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11 月 6 日消息,日前,丰田汽车公布了 2026 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当期营收达 12.38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8%;但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27%,从去年同期的 1.16 万亿日元降至 8395 亿日元,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利润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与经营利润的疲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丰田当期净利润同比增长 62% 至 9320 亿日元,而这一增长并非来自核心经营业务,主要依赖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因素的支撑。
盈利端的持续承压,核心源于两大外部因素的集中冲击。其中,美国关税调整成为最大拖累,单季直接造成 4500 亿日元损失。

2025 年 8 月 7 日起,美国正式对进口汽车加征 15% 关税,尽管这一税率较初始提议的 25% 有所下调,但仍对丰田的美国业务造成重创。
尽管丰田在北美布局了 14 家组装工厂,但其美国市场销量中约五分之一的车型仍依赖日本进口,尤其是高端雷克萨斯品牌及部分混动核心部件,对本土供应的依赖度极高。
以雷克萨斯 LS 为例,其美国市场 65% 的销量来自进口版本,关税加征直接导致单车成本增加约 8000 美元,为维持市场份额,丰田最终选择自行承担大部分关税成本,而非转嫁给消费者。
除此之外,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本财季日元对美元汇率从 147:1 升至 140:1,这一波动对营业利润的负面影响达 2100 亿日元。
外部压力之下,丰田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的转型短板也愈发凸显。2026 财年上半年,丰田电动化车型(含混动、纯电等)销量达 121.1 万辆,占丰田与雷克萨斯品牌零售销量的 46.2%,看似亮眼的成绩背后,实则高度依赖混合动力车型的支撑。在关键的北美市场,电动化车型中 92% 为混合动力产品,纯电车型占比仅 1.9%。
目前,丰田全球自主开发的纯电车型仅 5 款,2024 年全球纯电销量仅 10.4 万辆,不足总销量的 1%;反观中国及全球竞争对手,比亚迪单品牌纯电销量达 302 万辆,特斯拉更是突破 180 万辆,市场差距极为悬殊。
此外,丰田押注的氢燃料电池路线也遭遇滑铁卢,第二季度氢燃料车型 Mirai 销量仅 73 辆,同比暴跌 93%,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元化转型的尝试暂未取得成效。
整体来看,丰田当前正面临外部成本冲击与内部转型滞后的双重挑战,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保障与长期战略转型,将成为其后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