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黄海 3小时前
寿司郎为何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人黄海  ,作者:投资人黄海,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的餐饮市场整体是非常惨淡的。但是在市场一片哀嚎之中,却出现了一个排队之王。

要吃上这家餐厅,动辄拿号等两三个小时。要在小程序上提前预约的话,最早的时间通常要约到两周以后。

这么火爆的餐厅,就是寿司郎。

在很多城市的寿司郎门店,排队的景象已经成为了商场的奇观。

在我家附近北京的一个商场当中,我经常看到的景象是其他的餐厅随便可以入座,一旦走到寿司郎的门前,门口坐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如果你要现场取号的话,动辄会排上 1000 号,让人叹为观止。

寿司郎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寿司品牌。截至最新的财报(至 6 月 30 日),它在中国市场有 63 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

首先是广东,广东是寿司郎进入中国的大本营,在广州它有 18 家门店,深圳有 11 家门店。

然后是北京,北京是寿司郎第二重要的市场,有十家门店。它进入北京市场相对晚一些,北京市场门店还不多,因此排队现象很严重——寿司郎在北京的热度也是其火爆出圈的重要原因。

虽然广州和深圳门店较多,但门店的生意也依然很好。在广州金融城的一家寿司郎门店,之前还贴出过一个告示,用餐时间最多只能一小时,超过一小时就必须把座位让给等候的人。

如此火爆的情景,我在北京也仅仅成功排队吃上过一次。近期到日本考察的时候,赶紧趁着机会就在日本吃上了第二次寿司郎。

从日本考察回来,这篇文章给大家分析这个寿司品牌究竟有何魔力,能在中国大受欢迎。

寿司郎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多,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成为了这个公司增长的绝对动力。

最新财报显示,寿司郎的海外市场增长超过 40%。相比之下,日本国内市场虽然也在增长,但是幅度就要小很多了,同比增长 11%。

海外市场的利润则同比增长 118%,日本国内的利润也不错,同比增长 46%。

这样的一份亮眼的财报,使得寿司郎成为日本股市非常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过去一年的市值增长了 2-3 倍,市值站上了 1 万亿日元这个关口。

一万亿日元折算成人民币,大概在 500 亿的水平,作为上市公司,听上去也不是很夸张?

然而我们要知道,哪怕是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餐饮市场,开餐厅的中国企业——不算那些卖咖啡卖奶茶的——只看主业是开餐厅的品牌,能够市值超过 500 亿人民币的,也只有海底捞一家。

寿司郎作为一个日本品牌,日本国内的市场跟我们中国没法比,同时在中国开出的门店数还没有超过 100 家。

在这个情况下,它的市值就能突破万亿日元。说明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对于寿司郎遍地排队的热度,纷纷表示看好。

大家别看寿司郎现在非常火热,这却不是它第一次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了。

寿司郎是一个 1984 年就成立的餐饮品牌,早在 2011~2012 年的时候就尝试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他在上海跟一个中国本土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先从上海开始攻打中国市场。但那一次的尝试很快就失败了。

寿司郎没有放弃。时隔多年之后,在 2021 年底,那个时候疫情还没放开,寿司郎决定卷土重来。这一次它避开了上一次失败的上海市场,把自己的中国区总部设在了广州。

从 2021 年底到现在四年时间,寿司郎中国的扩张速度也不算快,四年开了不到 100 家门店。

但这一次大获成功,几乎每一家都在排队。截至文章写作的时候,寿司郎甚至还没有在上海市场营业。这个细节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寿司郎上次在上海失败了之后,这一次总结教训,先不进入上海——具体原因我将在下文分析。

日料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先做上海市场是最常见的举措。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于日料的接受度是很高的,而且消费力强。

日本有很多人均五百上千的高端日料品牌。寿司郎作为一个性价比突出的寿司品牌,按道理上海会是它在中国最大的市场之一。

但寿司郎今天市值狂涨背后,连上海市场都还没有进入。

寿司郎这么受欢迎,当然跟它的性价比很有关系。它主推的寿司的价格在每碟 10 元、15 元、20 元和 28 元四个档位,人均 100 元出头可以吃饱。

为什么寿司郎给人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感觉呢?

通过它的财报可以看出来,它的毛利在 45%~50% 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花了 100 元在寿司郎吃寿司,里面食材的成本就要占到 50 元左右。

这样的食材成本的占比,在餐饮行业里面算是很高的。大部分的餐饮企业它的毛利都在 60%~70% 之间。换句话说你消费 100 元,只有 30~40 元是用在食材上,其他成本要算在房租、人工这些相关费用上面。

寿司郎能做到性价比不错,当然跟它作为一个日本企业,在国内市场经历了失去的 20 年有关系。

日本的餐饮市场在 1992 年见顶,当年达到历史的最高峰,此后的 20 年一路下滑。到了 2012 年,日本整体餐饮市场的规模居然比 1992 年下滑了 20%。

经过 20 年,日本餐饮市场毫无存进,并且还下滑了。可想而知,对于在其中经营的餐饮企业来说,要在一个不断缩小的蛋糕里面做经营,是非常难受的。

所以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当中活下来的品牌,必须身怀绝技。在一个艰苦的市场环境当中,寿司郎把自己的性价比打造到了极致。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容易,但往好的方面看,在中国能杀出重围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将具备极强竞争力。

