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12小时前
星巴克中国估值要跑到130亿美元,还得看博裕能帮多大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窦文雪

编辑 / 子夜

历时 1 年,星巴克出售在华业务部分股权的事项,终于等来了确切的消息。

11 月 4 日,星巴克中国宣布与博裕资本成立合资企业,博裕资本持有合资企业至多 60% 的股权,星巴克保留 40% 的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

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意味着,星巴克即将与博裕资本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图源星巴克中国资讯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

星巴克中国业务的真实价值也在这次交易中显露。

据悉,合资公司的价值为 40 亿美元,而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 130 亿美元,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随着这场交易的尘埃落定,星巴克未来将如何与博裕资本共同探索咖啡市场,成为新的关注点。

与 1999 年加入中国、抓住市场空白的时期不同,如今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家有深厚积淀的企业,星巴克中国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变化,急需变革。

再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地区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存在差异,也让星巴克中国必须更本土化,从而能更灵活地根据行业趋势做出决策和判断。

因此,星巴克中国想加快扩张速度,就需要找到一个熟悉国内市场、善于拓展中小城市及新兴市场的帮手。

博裕资本符合星巴克的愿景。根据其此前的投资履历,其在本地市场的投资经验以及在中小城市的市场拓展能力较强。

星巴克中国能不能跑到 130 亿估值,就看它和博裕未来如何打配合了。

星巴克中国,值不值 130 亿美元?

星巴克在公告中透露了星巴克中国 130 亿美元估值的组成部分。

一是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的权益所得;二是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三是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前两项与星巴克中国内地业务成立的合资公司有关。该公司价值约为 40 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星巴克保留 40% 股份,而博裕将作为唯一外部股东,持有至多 60% 股份。

因此,前两项价值构成为,博裕出资的 24 亿美元(本次交易所得),与星巴克所剩 40% 股份,估值为 40 亿美元。

第三项指的是星巴克的品牌价值,对应着合资企业向总部交纳的品牌授权使用费。而按照 130 亿美元的估值计算,星巴克中国需要在未来十年产生 66 亿美元的授权费才能达到总部的预期。

图源星巴克官网

据 36 氪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部分费用 " 通常是按每年企业经营 GMV 的 3%-8% 来抽成。" 报道还称,达美乐中国的品牌授权费率是 3%,麦当劳中国为 4-5%,肯德基中国为 3%。

目前,星巴克中国业务交易双方还没有公布抽成比例。但可以参考其他地区设置的抽成比例,例如 2021 年出售韩国业务时,星巴克从当地公司抽取了 5% 的营收作为授权费;其在美国高校等特定地区的特许经营店授权费不超过 7%。

如果按照 2025 财年星巴克中国的业绩情况来计算,星巴克中国全年的营收为 31.05 亿美元,以 7% 抽成,有 2.2 亿美元;如果按照星巴克中国接下来十年线性增长,最终开到 20000 间店,同时同店销售额不变,十年后的年营收约 80 亿美元,以 7% 抽成,差不多有 5.6 亿美元。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星巴克中国想要创造 130 亿美元的价值还有一定挑战,不过,换个角度,从星巴克为中国区业务制定的发展规划来看,它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

由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星巴克的江湖地位仍在,品牌知名度高,门店规模大,基础十分扎实。

截至 2025 财年末,星巴克在中国共拥有 8011 家门店,进入了 1091 个县级市场;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数达到 2550 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星巴克中国近期也在尝试根据国内的市场情况做业务调整。

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其正在探索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的价格。今年 6 月,星巴克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王牌品类实施大规模调价,数十款产品平均降价约 5 元,这被视为其进入中国 26 年来最大规模的价格调整。

降价对销量的提振也立竿见影地表现在了数据上。星巴克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二季度,星巴克冰摇茶业绩翻番,茶拿铁持续增长,星巴克星冰乐在小红书全行业非咖品类搜索中,排名第一。

财报也显示,2025 财年,星巴克中国的同店客单价下降了 5%,同店交易量则增长了 4%。

今年上半年的即时零售大战,星巴克中国也有参与。例如今年 4 月,星巴克中国宣布其专星送服务正式登陆京东外卖平台,成为与该平台全面打通会员体系的首个餐饮品牌。

另外,星巴克与小红书 APP 也在签订相关合作,将全国 1800 余家门店升级为宠物、手工、骑行、跑步四大主题的 " 兴趣社区空间 "。

在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之下,星巴克中国的业绩持续增长。逐财季来看,星巴克在华的单季度净收入分别为 7.436 亿美元、7.397 亿美元、7.90 亿美元和 8.316 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星巴克中国 2025 财年全年的营收也同比增长了 5%。

此外,星巴克中国门店的经营利润率也保持在两位数水平,经营利润与利润率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再结合星巴克全球的整体业绩,可以发现星巴克中国的业绩已经在推动总部的业绩增长。

按照星巴克首席财务官 Cathy Smith 所说,在第四财季,国际业务净收入实现了 9% 的同比增长,以超过 20 亿美元的收入创下了又一季度纪录。其中,中国、日本、英国和墨西哥等许多主要国际市场推动了强劲的同店销售业绩。

整体来看,星巴克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不过未来能不能跑出星巴克和博裕的预期,还得看双方未来的具体合作情况。

博裕,能给星巴克带来什么?

