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府关门创纪录的同一天,路易斯维尔机场的一声巨响,让之前一直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地时间 11 月 4 日下午五点,UPS2976 次航班货机准备从 UPS 的大本营路易斯维尔飞往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执行这班货运航班的飞机是机龄高达 34 年的 MD11 货机,机号 N296UP。
通过现场拍摄的坠毁时视频,可以看到飞机在起飞阶段就已经燃起明显火势,在勉强起飞后坠入跑道延长方向上的工业园区,并在坠毁的过程中燃油泄漏被点燃,引发了熊熊烈火。
由于火情极为严重,事故现场堪比灾难片,周边五万多名居民被疏散。目前为止共有 9 人死亡(其中 3 名机组)与 16 人受伤,是美国自今年年初华盛顿特区空难之后最严重的空难,也是地面损失最大的空难。
对于这起空难,我们首先从现有数据与视频进行分析。因为有完整的 ADS-B 数据,我们可以了解飞机在坠毁前最后时刻的高度与速度状态。数据显示,飞机在起飞滑跑的过程中并没有异常,一直到 180 节左右后速度无法提升。而飞机在短暂离地并达到最高 175 英尺(约 60 米左右)的高度后,就开始下坠并最终坠毁在地,期间最高速度为 186 节。

对于 MD11 来说,180 节的速度早就超过了 V1(决断速度),达到了 Vr(抬轮速度)甚至 V2(离地速度)。查询前一天的 MD11 起飞时就能发现离地速度在 190 节,与本次事故最高的 186 节相近。也因此,186 节的最大速度也能与飞机的短暂离地相匹配,在跑道尽头达到最高速度与高度。

而如果结合现场视频就可以发现情况与 ADS-B 数据可以匹配。从现场其他飞机驾驶舱视角所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失事的 MD11 货机在抬轮状态下,左翼发动机位置燃起熊熊大火,在略微离地并爬升了高度后很快坠毁在远处。
结合 ADS-B 数据,我们不难做出如下推测:飞机起飞前一切正常,当滑跑到约 180 节左右时突发火情,但此时已经超过 V1 决断速度无法终止起飞且来到抬轮速度,因此只能硬着头皮起飞。但飞机勉强起飞之后无法维持飞行,因此在短暂的 " 跳跃 " 之后迅速坠毁在机场外的工业区里。

从事故现场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飞机在空中短暂飞行了一段才坠毁,因此有一段建筑未受影响
从跑道上起飞最后阶段的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失事飞机的左翼发动机部位燃起了熊熊大火。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发动机本身起火的话,由于发动机内有灭火瓶,驾驶舱一旦发现火警,可以迅速启动灭火并扑灭火势。而且 MD11 是一个三发飞机,损失单台发动机并不会对起飞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无法起飞。视频显示飞机最终向左翻转机翼擦地,导致了坠毁。可见在最后阶段,飞行员已经失去了对飞机的操控能力。
但很显然,最终结果表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发动机起火,火势明显不受控而且蔓延到机翼,显然管路被点燃了,而且事故现场看起来和协和空难颇为相似。而在跑道上脱落的左发动机表明,这起事故并不那么寻常。

