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筒Tech 8小时前
饿了么更名,能否“改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作者  |  杨   林,编辑  |  饶   言

突如其来的消息,外卖界的 " 千年老二 " 饿了么更名了。

11 月 4 日,一则 " 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 " 的消息迅速出圈,短时间内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随后,诸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称 " 饿了么 "APP 和部分业务将逐步更名为 " 淘宝闪购 ",整合进阿里巴巴的生态体系。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饿了么在面临市场竞争白热化、增长乏力背景下的又一次战略调整。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更名看似 " 简单 ",但其背后折射出饿了么自身的发展困境、外卖行业的存量竞争,以及即时零售行业的加速洗牌。

当然,更名能否真正 " 改命 ",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尽管在这一年,阿里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即时零售领域奋力一搏,但 "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更名只是又一次转折,饿了么仍需要 " 越过山丘 "。

01 抢占卡位,饿了么动作不停

饿了么更名,快速在业内发酵。

11 月 4 日上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发现饿了么 App 最新的内测版本已更名为 " 淘宝闪购 ",更新的 " 淘宝闪购 " 标语为 " 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 "。

随后,据 21 财经 · 南财快讯消息称,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饿了么客服中心,接线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调整仅为名称变更,用户消费权益、数据隐私政策均保持不变,配送运力也正常运转。

随后,诸多报道指出,饿了么此次更名,核心在于战略定位调整,更名后,饿了么从独立外卖平台转型为 " 即时零售 " 履约基础设施,与淘宝流量入口深度协同,完成 "30 分钟送万物 " 目标。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信息显示,多地的饿了么外卖小哥已经更换工作服,从原来的蓝色工作服改为 " 橙色 + 黑色 " 的工作服。

对于饿了么的突然更名,市场对此评价不一。

一方面,在业内看来,此次饿了么更名 " 淘宝闪购 ",本质上是对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的一次重新定位。此举,或许是阿里旨在通过强化 " 淘宝 " 作为统一消费入口的心智,将 " 饿了么 " 这一带有强烈餐饮标签的品牌,升级为更具包容性的 " 淘宝闪购 ",以承载 " 万物到家 " 的想象空间。

图:饿了么 APP 页面

来源:饿了么  《听筒 Tech》截图

诸多分析亦指出,此次整合,也是阿里为应对美团、京东等对手的 " 即时零售 " 竞争举措,有利于接下来整合阿里的资源,提升配送效率与用户体验。

另外,有业内人士告诉《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 淘宝闪购内部认为,今年的外卖大战中,淘宝闪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或许这也是促使阿里决定统一更名为淘宝闪购的原因。"

电商从业人士李立则指出,饿了么此次更名为 " 淘宝闪购 ",标志着饿了么进一步融入阿里生态,试图借助淘宝的流量和品牌背书重获生机。

不过,在一些用户看来,饿了么的更名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毕竟,用了十几年,突然换名字,感觉很不理解。"

在电商从业人员,同样是饿了么的老用户马力看来,这种更名难以理解," 饿了么这个名字,代表一种生活方式,而‘淘宝闪购’更像阿里的一个功能模块。"

实际上,诚如马力所言,于消费者而言,在用户心智中,饿了么早已成为 " 外卖 " 的代名词之一。

毕竟,在外卖市场,饿了么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作为中国外卖市场的开拓者,曾以其亲民、生动的页面风格和补贴玩法等深入人心。

在广为人知的外卖 " 千团大战 " 尸横遍野中,饿了么是少数的幸存者之一,并最终在后续的外卖大战中存活下来,稳坐市场第二的交椅。

不过,在被全资收购后,饿了么的发展轨迹,逐渐偏离独立成长的路径。尤其是随着美团外卖的强势扩张,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据易观数据显示,早在 2023 年,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份额已降至 30% 左右,远低于美团的 70%。实际上,过去多年,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是市场公认的 " 千年老二 "。

诸多的分析认为,饿了么之所以增长乏力,不外乎几个原因。

首先是在外卖业务上,饿了么未能有效突破美团的壁垒,尤其在低线城市渗透不足。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尽管阿里通过 " 口碑 + 饿了么 " 组合出击,但投入物力仍然不足,始终未能撼动美团的领先地位。

