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猎云精选;文 / 孙媛
便利店业态,迎来一重磅玩家。
这次是淘宝闪购。
10 月 31 日,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 " 淘宝便利店 ",为消费者提供 " 一应俱全、24 小时营业、30 分钟达 " 的便利购物体验,已于 11 月 1 日正式上线。
从官宣内容来看,该便利店库存保有单位(SKU)达 1 万个量级,丰富程度接近半个沃尔玛,但与一般的便利店不同,它走的是品牌授权形式,即门店资产属于商家,商家按照平台标准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淘宝闪购此番入局," 不建仓、不开店、不与商家争利 ",主打一个对商品、品牌和数字化能力的赋能,以 " 仓店一体 " 的虚拟便利模式,重构人货场的路径。
更值得玩味的是,淘宝便利店的推出时间恰逢双 11 期间,而今年双 11 电商战火已经烧至即时零售。
阿里、京东、拼多多纷纷把竞争焦点转向 " 分钟级送达 " 的本地生活服务,推出 88VIP 外卖 5 折、" 超时 20 分钟免单 "、超级外卖日等营销打法。
其中,淘宝闪购首次参战双 11、天猫超市接入淘宝闪购并逐步由 B2C 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更在双 11 期间将 " 半日达 " 升级为 " 最快 4 小时达 "。
而淘宝便利店的面世,顺着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强调的 " 与生态共赢共进 " 看去,其以闪购仓为核心,目标更是直指即时零售的 " 近场 "。
当然,对于这一布局,巨头们已经展开了集体性地加码。
早在 2018 年,美团便上线了美团闪购业务,初期便主要通过接入线下便利店拓展线上业务,时至今日,其覆盖零售全品类的美团闪电仓已达到 3 万个,2027 年预计扩展到 10 万个。
再到京东这边,更是在 2017 年,刘强东就放出了 " 便利店 " 梦,直言:" 要在五年内开出百万家京东便利店 "。
如今京东也在近场多点开花,不仅旗下七鲜超市完成 " 仓店融合 " 改造,同时还拥有京东 Mall、京东电器等多种线下门店形态。
这一次,阿里携淘宝便利店进场,即时零售的江湖又现一个新物种。
阿里 " 重启 " 便利店,花 20 亿抢入口
事实上,这也不是阿里第一次做便利店。
早在 2016 年初,淘宝就以加盟结合控制供应链的模式,启动了 " 淘宝到家 " 服务项目 " 淘宝便利店 ",以手机淘宝首页为流量入口,为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提供一小时送达服务。
只不过由于社区店商品选择有限、配送成本高昂等问题,该项目于 2016 年 11 月开始改造升级,并在 2017 年 5 月正式更名为 " 淘鲜达 ",主要聚焦于生鲜、百货品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 淘鲜达 " 采用轻量级云店改造与数字化系统接入两种合作模式,截至 2020 年底曾接入超过 50 家零售商、2500 家线下门店。
也就是同年,阿里又通过零售通平台推出的线下加盟零售店 " 天猫小店 ",以品牌授权和数字化改造,将传统小卖部升级为具备专属货架、智能管理和生态协同的智慧门店。
从这两个项目来看,阿里不曾亲自下场自营,都是扮演着数字化改造和赋能商家的角色。
而这一次,在原有尝试基础上,淘宝便利店也有了新意。
首先是,故事背景 " 焕 " 了。
回望阿里初次进军便利店的 2016 年,那一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曾首次提出了 " 新零售 "。
当时他就强调,单纯的电子商务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线下与物流的深度融合。
如今,虽然新零售的风口已逝,而马云的一席话却似乎预告了一场时代变迁,也就被各路电商巨头竞逐,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即时零售。
而淘宝便利店的重启,就和这一趋势的爆发息息相关。
即时零售需求蓬勃发展,用户消费呈现出全时段、全品类、全场景的特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 8 月,即时零售交易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品类从早期的生鲜、餐饮拓展到数码、服装等。
在淘宝闪购,提供 24 小时营业服务的便利店达到三分之一,过去一年 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 50% 以上;今年夏天淘宝闪购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有超 127 个城市夜间订单月环比增长超 100%。
在此背景下,以闪购仓为核心的新型便利业态,因 24 小时营业、商品丰富、对需求反应敏捷而成为即时零售增速最快的业态之一。
这一点从淘宝闪购的数据中,也可窥一斑。
今年 8 月,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中曾透露,淘宝闪购的闪购仓规模 " 已超过 5 万家 ",闪购仓订单同比激增 360%。
然而,就在阿里看到新机会的同时,于中小商家而言,即时零售却更像是一场洗牌赛。
过去两年,闪电仓的竞争陷入 " 白牌泥潭 ",存在拼低价、做白牌、复购率低、利润微薄等问题。
据行业数据,闪电仓中超过 80% 的 SKU 来自白牌商品,这些商品贡献了约 20% 的营收,却是主要利润来源。