在事故飞机起飞的跑道上,找到了飞机脱落的发动机。结合坠毁区域行车记录仪视角的录像,可以看到飞机的右发依然在机翼上,因此脱落的发动机只可能是左发。而左发掉落的位置在跑道尽头附近。如果考虑到发动机脱落时有较高的速度以及惯性因素,实际脱落位置还得往前。因此左发动机的脱落与左发动机起火应该是高度相关的。
那么问题来了,左发究竟发生了什么?
发生事故的 MD11 已经有 34 年机龄,是不折不扣的老龄飞机。而 MD11 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 "Daily Crash"DC10,虽然改了不少 DC10 的毛病,但有更多设计上的毛病没改,使得安全记录一直不太好看,如今只能飞飞货运。由于目前证据非常明确地指向飞机机械故障,因此飞行员人为失误的可能性较低。
视频与现场残骸显示,飞机的左发动机是导致这起空难的关键因素。正如前文所说,单独发动机起火是不会导致如此惨烈的后果,而是故障或者火情波及到机翼以及机翼内的管路、油箱,才会有这场悲剧发生。
与之情况颇为相似的是协和空难。由于在起飞阶段飞机轮胎被跑道上 DC10(怎么又是你?)飞机掉落的金属条所穿刺,且碎片击穿油箱,导致引发大火和引擎故障。最终飞机勉强升空后就坠毁在机场外围,直接导致协和退出历史舞台。
而本次空难中,飞机左发在事先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起火并脱落,存在着较高的左发吸入 FOD 导致爆炸起火,并从机翼脱落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左发动机自身发生了非包容性故障,导致严重损毁挂架结构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如发动机叶片断裂后,发动机外壳未能包容住碎片并摧毁了机翼结构与管路导致燃油泄漏。被摧毁的结构无法支撑发动机,由此导致了左发脱落,而管路泄漏的燃油又产生了猛烈的火情。
当然由此衍生的另一种可能是,先是因为飞机管路泄漏引发火情,然后发生发动机起火爆炸并脱落。考虑到 MD11 的液压系统管路密封圈容易老化泄漏,而液压油也是易燃液体。并且由于液压油在管路中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一旦泄露是雾化状态更容易点燃并爆燃,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目前虽然没有官方证实,但社交媒体上有传言称该航班起飞前曾经历左发故障,维修了两小时才修好并由此导致延误。如果没有将发动机修好就带病上天,甚至少了点螺丝、多了点工具,那么发生意外也并不让人惊讶。
但相比社交媒体上的传言,FAA 上该飞机近几年的维修记录则是官方认证的材料。从 2023~2025 年的维修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飞机左翼襟翼铰链支架、前缘加衬板等,有较多的开裂或磨损维修记录。而中翼油箱则更触目惊心了,中央翼油箱的纵梁、长桁等结构件多次发现裂纹。事故发生前几周,机身纵梁上也发现有裂纹。
考虑到这是一架 34 年来一直当牛马用的飞机,机身结构一身病也不意外。或许也是因此导致飞机结构强度弱化,在面对左发动机故障时结构强度不足导致严重损坏,燃油泄漏并起火,飞机襟翼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失控,最终引发空难。

失事飞机从 2023 年 4 月到 2025 年 9 月的大修记录
事故发生之后,官方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除了更新了最新的伤亡人数外,还特地强调本次空难的发生与空管无关,而这一强调无疑就很耐人寻味。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国政府停摆已经进入了第 36 天,全美空管人员都属于联邦雇员又属于必要人员,因此停摆期间必须自费上班坚守岗位。但一个多月的停摆让大量空管不得不请病假回家,由此导致空管大量短缺导致大量延误,并被认为会危及航空安全。
特朗普政府的交通部部长达菲一直强调空管问题,并称再下去要关闭空域以确保安全,要求民主党顾全大局结束政府停摆。然而民主党方面有高级助理在十月中旬称 " 除非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不然免谈 "。此番言论引起了共和党的强烈抗议,并以此攻击民主党不管民众死活。
而今停摆期间真有飞机出了事故,不得不说民主党这嘴真是开了光了。也因此发布会上才会特地强调 " 本次空难与空管短缺无关 "。" 与空管无关 " 的表述,最多只是把聚光灯从指挥台移开,却没有回答更大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航空安全网被财政停摆一寸寸削薄时,哪些环节在悄悄失效?
三十多天的停摆,并没有让飞机停飞,却让一切依赖稳定节奏的工作——监督、审查、抽检、数据复盘——被迫降档。企业端的 SMS 与维修闭环少了外部约束,FAA 的日常监管少了人手与时间,NTSB 的调查与纠偏也被迫延迟。安全不是一条 " 是否关联 " 的直线因果,而是一张由无数细线织成的网;当线头被不断抽走,破口就会增多。
空难不择党派,安全也不是立场。航空安全是一套精密的体系,一种日复一日的纪律。下一次,当官方走上发布会的讲台,我们更希望听到的,不是 " 与谁无关 " 的切割,而是 " 这场事故为何会发生 " ——那才是对逝者最朴素的告慰,对行业最可靠的承诺。而政党之间的斗争,也不该凌驾于人民生命安全之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