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1/06
导语
美系、欧系、日韩系,无一例外。
作者丨赛佳彤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陈心南
10 月末 11 月初,照例是各大车企相继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的日子。
然而,在美国关税壁垒搅动市场、核心区域需求疲软、电动化转型推高成本,三大因素交织下,利润下滑成为国际汽车巨头的共同困境。即便部分企业交付量实现同比增长,经营端的压力仍无处遁形。从美系、欧系到日韩车企,无一例外被卷入这一至暗时刻。
美系阵营,通用净利润腰斩,特斯拉净利润下滑超三成,福特虽然受美国关税利好影响,创下营收新高,净利润方面也表现出色,但其供应商 Novelis 工厂的一把大火,又预计将带来 15 亿 -20 亿美元的损失。

欧系方面,昔日的利润奶牛保时捷单季亏损达到惊人的 9.96 亿欧元,受此拖累,大众汽车集团第三季度营业亏损高达 12.99 亿欧元。梅赛德斯 - 奔驰虽然能继续保持着良好的盈利能力,但净利润同比仍然下滑 31%。与之形成对应的是,沃尔沃在交付量和总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逆势增长。
日韩车企的处境同样艰难。起亚、现代交付量虽均有所上升,但在大肆挥舞的关税大棒下,营业利润下滑严重。得益于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因素,丰田净利润有所回升,但仍难掩其经营端压力。对于尚未发布财报的本田和日产而言,从延迟中就能看出其窘迫。
0
1
美系阵营:冰火两重天
美系车企三季度呈现显著分化,既有营收利润双增的赢家,也不乏利润下滑、股价波动的失意者。

10 月底,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 · 博拉在致股东函中透露,在美国,通用汽车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创下自 2017 年以来的同期新高,并保持了强劲的利润率。
美好的说辞背后,被遮盖的另一面是:尽管通用的全球销量高达 156.3 万辆,485.91 亿美元的总营收也基本与去年持平,但 12.93 亿美元的净利润,却同比腰斩。
利润下滑主要与公司主动计提的 16 亿美元业务重组费用有关。面对这一短期不利因素,通用却信心十足,将 2025 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期从 100 亿— 125 亿美元上调至 120 亿— 130 亿美元。市场对通用的反馈同样积极,财报发布当日,通用汽车股价一路狂飙,盘中一度暴涨超 16%,最终收涨 14.86%。

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则陷入量增利减的尴尬。受美国联邦电动车补贴到期的刺激,特斯拉三季度交付量、总营收和自由现金流均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碍于运营费用的增长以及股票薪酬等费用的上升,以及 FSD 收入下降等因素,导致 13.7 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 36.64%,毛利率也从上年同期的 19.8% 降至 18%。

新任 CEO 安东尼奥・菲洛萨上任后的首个完整季度,Stellantis 集团展现出 " 止颓回稳 " 的迹象。三季度,其出货量达 130 万辆,净营收增至 372 亿欧元,终结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趋势。但外汇波动等不利因素仍制约盈利能力,且公司预计下半年调整后利润率仍将处于低位,导致财报发布后股价逆势下跌超 10%。
喜忧参半的不只有美国市场,还有福特。受益于进口零部件关税调低、本土生产关税抵消、排放法规放松等多重利好,第三季度总营收突破 500 亿美元,净利润飙升至 24.47 亿美元,同比大增 174.33%。