然而,同质化与低复购让生意变得越来越难,有一家头部商家甚至对媒体坦言,同样规模的仓库,SKU 已翻倍,利润却被价格战吞噬殆尽。
更有商家对媒体表示,即便是今年 " 双 11" 大促期间,仍能感受到从 " 忙得上头 " 转为 " 算账后心凉 " 的情绪变化,直言 " 销量是上去了,但真不挣钱 "。
简而言之,要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商家就必须应对从门店、前置仓、骑手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商品运营管理和数字化能力等挑战。
而此次淘宝便利店再入局,其逻辑也就演变成了平台与商家谋求共赢的一次出征。
淘宝的优势在于货和生态,淘宝便利店的品牌授权模式、万级 SKU 全品类覆盖、天猫超市的品质背书,以及阿里投入 20 亿专项资金扶持商家,本质都是通过平台力量整合优质供给,构建即时零售可持续的品质生态。
与此同时,中小商家也可以告别低价内卷,借助平台的供应链资源、流量倾斜与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通过 1688 的账期支持、菜鸟的物流保障,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服务与选品。
而于阿里而言,这次赋能,亦是在抢占即时零售的近场入口。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2025 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便利店品牌加码即时零售,近四成企业开通即时零售业务。销售占比较上一年大幅提升 11.4%。
由此可见,通过吸引首批 34 个优质商家接入 " 打板 ",淘宝闪购无疑是在为后续这一业态快速复制至全国 200 多个城市进行蓄力。
据悉,淘宝便利店已与部分品牌商家启动试点合作。
品牌先向闪购仓商家进行商品派样,若市场反馈良好、销量表现突出,品牌可快速加大备货量,将商品投放到淘宝闪购的中心仓,再由平台根据各区域的消费需求,定向分拨至各地的闪购仓,实现高效铺货与精准配货,优化闪购仓的商品结构。
即时零售,打响品质之争
阿里的这步棋,其实蒋凡早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首次详解淘宝闪购战略时,蒋凡曾介绍,平台将非餐饮在即时零售的业态分为近场原生、远近场结合的两种模式。
前者主要是聚焦于近场的即时交付,通过闪电仓和前置仓等基础设施,实现商品的快速配送。
其中,截至今年 8 月淘宝闪购闪电仓 25% 的供给来自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同时,盒马接入淘宝闪购后,依托其前置仓履约能力,上线整体订单已经突破 200 万,同比增长超过 70%。
这些数据无疑给淘宝闪购对淘宝便利店进行向外赋能做了标杆案例的背书。
后者则是将线上远场电商的丰富商品供给与线下近场零售的即时配送优势相结合,不断模糊 " 网购 " 与 " 即购 " 的边界。
蒋凡的话术中,他曾这样描述,天猫超市全面从 B2C 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在保持远场的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更快速的配送时效体验;另一方面,淘宝闪购积极引入天猫品牌线下门店加入,预计未来三年入驻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
随之而来的,便是本次天猫 " 双 11" 淘宝闪购也深度协同,首批 37000 个品牌 40 万家品牌门店接入闪购服务,覆盖数码家电、美妆个护、家居生活等各个领域,在淘宝闪购成交相比增长超 290%。
如此来看,淘宝便利店,无疑是蒋凡所言的远近场结合模式的最新具体落地业态之一。
而对着即时零售加码的并不只有阿里。
这个双 11,围绕品质、服务与时效的新战役已经悄然打响。
此前,美团 CEO 王兴就多次强调,低质低价的 " 内卷式 " 竞争不可持续,品质与服务提升已成为行业共识。
就在淘宝便利店推出的前 2 天,基于判断便利店综合闪电仓开仓高峰期已过,美团闪购转而重点提升供给质量,官宣将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 " 品牌官旗闪电仓 "。
据悉,品牌可直接开设官方旗舰店,美团则提供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全链条基建支持,大幅降低品牌入局门槛,10 月份以来,已有索尼 PlayStation、珀莱雅等超百家品牌率先入驻。
数据显示,美团闪购等非餐饮即时零售今年日订单峰值超过了 2700 万单。
再到京东这边,亦是动作频频。
据 Tech 星球消息,京东 App 近期完成首页核心入口调整,新增 " 自营秒送 " 专区,取代原有的 " 超市便利店 " 入口,跻身首页 " 品质生活区 " 核心且更靠前的位置,与品质外卖共享同等权重。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 自营秒送 " 页面聚合了京东七鲜、京东便利店、京东酒世界等多个自营即时零售业态。
与此前 " 超市便利店 " 入口涵盖加盟门店不同,新专区内所有商品均由京东直营体系提供。以京东便利店为例,专区内上架的零食、饮料、日用品等,均来自京东自营店。
也就是说,此次入口升级,核心就是强化 " 京东自营 " 和 " 即时配送 " 的双重属性,而自营秒送专区的商品配送时,部分高频刚需品类甚至能做到 " 分钟级 " 配送。
可见,当即时零售成为零售业的标配时,这一场 PK 赛也将进化成 " 以质取胜 " 的游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