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点商业评论 11小时前
闲鱼蟹卡暴雷!上百人无法提货,“灰色狂欢”谁在纵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蟹卡事件频发,除了诚信缺失,更暴露了蟹卡流通中 " 宣传 - 履约 - 售后 " 全链条的监管漏洞,也让 " 蟹卡变坑卡 " 的消费焦虑持续蔓延。

作者 | 小 梅

编辑 | 刘珊珊

秋风起,蟹飘香,舌尖上的秋日盛宴,就此开启。然而,当螃蟹席卷市场之时,乱象也随之而至。

近日,诸多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对闲鱼发起了集体投诉,本次投诉因在闲鱼购买的大闸蟹蟹卡所引发的消费争议而起。

该发起人表示:2025 年 9 月 12 日在闲鱼购买阳澄湖大闸蟹蟹卡后,发现无法提货,网站一度关闭,重开后仍显示无库存、无法预约。

根据网友统计,目前已有上百人遭遇同样的问题,涉及金额超 20 万元。咸鱼平台仅披露卖家信息,但未能帮助追回款项,且平台上仍有大量同类商品在售。有用户投诉称,闲鱼平台在监管与售后追责上严重失职。

参与集体投诉的网友中,基本上都处于钱货两空的困境,小部分网友虽收到货,但表示收到的却是蟹苗,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蟹卡的千层套路

"(闲鱼)平台现在还有账户在卖那个蟹卡。" 一位用户担心,还会有不少人会上当受骗。

" 蟹卡事件 " 并非新鲜事,早在 2020 年,就有媒体进行过相关报道。演变至今,其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诈骗行为,另一类则是商家刻意设置的消费陷阱。尽管该问题已被多次曝光,至今仍潜伏于市场,屡禁不止。

许多受害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正当螃蟹上市、令人垂涎之际,某位 " 好心人 " 寄来的蟹卡就到了家门口。精美的印刷,高档的包装,看着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当你按照提示操作之后,便会被诱导加入一个刷单微信群,骗局就此展开。

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其目标早已超越了 " 卖假货 " 的范畴,而是系统性地将普通消费者转变为刷单诈骗的受害者。

除了明目张胆的诈骗以外,货不对板是蟹卡消费中的另一大坑。

据《济南时报》,国庆前夕,福建陈先生在某网红直播间花费 680 元购买了包含 16 只大闸蟹的蟹卡,但是,大闸蟹送达后,陈先生发现大闸蟹的重量并不符合购买蟹卡的指标,蟹卡为公蟹每只 4.7 两、母蟹每只 3.7 两,但收到最重的大闸蟹也才 170 克(还是带绳称重),且有两只死蟹。

这类货不对板的现象,并非网红直播间的独有现象。即便是拥有高知名度的螃蟹品牌 " 蟹太太 ",同样存在此类问题,甚至一些从事礼品回收的黄牛拒收 " 蟹太太蟹卡 ",可见,蟹卡消费的坑正逐渐侵蚀着行业的公信力。

蟹卡事件,除了诚信缺失,更暴露了蟹卡流通中 " 宣传 - 履约 - 售后 " 全链条的监管漏洞,也让 " 蟹卡变坑卡 " 的消费焦虑持续蔓延。

此次针对闲鱼平台的集体投诉,正是此类问题的典型缩影。

此类问题的焦点在于,作为中介平台的闲鱼,掌握着制定规则、审核商户的权力,却未能承担起与之匹配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其实,闲鱼上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闲鱼上的灰色江湖

" 中国暗网 ",这是网友给闲鱼贴上的标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与闲鱼相关投诉多达 29 万多条,货不对板、退款不退货、欺诈、闲鱼不作为等问题层出不穷。

然而,这些商品问题也仅仅是冰山一角,潜藏冰山下面的,是一个依托平台而滋生、伴随用户信任而壮大的庞大灰色生态。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闲鱼做不到,这个万物皆可挂的平台,其边界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二手交易。

在这里,你能找到 " 最快三天,不成功不收费 " 的催债服务,游走在法律与暴力的边缘;有提供 " 恋爱代聊 " 的情感专家,精准利用现代人的孤独与社交焦虑牟利;甚至还有 " 代写收据 " 等服务。

据网友爆料,更隐秘的,是平台上用 " 暗语 " 编织出的灰色地带,这个暗语可能是 " 洗抽油烟机 ",可能是 " 二手空调 ",也可能是 " 苹果取卡针 ",还有 " 网购口粮 ",这些暗语背后,皆是各类灰色交易。

