示各种骑士装备,各种自制的盾牌(还告诉我上面的图案是孩子参与设计的),宝剑,还有 30 斤重的铁铠甲 ……

孩子们正在参观 30 斤重的铠甲

孩子房间里的玩具也是各种骑士城堡,看得我眼花缭乱。

然后他妈妈还告诉我,哪些是他们自己用卡片制作的,哪些是她在二手市场很便宜淘来的 …… 听上去,真的好用心啊。

家人参与做的城堡

而当孩子们都涌进房间准备玩玩具时,一个孩子拿起玩具问男主人:" 请问我可以玩这个吗?"

他爸爸回答:" 这个是 Bela 的玩具,你需要经过他的同意,而不是问我。"

所有小朋友就开始拿起自己心仪的玩具,一个个问 Bela " 我可以玩吗?"

Bela 慷慨地表示可以玩,然后大家就开心地玩了起来。

这个给我很大感触,因为我们从小很欠缺这样的尊重。面对这样的场合,大部分中国的父母会以主人好客的态度回复 " 当然可以 "。当小主人拒绝时,我们就会用大人的道理对孩子说:" 小朋友们来家里玩,你当然要把玩具拿出来分享啊,要大方一些,以后小朋友才愿意跟你玩。"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大人喜欢讲道理的时候,孩子反而更不愿意分享了,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地盘出现了入侵危险。

可是当大人把这个主权交给了孩子,孩子就很有安全感,他知道自己还是可以保护他的地盘,所以反而能够自由地决定。分享并不是源于强迫,而是自发的。

后来 Bela 开始想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想拿小朋友当坏人,用手铐拷他们。纳米是第一个被问的,结果纳米很坚决地拒绝了," 不要,我不要手铐 ",他又转身问另一个孩子,还是遭到了拒绝,另外一个孩子也不喜欢这个游戏。

Bela 感觉到沮丧极了,低着头叹了一口气,再环顾四周想想别的玩法。

但这个场景也让我很感动。他此时有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他却没有因为这个情绪而发脾气,也没有因此对小朋友们说气话,比如 " 你不要玩我的玩具了 " 之类的。

这个被尊重的孩子,也学会了尊重其他人。

后来,他的爸爸跟他玩这个游戏,他把爸爸铐起来,押着走,还骑到爸爸背上,拿剑拼命在爸爸背上戳(那是个塑料泡沫剑),爸爸就在沙发上哇哇惨叫。

更神奇的是,妈妈看到爸爸被折磨得很惨,她不是出来制止孩子 " 别闹了,不能对爸爸无礼 ",而是问孩子爸爸:" 你需要我来救你吗?"

爸爸说:" 不用,谢谢。"

说完他就接着演戏,孩子们继续刺他,他哇哇大叫,孩子们就大笑不已。

我在想,当我们看到这种场景,第一感受是似乎爸爸不被尊重。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妈妈其实做得很对,她不是先去论断孩子没有礼貌,而是先去问问爸爸的感受,如果爸爸不愿意,那么孩子需要停止,但如果爸爸愿意,孩子可以继续。他们其实都在尊重着彼此的界限。

写在最后

不知道这两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风格,一个很随意,一个很精致,但他们却都似乎有共通的地方,我想了想,大概是:

" 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同时像尊重大人一样去尊重孩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多玩 ai 德国 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