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下海人 3小时前
现在的车企,为什么总在做期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骑马下海人,作者:骑马下海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小鹏汽车,又开始重回老路。

一边是靠收编滴滴造车业务改出来的 MONA M03,凭借低价走量,成了企业的销量担当。

另一边,在 "2025 AI DAY" 科技日上,剑指人类未来发展。

不出所料,又是全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 IRON,又是首款 Robotaxi,还整出了第二代 VLA 大模型和量产飞行汽车。

最后图穷匕见,把去年刚喊出来的 " 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 新定位,直接升级成了 " 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

车还没完全卖明白,这就开始 " 具身智能 " 了。

造车十年,小鹏还是那个少年,只是这次画的饼,又回到了靠 MONA 续命之前,再次从地球冲向了直指宇宙的星辰大海。

期货宇宙不行,那就卖宇宙期货?

事实上,小鹏汽车经营中出现的最大问题,从来没变过,那就是万物皆可 " 期货 ",习惯性打造 " 期货宇宙 "。

以前是卖 " 汽车期货 ",让用户买的永远不是一台完整的车,而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至于这船什么时候开,开到哪,解释权归品牌所有。

这种问题从当年的小鹏 P5 就开始显现了,最开始上市宣传的导航辅助驾驶惊为天人,说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结果车主提到车才发现,最关键的功能是期货,需要后续 OTA,而且也不支持后续的 XNGP 更新。

然而,等功能真上线了,其他家的竞品也都上来了。

一句话,用户买的不是当下更强的智驾,而是买了一个 " 未来可期 " 的承诺。至于这个未来什么时候来,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再到后来,全行业都在卷激光雷达的时候,小鹏突然一转身,说纯视觉才是未来,开始 all in 端到端大模型,要把之前依赖高精地图的路线给扬了。

今年,小鹏又开始画 L3 的饼了。

前阵子发布的小鹏 G7,号称是全球首款具有 L3 级算力的 AI 汽车,搭载了三颗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有效算力超过 2000TOPS。

发布会上,何小鹏说,行业在 L2 的量产时代停留太久,是时候我们一起向前出发。

这话听起来热血沸腾,但仔细一想,也可以翻译为:" 各位,我们之前卖的 L2 都是弟弟了,现在我们搞了个新东西叫 L3,需要 2000TOPS 算力才能跑。想体验?先买我们这台新车。"

真正的问题是,这个所谓的 L3,现在能用吗?

答案当然是,敬请期待。

这种不断抛出新概念、新硬件、新期货的做法,本质上暴露了小鹏对自己技术路线的不自信。

如果一项技术真的成熟、真的可靠,那最好的营销就是直接把它装到车上,让用户去体验,用口碑去传播。

而不是天天开发布会,教育用户 " 未来应该是这样的 ",然后让用户掏钱为你的 " 未来 " 买单。

这就像一个厨子,天天跟用户吹他的佛跳墙做得多牛,但用户每次去点佛跳墙,他都说还缺点火候,让用户先点个凉菜尝尝,后面佛跳墙的位子给你留着,让你第一个尝,一次两次这样是期待,次数多了,用户只会觉得这是个骗子。技术路线换来换去,就像渣男换女友,每一个都是真爱,每一个都走不到最后。

就这样,受苦的只有小鹏的老车主,手里的车还没开热乎,技术路线就成了 " 上一代遗物 ",别人的车是越开越旧,小鹏的车是越等越 " 新 ",因为真东西,永远在下一个版本里。

打不赢地面,就去卷天空?

现在,小鹏不满足于只卖汽车期货了,开始卖星辰大海级别的 " 宇宙期货 "。

就好像这个发布会,人形机器人、Robotaxi,哪个不是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但仔细一想又离大规模落地遥遥无期的东西?

从 "AI 汽车公司 " 升级到 " 具身智能公司 ",这操作更是让人无语。

"AI 汽车 " 这个故事,在今天已经卷成了红海,所有人都说自己是 AI 汽车,故事不好讲了,股价上不去了。

怎么办?

换个赛道,讲一个更大的故事。

" 具身智能 " 是啥?其实就是机器人,但你不用懂,只需要知道这玩意儿比 "AI 汽车 " 高级,是未来,是星辰大海。

那么,为什么小鹏要这么干呢?

因为当企业在主要战场上打不赢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辟一个别人都看不懂的新战场,然后宣布自己是那里的王。

毕竟,看看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都快打成世界大战了。

下赛道的,玩越野的,拿车撞水泥墩子的,从高架上往下扔的,车企为了卖车,都快把二手贩子都逼成了极限运动专家。

小鹏的 G6、G9、P7+ 在里面卷生卷死,也没卷出个所以然,唯一的超级爆款 MONAM03 还是靠着低价和滴滴的底子。

这说明在主流的汽车战场,尽管销售量屡创新高,但小鹏其实没有绝对的优势。

这时候怎么办?

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跟你们卷 " 车 " 了,我跟你们卷 " 未来 "。

你们还在比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舒服,我已经开始造机器人了。

你们还在卷谁的智驾能绕开路上的雪糕筒,我的飞行汽车已经准备起飞了。

这一招,进可攻,退可守。

往好了说,这叫降维打击,用未来的故事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把公司估值从 " 车企 " 的逻辑里解放出来,放进 " 前沿科技 " 的篮子里。毕竟,资本市场最喜欢听的就是 " 颠覆 " 和 " 未来 " 的故事。

往差了说,这就是典型的 " 打不过就加入 ",哦不对,是 " 打不过就画个更大的饼 "。

一句话,用对未来的宏大叙事,来掩盖当下的增长焦虑。

归根结底,产品行不行,才是企业唯一的问题。

毕竟,发布会上的机器人走得再像真人,飞行汽车飞得再高,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上:你现在卖给用户的车,到底好不好用?

之前承诺给老车主的 OTA,都兑现了吗?

车主们花真金白银买的 " 期货 ",什么时候能交割?

就像小米 SU7,发布前全网都是 " 预研 "、" 外面都是吉利 " 的段子,结果车一出来,配置价格一公布,纽北赛道上跑几圈,质疑都变成了笑话,犹豫都变成了订单,就算最近也是舆论不断,前几天的拆车视频一出,我这样的黑子也是真的黑不动。

这叫产品够硬,再多的争议,最后都会转化为购买力。

而小鹏现在的问题是,产品不够硬,发布会很努力。然而,真正能破圈的,只有实打实的产品体验。

所以,小鹏与其费尽心思告诉世界自己是一家 " 具身智能公司 ",不如先老老实实地把 " 汽车公司 " 的本分做好。

真的行,就别总整这些虚的了。

有本事,明天就让你家的人形机器人给我送份外卖,或者开着飞行汽车送客户走他的日常通勤路线,全程直播。

到时候别说卖车了,卖门票估计都有人看。

如果做不到,那就先踏踏实实把过去承诺的功能都实现了,别再让用户花着旗舰的钱,当着品牌的付费测试员,陪品牌一起做梦了。

毕竟,梦做得再大,第二天早上还是要开车去上班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期货 小鹏 激光雷达 小鹏汽车 何小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