寿司郎的核心能力,当然是它在海鲜供应链上的深耕。同样有意思的是,寿司郎采用了很多门店自动化的动作,去降低门店的人工成本。

日本餐饮行业的人工成本肯定是比我们中国要高的。但这次我到日本考察,在东京吃一顿寿司郎,消费跟在国内吃一顿是差不多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企业必须要尽可能地去减少服务人员数量,它才能活下来。所以寿司郎门店大量采用了自动化系统。

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五年、十年前去吃寿司,当时的模式叫回转寿司。回转寿司有个问题,品牌不知道顾客要吃什么。

所以餐厅把寿司做好放到传送带上,如果顾客没有选上,其实这个食材就浪费了。

别看回转寿司好像也不需要太多人工,但实际上跟寿司郎今天的模式比,它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浪费,食材损耗会超过 10%。

寿司郎现在的模式是传送带自动送餐,在餐位上通过平板点好餐之后,传送带会自动把你点的餐定点送过来。这样子既不需要人工,也减少了像当年回转寿司老模式的食材浪费。

寿司郎现在的自动传送带还分成上下两层,上层送新鲜食材,下层用来回收餐盘的。在整个就餐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服务员。

寿司郎的日本门店,在后厨也已经用机器人替代了人工来去捏寿司。大家可以想象,捏寿司这个动作是重复性的,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把力度和动作输入给机器人,机器人是能够比人更加胜任的。

除了节省成本之外,寿司郎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用游戏化的互动方式吸引了很多人。在点餐等候的过程当中,在屏幕上玩玩游戏挺有意思。消费满一定金额还能抽奖,奖品是寿司形状的小玩具,小朋友很喜欢。

这样很多消费者,就不自觉多点了几份寿司。

寿司这个品类确实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它的食材是米饭加上海鲜刺身,烹饪环节的添加剂非常少,给人一种天然健康的感觉。通常一家老小都爱吃,时不时去复购也不会觉得腻。

寿司的这种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家庭客群。家庭客群在今天的餐饮行业里面称得上是优质人群,因为消费力和复购率都比较高。家长为了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是愿意为了食材付出一定溢价的。

之前的西贝也一直享受到家庭客群的红利,直到预制菜事件让它丧失了公众的信任。

但如果你看到我分析这些寿司的优点,就觉得寿司一直以来就是个好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

寿司品类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来自于日本。

过去很多年中,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一直没有间断。2023 年 8 月,日本的核污水事件让中国所有做日料的餐饮企业都蒙受了重大损失。

有的日料店营业额腰斩,还有很多品牌赶紧要跟日本撇清关系,转型去做其他的菜品,有的就只能直接倒闭了。

这种不可控的事件,会让中国所有从事日料相关的企业每天提心吊胆,因此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变少了。

过去一年,中日关系稍有缓和。寿司郎其实是从 2024 年在国内爆火的,这个时间点也是刚好对应上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但是未来中日关系会不会出现反复,这件事情是谁也说不准的。对于所有要做日料的品牌来说,这都是要考虑的现实风险。

任何一个行业,你要是去分析它的优劣势,总能说出很多正面的原因,也能说出很多负面的理由。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当中,关注竞争对手的数量——这是一个我认为判断行业是否值得做的重要指标。

那些所谓的 " 好行业 ",像咖啡、奶茶,它没有像寿司一样有这么多中日关系的风险。但是他自身行业内部的竞争已经极度红海,要赚钱是非常困难的。

寿司郎在中日关系的低潮的时候悄然扩张,那时没有人关注寿司赛道——这是一听就要避雷的行业。同时如上文分析,它也刻意避开了日料竞争最激烈的上海市场。

它在那时打下的基础,到了中日关系缓和了之后,竞争对手又非常少。因此成就了过去一年多寿司郎一枝独秀,门店排队 3 小时的盛况。

时至今日,大家又开始回过神来,意识到了寿司似乎是一个可以赚钱的行业,竞争对手现在纷纷入局。

寿司郎在日本的老对手滨寿司正在国内积极扩张,主打就是模式类似,但客单价更加便宜 10 块;国内正餐品牌老大海底捞,也积极下场在杭州开出了自己类似寿司郎的新业态。

这还没有算上大量有一定实力的餐饮企业,看到这个趋势之后,明年还会出现更多类似寿司郎这种形式的寿司店。

明年的寿司品类,如无意外将会进入红海竞争。

寿司郎目前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我身边从事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的朋友,有人在寿司郎这个股票上获益颇丰。

但是这样的一个大好局面,能否维持到明年、后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呢?对此我是表示怀疑的。

当市场竞争逐步激烈之后,消费者有更多的寿司品牌选择,你到那个时候还会去选择排队寿司郎吗,或者为了去吃一顿寿司,预约一个月以后的位置吗?

但无论如何,在 2025 年一片哀嚎的中国餐饮行业当中,寿司郎是个为数不多的亮点,而且它还不是一个本土品牌,是一个日本企业出海到中国取得成功。

这里面也有很多我们中国企业未来走向全球过程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日本 北京 中国市场 广州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