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3小时前
一路领跑,北方最强地级市“开挂”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截至目前,全国 GDP" 万亿俱乐部 " 城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仅剩无锡尚待揭晓。

26 座城市中,广州、宁波、天津、长沙、佛山、西安及东莞 7 座城市未能跑赢 5.2% 的全国平均增速,19 座城市超过或达到全国平均线,北方最强地级市烟台则是那个 " 最靓的仔 ",以 6.4% 的增速一马当先。

实际上,这已是烟台今年连续第三个季度领跑全国万亿城市。烟台的强劲表现,也令 " 山东第二城 " 之争硝烟再起。其能否延续当前增势,追赶甚至超越济南,成为外界讨论的一大焦点。

更进一步来看,2025 年,山东全年 GDP 预计将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在这一关键当口,山东也面临 " 标兵渐远、追兵已至 " 的压力。即将步入新发展阶段的山东,如何依靠济南、青岛、烟台 " 三核 " 协同发力,构建起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增速冠军

受益于工业发展,烟台今年狠狠刷了一波 " 存在感 "。前三季度,烟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9 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其他万亿城市。

工业是带动增长的主因,前三季度,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3.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7.7、6.1 个百分点,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合肥(15.2%)。

细究原因,近年烟台几个产业转型的重大项目完成建设周期,在 2025 年进入 " 大产出 " 阶段。例如,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龙口裕龙石化产业园、蓬莱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加上总投资 560 亿元的福山潍柴比亚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等大项目先后投产,为 GDP 高速增长提供了直接推力。

放大时间尺度,烟台自 2023 年晋级 GDP 万亿城市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增长态势。这股动能,同样来自于产业转型。

工业作为烟台经济的根基和优势所在,长期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 十四五 " 以来,烟台锚定新型工业化,加力实施工业经济 " 头号工程 ",并以 "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为清晰主线。

2022 年 8 月,国务院出台专门意见,提出支持山东 "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3 年 12 月初,山东明确提出 " 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并于去年末印发实施方案。一系列顶层设计为烟台的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以烟台主导产业石化为例,从渤海南岸一路向西,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依次布局,正成为烟台石化产业绿色转型的主战场。

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烟台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规上企业从 2021 年底的 248 家增长到 2024 年的 328 家,产值从 953 亿元增长至 1854 亿元、年均增长 19.1%;

今年前三季度,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大行业 "9 升 1 降 ",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最强劲,增速达 44.5%。

亮眼的经济数据背后,烟台也并非 " 高枕无忧 "。

今年前三季度,烟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 4.7%,分别低于全国、全省 0.7、1.4 个百分点。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呈现负增长。对烟台而言,投资增速放缓与三产服务业相对滞后,构成了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烟台已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烟台市 2025 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调度推进会议上,烟台市委书记江成指出,要坚决纠正 " 大项目建成后、投资增速必然降下来 "" 工业增长快、三产服务业可以松口气 " 等认识偏差,持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力争实现 " 全年进 "。

贴身竞速

当山东三座龙头城市 2025 年前三季度数据相继出炉,一场关于 " 城市排位战 " 的讨论也再度升温。

前三季度,青岛以 13373.47 亿元总量稳坐首位,济南以 10433.7 亿元紧随其后,两座城市双双突破万亿元台阶。

烟台以 8223.52 亿元经济总量位列第三,但 GDP 增速高出青岛和济南 1 个百分点(两地均为 5.4%),展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

这场 " 经济竞速 " 在济南与烟台之间尤为激烈。回溯历史,两座城市的 " 经济卡位战 " 由来已久。

2004 年,烟台经济总量曾首次超越济南,并将优势保持了 14 年之久。转折发生在 2018 年,济南完成反超。次年,莱芜划归济南,推动其经济总量跃升至 9443 亿元,直逼万亿大关,而烟台为 7653 亿元,两城差距由此显著拉开。

体量代表 " 当前实力 ",但增速代表了 " 未来潜力 "。接下来两座城市的竞速是否仍将持续?

从产业布局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向城市进化论表示,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有明显差异,各有优势。

前三季度,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9%,高于济南 8% 的同期增速。具体而言,相比烟台以化工为主要增长点,支撑济南工业增长的主要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前三季度分别增长 19.7% 和 20.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高达 56.6%。

济南的产业布局更偏向高新技术,目前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在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上也早有布局。烟台则主要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海上风电、化学新材料等产业均实现高增长。随着一批重大项目逐步达产满产,经济总量还将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

此外,从政策效应看,济南作为省会,在获取政策资源上有优势,也需继续提升 GDP 首位度来推进 " 强省会 " 战略。当然,烟台也享有胶东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等区域政策的叠加支持。

料想未来,两城的经济竞速还将持续。尽管当前双方经济总量差距较为显著,但在陈耀看来,若烟台持续保持经济高增长,未来超越济南也有一定可能。

三核引领

从全国来看,作为排名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前有粤苏标兵渐行渐远,后有追兵浙江步步紧逼,压力不言而喻。

" 在产业结构、经济活力、体制机制以及科技创新方面,北方省份相比南方省份普遍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传统产业占比高、民营经济活力不够、企业创新动能偏弱。" 在陈耀看来,这是山东亟待破解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济南、青岛、烟台作为山东经济增长的 " 三核 ",担负着引领全省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厚望。

图片来源:《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 — 2035 年)》

陈耀认为,山东 " 三核 " 结构既已形成,关键在于避免同质化竞争,明确各自的差异化功能定位。

济南作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和科创高地,应重点关注文化教育、金融科创、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打造全省前沿应用技术的策源地与中枢。

青岛作为北方航运中心之一、山东省海洋经济龙头和先进制造基地,优势在于国际化、品牌效应与先进制造,未来需深耕港口经济、海洋科技、智能制造与品牌经济。

烟台则以工业和制造业见长,未来应巩固其作为山东新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地位,做强石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优势产业集群。

区域协同同样关键。陈耀强调,胶东城市群一体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应以 " 三核 " 为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带动威海、日照和潍坊等城市群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高效衔接。

" 现在区域竞争比的是科技创新,靠增加高科技产业比重提升产业附加值。" 陈耀特别提到,山东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胜出,最终必须补齐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短板。

以数据为证,2024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4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直辖市)有 7 个,依次为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和安徽(2.76%)。山东为 2.64%,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准,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因此,山东必须在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注重提升企业主体的创新作用。

在此框架下," 三核 " 的创新路径也应有所侧重。济南作为省会城市聚焦前沿应用性科技,青岛和烟台围绕各自支柱产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价值链提升。唯有将创新基因深植于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之中,山东才能真正实现 " 三核引领 "、全省共进的发展新格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烟台 山东 gdp 高质量发展 济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