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难求,排队 5 小时的奶皮子糖葫芦,正式火到了茶饮圈。
上周末,乐乐茶一款 " 可以喝的奶皮子糖葫芦 " 销量大涨 60%,全国一杯难求;马伍旺的青提奶皮子糖葫芦饮品,今天正式上线;专注于草原鲜奶的牧野晨曦,其奶皮子冰淇淋和奶皮子千层早已是门店大爆款。
继咸法酪之后,奶皮子会是茶饮的下一个 " 超级原料 " 吗?
今年秋冬的消费顶流,非 " 奶皮子糖葫芦 " 莫属。
奶皮子,这款源自内蒙古的传统乳制品,与糖葫芦结合后,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 " 南北融合 " 姿态,席卷了社交平台和线下门店,造就了 " 一盒难求 "" 排队五小时 " 的消费奇观。
北京牛街奶皮子糖葫芦的初代网红店," 排队 3 小时起 ";在上海长宁区,一家店铺的奶皮子糖葫芦卖到 98 元一串,仍一盒难求;杭州上沙路一家炒货店门口,队伍沿着人行道延伸至街角。

小红书上,关于 " 奶皮子糖葫芦 " 的笔记已过万,话题多次登上小红书热搜榜榜一。
商业嗅觉灵敏的茶饮人,迅速抓住了这一波 " 泼天流量 "。
乐乐茶在上周末果断给此前(10 月 15 日)推出的 " 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 ",加上了 " 糖葫芦 " 的后缀。
没想到这一小小改动快速带来流量," 外卖平台搜索进店率大幅提升,产品销量提升 60%,这款售价 24 元的产品,最好的门店一天卖一百多杯。" 乐乐茶研发总监王佳慧表示。
目前,目前这款 " 可以喝的奶皮子糖葫芦 " 全国缺货,多地一杯难求,下周 wonder(带烘焙的)门店还会上架奶皮子甜品和面包。

我观察到,南京品牌马伍旺饮料厂也快速跟进,今天上新 " 青提奶皮子糖葫芦 "。
专注于草原鲜奶的内蒙品牌牧野晨曦,创始人程晓峰告诉我:" 下周三正式上架奶皮子糖葫芦饮品。"
事实上,奶皮子冰淇淋和奶皮子千层早已是他们门店的大爆款," 一周用掉 1000 多张奶皮子 ",其中 36 元 / 个的奶皮子千层,一天最多卖出几百个。"
" 烤奶皮子的零售品,研发已经安排生产了,很快就能上市。" 程晓峰说。

泼天流量下,从烘焙到茶饮,从零食店到炒货店,全世界都在寻找奶皮子。
而猛增的消费需求,让上游的奶皮子工厂猝不及防。
" 这几天,接到好多同行的电话,让帮忙寻找奶皮子供应商。" 程晓峰表示。
" 我们曾经索样测试过的十几家奶皮子工厂,问了一遍,产能全满,整个内蒙都缺货,即便涨价 30~50%,也很难拿到货。"
程晓峰说,与他们合作的工厂老板这几天都不接电话,怕催货,根本交不出来。

制作中的奶皮子,内蒙沁丰诺奶皮子工厂
王佳慧则表示,他们那儿的奶皮子原料价格涨了近 100%,即便这样货源仍然不够用,现在正在积极联系更多的供货商。
内蒙沁丰诺奶皮子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我:" 工厂的产能是一天 1000 张,但现在供不应求,11 月份订单已全部排满,得等到 12 月,而且价格偏高极不稳定。"
各生产企业有各自的工艺和产品理解。目前市场上高品质的奶皮子仍依赖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大部分工厂产能较低," 一天能生产 500 张都算是中型工厂,千张以上的都是大型工厂了。" 程晓峰表示。
面对猛然增长的需求,奶皮子工厂却无法快速提升产能,且工厂端无法预判奶皮子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不敢轻易扩大产能,最终导致全国各地都缺货。

内蒙沁丰诺奶皮子工厂
根据目前的热度,有人预测奶皮子会不会像 " 厚乳 "" 珍珠 " 一样,成为茶饮的下一个超级原料?
对此,很多行业人表达了看法。
" 不管有没有这个风潮,奶皮子都是一个很好的原料,相比于酸木瓜、刺梨等地域产品,奶皮子的生命周期更长,因其口感中性,大部分人都能接受,未来可能成一种秋冬季节性原料。" 王佳慧分析。
有行业人士表示," 奶皮子是好东西,但门槛太高了,想要大规模流行还有困难。"

首先是定义不清,标准不明。
事实上,奶皮子并不是今年突然火起来的。在去年国庆假期期间,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创下了日销 12 万杯的业绩,很多茶饮品牌也都曾跟进:
茉酸奶推出醇金奶皮子酸奶,满米酸奶布局奶皮子酸奶专门店,开吉茶馆推浓浓奶皮子,楼下酸奶有泰式咸法酪奶皮子冰奶,瑞幸卖奶皮子拿铁,在行业都曾引发打卡潮流。
但去年火的奶皮子和今年火的奶皮子,并不是同一种 " 奶皮子 "。
我了解到,去年流行的原料是 " 奶皮子酸奶 ",它是牛奶在发酵过程中,质量较轻的脂肪上浮,形成一层乳脂薄膜,类似于奶冻、老酸奶的固态质地。

而今年的奶皮子糖葫芦,使用的是内蒙传统的奶皮子,是鲜牛奶在低温熬煮过程中自然凝结的蜂窝状奶皮,"8~12 小时才能熬一锅 "。
在应用上,分为湿奶皮和干奶皮两种形态,湿奶皮需要冷冻运输存储,干奶皮则更便捷。
乐乐茶相关新品中用的就是内蒙干奶皮,以奶皮子碎的形式放在杯中或撒在奶油顶上。而之前瑞幸、开吉等不少品牌使用的多为类似于 " 冻冻质地 " 的奶皮子原料。
传统奶皮子的品质,测试过十几家工厂的程晓峰表示:" 品质参差不齐,目前也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产品定义不清,标准不明,或许会成为这一原料的第一层门槛。

其次,单杯使用成本超 2 元,不适合平价茶饮
在内蒙,传统的奶皮子是将鲜牛奶中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部分通过加热、静置、蒸发的方式浓缩、凝结在表面,大约需要 3 至 3.5 公斤鲜牛奶,才能制作出 1 斤左右的奶皮子,耗时长、成品率极低。
王佳慧透露,涨价之前,一公斤奶皮子大概 200 元,一杯即便只用 10g,成本在 2 元左右,现在涨价后,成本更高了。
这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相比于珍珠、芋圆等小料,一些平价茶饮很难会使用。
王佳慧表示,茶饮行业已经撬动了很多小众原料的大众化,比如酸木瓜,原本是云南普通家庭的手工产品,走出云南都很困难,但现在已经被很多供应商批量化生产了,走到了大众跟前,下一个会不会是奶皮子?

总结来说,奶皮子原料在茶饮圈很难像 " 珍珠 "" 椰果 " 大范围、普适性流行。但它极有潜力成长为一个稳定且具有高辨识度的 " 风味细分品类 "。
奶皮子在茶饮圈的旅程,是中国消费市场创新的一个缩影:源于地域,热于社交,成于供应链。
它的走红,再次验证了地方特色食材的巨大潜力。然而,从网红到长红,从爆款到基业,中间隔着一道名为 " 产业化 " 的鸿沟。
或许,奶皮子走红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否成为超级原料,而在于它和无数类似的地域食材一起,共同丰富了茶饮的味觉图谱,推动着新茶饮行业走向更深度、基于文化挖掘的差异化竞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