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
10 月 30 日,2025 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大会上揭晓,成都高新区稳居第一梯队,这份涌动着发展脉搏的成绩单,记录了西部新兴力量在生物医药黄金赛道上的持久耐力。
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柔性)引进院士 20 名、246 个国家级人才团队,吸引 7 万余名生物医药人才,汇聚超过 3000 家生物医药企业,手握 134 个临床 1 类新药,总体产业规模突破 1600 亿元。
支撑这份跨越式成长的,是成都高新区不断深化的服务体系变革——取 "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 之意的 " 梧桐计划 ",构建起成都高新区的 " 平台招商 " 新模式。其内核是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从公共技术赋能到 "Bio 补贷通 ""Bio 上市贷 " 等专项金融扶持,再到人才安居、职称评审等精准服务保障,102 项细分举措形成了 " 引凤、育凤、留凤 " 的完整闭环,让优质企业既能 " 引得进 " 更能 " 留得住、长得好 "。
会议虽短,却浓缩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在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地图上,成都已经从 " 参与者 " 蜕变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
蝉联头部阵营,成都高新区诠释 " 成都加速度 "
2025 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现场,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编的《2025 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25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25 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诊疗装备》和《2024 中医药发展报告》4 项权威报告正式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同时,《2025 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在大会上同步发布,重磅揭晓 "2024 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 "。
《报告》全面系统地比较了调研园区数据,从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 5 个一级指标体系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及增幅、研发投入等 39 项二级指标体系对完成问卷调查的 112 家国家级高新区、80 家国家级经开区、15 家省级及 1 个其他园区(总计 208 个园区)进行各项竞争力排名。
成都高新区在 "2024 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 " 中表现亮眼,除蝉联综合竞争力第一梯队,在合作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单项指标中均位列前四,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已聚集 GE 医疗、美敦力等生物医药企业超 3000 家,引进项目超 300 个,彰显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实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环节,全球新药发现中心在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该中心将依托首批成员单位 22 个全球领先的高能级药物发现数据库,整合区内超 3000 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资源,构建集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成药性评估、BD 交易撮合、BD 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 过去创新药研发常面临‘数据不互通资源分散用’的难题,很多药企、科研机构单打独斗,研发效率低、成本高。全球新药发现中心整合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编码化合物库、抗体药物发现库这些硬核资源,还搭起协同平台,能让大家共享数据、联合攻关,直接破解‘创新孤岛’问题。"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成都先导、佩德生物、盛世君联等企业与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各方职能职责及运营机制,进一步夯实 " 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产业落地 " 合作体系。
" 梧桐计划 ":创新体系,重构产业生态
持续深化的制度变革,是成都高新区跑出 " 成都加速度 "、构建优质生物医药产业营商环境的关键。在服务端,通过建圈强链和 " 梧桐计划 ",成都高新区在人才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创业孵化、公共技术平台、产业社交等多个板块上,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这也是成都高新区紧贴市场、靠近企业,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的体现。同样在政策支持方面,成都高新区力度空前,今年 3 月,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政策(修订)》,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政策竞争力和显示度。其中,对重大项目最高按项目投资的 30% 给予支持,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对创新药研发最高按研发费用的 50% 给予单品种最高 1 亿元支持,支持力度全国领先。
今年 5 月,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医药健康产业 " 梧桐计划 ",将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服务归纳为 9 个方向、47 类、102 项具体事项。从 6 月起,成都高新区又连续推出企业入园、产品入院、政策解读等五个一件事服务手册。
睿健毅联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2025 年初落户成都高新区,生动诠释了企业与成都高新区之间的 " 双向奔赴 "。公司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成都核心原因是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的全力支持与投入勇气。
她对成都(高新区)评价颇高:营商环境和突破性技术平台搭建走在全国前列,科技创新土壤能让企业安心做事;生物医药产业链完善,从化工筛选、合成到临床前药效评价、临床阶段均有充足供应商可选,合作便捷且成本可控。
前沿技术展示:从区域破局,到全球竞合
成都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创新活力,在前沿技术领域持续迸发。在数智医疗分会上,近期发布了自主研发 "AI 专家大模型 " 的成都哈瑞特医疗,针对 AI 在心血管疾病康复领域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享;在衰老机制解析和 AI 赋能分会中,已推动国内首个治疗法布雷病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基因药物临床研究项目进入临床阶段的至善唯新,系统讲述了 rAAV 基因药物在衰老相关疾病上的研发及进展;
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睿健医药则展示了 "AI+ 化学诱导 " 综合研发平台在衰老重大疾病中的应用,其自主研发的 NouvNeu001 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Ⅱ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通用型帕金森细胞治疗产品——这些前沿成果,不仅夯实了区域创新根基,更为成都高新区迈向全球竞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成都高新区正以 " 走出去 " 战略推动 " 高新造 " 药械走向世界:优赛诺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 CD19 嵌合抗原受体(CAR)异体通用型 T 细胞注射液(UC101)获 FDA 批准开展临床试验;臻愈生物自主研发的通用型主动免疫细胞治疗产品(CR101)正式获得 FDA 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赜灵生物自主研发的化药 1 类创新药马来酸氟诺替尼片获得 FDA 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 成都高新 " 生物医药品牌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更以长远战略眼光布局全球竞争,瞄准现代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服务、生物制造 4 大领域,聚焦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 18 个产业细分赛道及可穿戴医疗设备等 N 个重点关注赛道,构建生物产业 "4+18+N" 赛道体系;同步启动编制 "1+3" 四项专项规划,目标锁定 " 两个转型 " ——从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转型,从 " 药一家独大 " 向 " 药械并重 " 转型。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高新区将聚焦全球创新资源整合,以 " 政产学研用金 " 深度融合为引擎,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突破,通过持续拓展 " 梧桐计划 " 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优化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依托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专业化特色园区,构建 " 研发-中试-生产 " 一体化空间载体,培育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 " 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集聚 " 的良性循环,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开放为姿态、合作为动力,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从产业 " 高原 " 迈向 " 高峰 " 的跨越,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成都高新的智慧与力量。(文 | 张小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