在星巴克的一众意向买家中,博裕并不是最著名的那一个,市场称其为 " 一家低调而神秘的投资机构 "。

从 2024 年 11 月星巴克传出要出售中国市场部分业务后,吸引了十多家机构参与竞标,收购方的名单中就不乏有 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等知名的投资机构。

今年 9 月,据 36 氪报道,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名单缩短至四家,除了最终入选的博裕资本,还有凯雷集团、EQT 和红杉中国(HongShan)也进入了决赛圈。

从此前的收购经验来看,几家机构各有优势。

名声最响亮的是红杉中国。其最近的一次并购动作在今年年初,以 11 亿欧元的估值收购马歇尔的多数股权。此外,红杉中国还曾收购过韩国时尚潮牌 WE11DONE 的多数股权,并与李宁成立了合资公司。

凯雷集团操盘过相似的案例,因此一度被认为是四家中最可能的入选者。其曾在 2017 年联合中信收购了麦当劳中国,并在 6 年后通过卖还所持股份,获得了 6.7 倍的综合回报。

瑞典的私募基金巨头 EQT 是拥有雄厚资金的欧洲大型私募。曾以 102 亿瑞士法郎(约合 698 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拥有丝塔芙等医药和消费品牌的雀巢皮肤健康部门。

最后的赢家博裕,也有不少知名的投资和并购案例。

例如,其成立之初就通过参与上海日上免税并购和协助阿里巴巴回购雅虎股份等交易,获得不少知名度;在消费零售领域中,博裕资本先后投资了小红书、FoodBowl、SHEIN、万世纵横物流、极兔速递等知名企业。

在星巴克之前,博裕刚刚买下了中国高端商业代表北京 SKP 的大量股份,持股 42%-45%,成为其重要股东;今年 4 月蜜雪冰城上市时,博裕还出现在蜜雪冰城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中。

根据 Preqin 的统计数据,博裕资本的历史基金净内部收益率(IRR)稳定在 25% 以上,超过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平均 15% 的水平。

从此前的投资履历来看,博裕在消费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其在商业地产中也多有布局,十分适合当前需要做好本土化、加快门店扩张步伐的星巴克中国。

此前,星巴克曾要求意向买家提供关于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可持续发展措施、员工待遇、潜在交易结构以及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商业计划等信息。

合作达成后,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也表示," 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另外,出价更高,或许也是博裕资本最终成功拿下这笔交易的原因之一。

在今年 10 月,市场中就有消息称,博裕资本在所有买家中出价最高,被视为最有力竞购者。

另据南都 · 湾财社的报道,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认为,星巴克之所以选择和博裕资本牵手,很可能是博裕资本给的估值较高,并且博裕资本在零售领域拥有较好的资源,对消费赛道也比较有经验。

在国内市场丰富的消费经验与资金实力,博裕资本为星巴克中国提供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充沛 " 弹药 "。

博裕与星巴克,

如何更好地扩张和本土化?

整体上看,星巴克并不是完全将中国区业务卖身给博裕,双方采取的是合作经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拥有诸多优势。例如,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渠道等,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虽然在星巴克披露的合作信息中,只能找到其与博裕资本后续合作方向的只言片语,具体的发展规划尚未披露,但大致的方向较为清晰。

公告显示,双方将携手共同提升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顾客体验,加速饮品及数字化创新,拓展新的城市和区域市场,并通过更深入的本土化融合,加深与顾客的情感联结。

图源星巴克中国官方视频号

简言之,星巴克中国后续将加快新品研发速度、门店规模扩张以及本土化探索。

其中,对于门店的扩张计划,星巴克在公告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数据:双方将致力于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 20000 家。

现如今,星巴克的门店规模为 8000 余家,想要扩张到 20000 家就势必要向下沉市场延伸。

但下沉市场不只是一、二线城市的简单复制,其运作逻辑截然不同。

星巴克中国长期以直营模式为核心,这种模式符合星巴克整体的高端化属性,也能保证全国门店的调性与服务品质高度统一。

但坚持开直营店,意味着品牌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同时,对于 " 第三空间 " 生意的追求,一直让星巴克注重打造良好的门店环境,这就势必会导致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速度提不起来。

星巴克想要在三、四线城市全面布局,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品质和增速之间的关系,要不要引入加盟?如何制定规则?都是博裕和星巴克后续要考虑的问题。

而加强本土化融合,是星巴克此次为中国区业务引入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上文所述,星巴克在今年曾罕见地在中国市场实施降价策略、积极跟进国内外卖平台的即时零售大潮。均为星巴克中国基于本土化消费环境的现状做出的改变。

只不过,即便是降了价、参与即时零售热战,星巴克产品的价格依然较高,未来如何继续进行调整,也有待双方商榷。

此外,推出更适合 " 中国胃 " 的饮品,也是星巴克加强本土化运作的方向之一。

例如近期,星巴克中国团队研发出无糖以及甜度可选的太妃榛果拿铁;还在 " 做奶茶 " 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此前推出带茶包的轻乳茶,近期还推出主打 " 真茶真奶 " 的抹茶拿铁。

总体上看,不管是向下沉市场扩张、完善本土化布局,或是更快地推陈出新,星巴克都需要一个中国帮手帮助其一起推动。

在国内本土品牌增势迅猛、产品同质化严重、开发空间变窄的当下,这场交易的完成也意味着星巴克中国开启了新的时代,双方的合作能帮星巴克中国跑出什么速度,也将持续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头图来源于星巴克官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星巴克 合资企业 博裕资本 零售业务 合资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