它们如同平台上的一个平行世界,拥有自己的一套 " 黑话 " 体系与沟通规则,这不仅是对监管的公然挑战,更在持续蚕食着用户与平台之间仅存的信任基石。

这类乱象,早已不是秘密,持续引发着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例如《北晚在线》曾报道,闲鱼上存在着利用暗号销售电子烟的现象,商家不做任何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提示,直接下单即可。

《深圳新闻网》报道称,闲鱼上以各类暗号开展 " 颜色交易 ",网友称闲鱼变 " 黄鱼 "。

在闲鱼平台上,不只是商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卖家,这种自由让闲鱼成为滋生诈骗、灰色产业的温床。

这不仅反映了黑灰产业链条的故意规避,也将闲鱼的监管责任问题推至公众审视的焦点。

乱象滋生,闲鱼不应该 " 闲 "

那么,闲鱼无辜吗?

在上述蟹卡集体投诉中,有这样一个案例:2025 年 9 月 24 日在闲鱼同一个卖家购买 7 张蟹卡,9 月 26 日预约提蟹时被告知库存紧张,只能约到最早 10 月 9 日提蟹,期间订单显示交易成功,款项已划给对方账户。之后便一直无法查看,10 月 12 日在闲鱼提交投诉,认定投诉成立,平台一直追款,一直没有下文,至今未收到退款。

从平台规则和流程上看,闲鱼似乎已经履行了其 " 中介 " 的职责。在用户提交投诉后,平台经审核认定投诉成立,并启动了追款程序。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 C2C 的交易平台,闲鱼的交易模式是,一旦买家确认收货或系统自动确认,款项便会即时划入卖家账户。

这种设计本是为了保障卖家的资金流转效率,但在蟹卡这类 " 预售 + 远期履约 " 的交易中,却成了巨大的风险敞口。

对此,闲鱼在《社区用户服务协议》中,和大部分平台的做法如出一辙,通过格式条款将自己的责任剥离殆尽。

其在责任限制条款部分清晰载明:" 本协议的签署并不意味 …… 也不意味着闲鱼成为您与其他闲鱼用户之间交易的参与方,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闲鱼无义务参与与交易有关的任何纠纷处理等活动。因您的行为导致的任何投诉、纠纷、争议、赔偿等,您应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所有法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闲鱼真就免责了吗?

2018 年,沈梦辰在闲鱼卖二手商品被诈骗一事登上热搜,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彼时,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平台方搭建平台本身、制定交易规则、挑选二手卖家、并从交易中得利,按照《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如果二手平台上发生了诈骗,平台应该协助消费者追回款项,如果无法追回,平台虽无主观故意,但也有过失,对消费者的损失应承担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对于平台上的各类非正常交易事件,闲鱼难以推脱责任,并不无辜。

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乱象的隐蔽性,其治理难度较大。

在某些事件被曝光之后,闲鱼展开了一系列整顿,比如屏蔽某些暗号关键词,但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的顽固特性,极大地增加了监管难度,屏蔽了关键词 A,相关的黑灰产会迅速转向关键词 B,以此实现规避,这也反映了平台在内容审核与技术防控层面存在滞后性与被动性。

当治理速度追不上违规形式的变异速度,每一次成功的灰色交易,都是对平台公信力的一次透支;而平台的每一次 " 被动发现 " 与 " 消极地事后处理 ",都在加剧用户 " 闲鱼是否纵容 " 的质疑。长此以往,建立在闲置经济之上的信任模式,其根基就会被一点点侵蚀。

结语

闲鱼如同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在浑浊的泥沙中盘活了整个二手交易市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 6144.9 亿元(同比增长 12.0%),用户规模 2.86 亿人(同比增长 9.8%),预计 2030 年交易规模将达 9114.3 亿元,用户规模达 3.89 亿人。

庞大的交易规模与用户体量,标志着闲置经济已深入人心,印证了循环经济这一绿色生活方式的广阔前景。但这绝非平台可以 " 躺赢 " 的资本,若平台只顾享受模式创新的红利,却疏于承担扫除污垢的责任,那么交易额每增长一分,用户信任的基石就可能被腐蚀一寸。

归根结底,闲鱼的本质是 " 信任交易 "。平台有责任成为这股 " 清流 " 的守护者,而非 " 浊流 " 的旁观者。这不仅关乎数亿用户切身权益,更决定了这条 " 鱼 " 能否从盘活市场,跃升为真正承载用户美好生活方式的广阔海洋。让信任回归交易,才是闲鱼乃至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些无法提货的蟹卡,闲鱼是否会继续置之不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闲鱼 网红 济南 福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