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在 "XNGP 技术开放日 " 上发布重磅消息:将与高德地图达成深度合作,开放 Robotaxi 系统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用户未来可通过高德地图 App 直接呼叫小鹏 Robotaxi 服务。同时,小鹏计划在 2026 年推出三款全栈自研的量产 Robotaxi 车型,搭载最新一代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率先在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启动试运营,标志着小鹏在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与高德地图的合作,被业内视为小鹏 Robotaxi 生态扩张的核心举措。根据合作协议,高德地图将为小鹏 Robotaxi 提供三大核心支持:一是流量入口支持,高德地图的日均活跃用户超过 1 亿,其出行服务板块将专门开设 "Robotaxi" 入口,直接为小鹏导流;二是地图数据协同,高德将向小鹏开放高精地图的实时更新权限,结合小鹏车辆的路测数据,实现地图信息的动态优化;三是行程规划协同,高德的智能路径规划算法将与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深度融合,在躲避拥堵、选择最优路线等方面提升服务体验。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表示,与高德的合作将解决 Robotaxi" 找用户 " 的核心痛点,预计试运营阶段可实现日均订单量突破 1 万单。
即将推出的三款量产 Robotaxi 车型,是小鹏自动驾驶技术的集大成者。据小鹏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介绍,新车将搭载双 Orin-X 芯片和单 Orin-N 芯片的三芯片架构,总算力达到 1500TOPS,同时配备 2 颗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和 8 颗毫米波雷达,实现 360 度无死角的环境感知。与现有自动驾驶系统相比,新一代 XNGP 系统具备三大突破:一是实现 " 无图化 " 驾驶,在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可通过视觉感知和 AI 算法自主完成路况判断;二是增强了极端天气适应性,在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系统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5% 以上;三是优化了人机交互体验,当系统遇到复杂路况需要确认时,可通过语音、屏幕触控等多模态方式与乘客沟通,提升乘坐安全感。
从技术落地路径来看,小鹏采取了 " 量产车型先行 " 的策略,区别于百度 Apollo 等采用改装车进行路测的模式,小鹏的 Robotaxi 将基于量产车型打造,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推广。据透露,三款量产车型中包括两款纯电动轿车和一款纯电动 SUV,轴距分别为 2800mm、2900mm 和 3000mm,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车辆内部将取消方向盘和踏板,采用环绕式座椅布局,配备 15.6 英寸中控屏和后排娱乐系统,乘客可通过屏幕实时查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信息。
在商业化运营方面,小鹏制定了 " 三步走 " 计划:2026 年第一季度在广州、深圳启动小规模试运营,初期投放 1000 辆车辆,采用 " 免费体验 + 用户反馈 " 的模式;2026 年下半年将试运营范围扩大至上海、北京等 8 座城市,投放车辆数量增至 5000 辆,开始实行 " 基础费 + 里程费 " 的收费模式,价格预计为普通网约车的 70%-80%;2027 年实现全国 20 座主要城市的覆盖,投放车辆超过 2 万辆,同时开放 Robotaxi 的运营平台,允许第三方出行公司接入。
小鹏与高德的合作,构建了 " 技术研发 + 流量入口 " 的 Robotaxi 商业化闭环,为自动驾驶的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小鹏的优势在于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而高德则掌握着海量的用户流量和地图数据,双方的合作实现了资源互补,解决了 Robotaxi 商业化过程中 " 技术 " 与 " 市场 " 脱节的问题。
与百度 Apollo、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相比,小鹏采取的 " 量产车型先行 " 策略更具成本优势,也更符合监管部门对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要求。不过,Robotaxi 的大规模落地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政策法规的完善,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无方向盘自动驾驶车辆的明确监管标准;二是技术安全性的验证,如何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中实现 " 零事故 " 运营,是所有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三是盈利模式的清晰化,当前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通过规模化运营实现盈利,仍是行业共同的课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逐步放开,Robotaxi 有望在 5-10 年内成为主流出行方式之一,而小鹏与高德的合作,无疑为其在这场竞争中抢占了有利位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