此外,饿了么在战略上多次调整,从强调 " 外卖 " 到 " 万物皆可送 ",再到聚焦 " 即时零售 ",始终处于 " 摇摆 " 状态,无法从根本上确定增长曲线。

尤其是近年来,品牌影响力下滑的同时,饿了么在阿里体系内的角色也逐渐从 " 独立平台 " 转变为 " 本地生活服务入口 ",这让本是高频的外卖属性平台,渐渐失去了既有的优势。

或许,这也正是促使阿里下定决心 " 从头再来 " 的根本原因所在。

02 即时零售战场,阿里仍需时间检验

事实上,更多的分析认为,饿了么的更名,不仅是公司内部和基于外卖行业的调整,更是即时零售领域竞争白热化的体现。

毋庸置疑,今年上半年,即时零售成互联网巨头争夺的重头戏。无论阿里、美团,亦或京东、抖音,都斥巨资补贴,抢占这一未来的万亿市场。

饿了么的变革,可以说是背水一战。

可以看到的是,阿里希望通过本次竞争,重夺市场头部位置。今年 4 月起,饿了么就不断调整生态模式,阿里方面也迅速升级了 " 淘宝闪购 ",并整合了淘宝天猫、饿了么与飞猪的核心业务能力,逐步形成一个贯穿线上线下、覆盖全场景的大消费平台,并将饿了么提升到了新的地位。

今年 7 月,淘宝闪购更是正式启动总额高达 500 亿元的补贴计划,预期于 12 个月内,500 亿元将通过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免佣减佣等举措直补商家,同时以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让利消费者。

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尽管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订单曾达到历史高点,阿里又以通过 " 口碑 + 饿了么 " 的形式组合出击,同时调整旗下其他即时零售业务和开设线下便利店零售渠道,但截至目前,阿里始终未能撼动美团的领先地位,且长期面临与美团的直接竞争。

诸如,一个事实是,在闪购业务中,美团闪购覆盖全国近 3000 个市县,并与多级商超深度合作。而饿了么,其商户资源多集中于餐饮,在零售品类和下沉市场存在短板。

理论上,阿里为饿了么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依托淘宝用户、支付生态和菜鸟物流网络,可以协同产生 "1+1>2" 的效应。但即便在阿里使出大招后,饿了么仍没有 " 越过屏障 "。

诸此种种,在李立看来," 更名只是表象,饿了么的真正问题在于战略定位模糊和运营效率不足。"

不过,更名便能 " 改命 " 吗?很显然,这并不是简单的问题。

李立便直言,若想通过此次调整实现逆转,饿了么仍需解决诸多核心问题。

比如,品牌过渡会部分影响用户留存。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阿里需要真正打破部门壁垒,而不是一直重复提及 " 实现生态协同 "。

" 将淘宝闪购深度嵌入淘宝首页,并针对高频用户推出会员权益,需要淘宝、支付宝、饿了么的数据互通和流量无缝导流。" 李立解释。

但阿里的业务协同历来面临 " 部门墙 " 问题,饿了么与淘宝、支付宝的整合能否顺畅执行,仍存变数。

另一方面,实际上,在即时零售领域,阿里已有多条业务线,如何避免内部竞争、实现资源优化,也是饿了么更名后,仍面临的挑战。

一个事实是,即时零售行业的竞争已进入 " 资本 + 技术 + 生态 " 的全面比拼,若想突围,必须找到差异化优势。

正式 " 更名 " 为淘宝闪购,背后折射的是饿了么自身的发展困境、外卖行业的存量竞争,以及即时零售行业的加速洗牌。而新的 " 淘宝闪购 ",能否真正挺进对手腹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一定程度上,仍有希望。

李立便指出,比如,新的 " 淘宝闪购 " 可以聚焦高端市场、深耕特定区域,或利用阿里的数据能力实现精准营销,与美团形成错位竞争。

或者,新的 " 淘宝闪购 " 联合天猫品牌商家推出独家商品,针对一二线城市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及利用阿里的云和物流技术支持,优化配送路径、降低骑手成本,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不过,李立亦认为,直接更名淘宝闪购,这仅仅是一次品牌重塑," 从短期看,更名可以借助淘宝的流量红利提振订单;但从长期看,饿了么的命运取决于阿里生态的协同效率、即时零售的战略执行,以及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 李立强调。

实际上,在外卖与即时零售的激烈竞争中,更名或许是一次必要的冒险,但亦非万能解药。正如市场多方认为,能否真正 " 重生 ",新的 " 淘宝闪购 " 仍需打上问号。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来自听筒 Tech 自主拍摄。)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