然而,9 月最大铝材供应商 Novelis 工厂突发严重火灾,迫使福特削减旗下最赚钱的福特征服者、林肯领航员两款大型 SUV 的产量。此次供应链中断预计将导致全年调整后利润减少 15 亿— 20 亿美元,福特不得不将全年利润预期下调至 60 亿— 65 亿美元。
2
欧系巨头:亏损与逆势增长并存
相较美系,欧系车企的三季度堪称雪上加霜,昔日利润奶牛陷入亏损,头部集团遭遇业绩滑铁卢,仅少数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最令人意外的是保时捷的断崖式亏损。三季度,保时捷录得上市以来最大单季亏损—— 9.66 亿欧元,保时捷将利润暴跌归咎于战略调整带来的巨额支出。9 月,面对持续低迷的销量和利润压力,保时捷宣布推迟多款纯电车型上市时间,并中止电池自产计划。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仅战略调整带来的支出,就高达 27 亿欧元。
巨大的单季亏损不仅将保时捷前三季度的销量利润拉至 4000 万欧元,暴跌 99%,更直接拖累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使其遭遇五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三季度,大众集团交付量与营收虽企稳,但净亏损达 10.72 亿欧元,同比由盈转亏,营业亏损更是高达 12.99 亿欧元,创下近五年季度亏损纪录。
除保时捷的拖累外,美国高举的关税大棒也对大众造成了直接冲击,在预计全年最高 50 亿欧元的损失中,相当一部分源于北美市场的销量下滑与成本增加。
与上述车企增利不增收不同,梅赛德斯 - 奔驰则面临 " 销量利润双降 " 的困境。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 11%,而在全球范围来看,三季度 52.53 万的交付量,同比下滑了 12.3%。受销量疲软直接导致营收收窄,净利润同比暴跌超三成,仅为 11.9 亿欧元,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在行业寒冬中,沃尔沃成为欧系阵营的 " 异类 "。7-9 月,沃尔沃交付量 16.05 万辆、营收 864 亿瑞典克朗,双双同比下滑,然而,得益于裁员减负以及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成本压缩,沃尔沃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逆势上涨,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 42.1 亿瑞典克朗,增至 51.95 瑞典克朗。

此外,沃尔沃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和息税前利润率也大幅走高,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沃尔沃汽车股价在斯德哥尔摩一度上涨 41%,创下上市四年来最大盘中涨幅。不仅如此,沃尔沃汽车称,预计成本削减举措将在今年最后三个月带来更显著的积极效应。
3
日韩车企:经营端压力凸显
日韩车企的三季度同样艰难,除了关税压力和销量疲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正持续蚕食其传统优势市场,经营端的深层矛盾逐渐暴露。

丰田汽车的财报呈现 " 表面光鲜、内里承压 " 的特征。11 月 5 日,丰田汽车发布的 2026 财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7-9 月其表现可圈可点:237.2 万辆的交付量略有提升,12.38 万亿日元的营收持续向好,9320.8 亿日元的净利润大幅攀升。
然而,丰田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因素,若聚焦反映主业表现的营业利润,则仅为 8385 亿日元,同比下滑 27%,揭示出经营层面的真实压力。为此,丰田在财报中解释称,经营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是美国关税冲击与成本压力,其中仅美国关税就让公司损失了 4500 亿日元。
展望全年,在日元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攀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下,丰田预计本财年净利润将大幅下滑 44.2%,至 2.66 万亿日元。尽管公司在 11 月 5 日将预期小幅上调至 2.93 万亿日元,但仍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可以说,对丰田而言,至暗三季度还只是一个开端。

尚未发布财报的本田也难掩颓势。9 月其全球销量下降近 6%,中国市场销量更是下滑 13%,而越南市场自 8 月以来的疲软,也势必将不可避免地拖累核心摩托车业务的盈利。
体量本就不如丰田、本田的日产,则更难以招架眼下的至暗三季度。此前,一直回避发布盈利预测的日产公司一反常态,预计本财年将出现 2750 亿日元的营业亏损。与此同时,日产还将其 2025 财年的合并销售预测从 12.5 万亿日元下调至 11.7 万亿日元,其经营困境一目了然。
日系车企勒紧裤腰带,韩系车企同样如此。7-9 月,起亚、现代双双创下营收新高,总营收同比均涨超 8%。尽管营收端向好,但二者的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其中,现代营业利润缩至 2.53 万亿韩元,同比减少 29.2%;起亚营业利润跌至 1.46 万亿韩元,同比近乎腰斩,关税压力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持续发酵。

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汽车巨头的集体承压,反映的是行业转型期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一方面,美国关税壁垒重构全球供应链成本体系,核心市场需求疲软削弱增长动力;另一方面,电动化转型进入 " 深水区 ",前期高投入与短期盈利压力形成尖锐矛盾,部分车企不得不通过推迟战略、缩减开支缓解困境。而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性价比上的快速崛起,更打破了传统市场格局,让依赖旧有优势的国际巨头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冲击。
不过,困境中也不乏破局信号:福特深耕本土获得成效,沃尔沃通过成本优化实现逆势增长,这些案例印证了主动求变对车企应对危机的重要性。
接下来,如何平衡电动化转型节奏与短期盈利、如何重构供应链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如何在与中国品牌的竞争中找回优势,将成为国际汽车巨头能否走出 " 至暗周期 " 的关键。

赛佳彤
身体健康,认真努力。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