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2015 年的 7 月,那时候杠杆牛刚崩掉,从疯牛直接杀成疯熊。当时我跟一个福建的粉丝说,你啥都不干,就买片仔癀这只票试试看。
最后他没有试我也没有试,但不得不说,如果真那么做了,绝壁是一项伟大的投资。
当时我的逻辑很简单,福建人认为片仔癀是神药,如果一种病连片仔癀都治不好的话,那基本就能死了。
看看,这哪里是药,这是一种信仰,这么强悍的信仰得值多少钱?
但信仰这玩意,是有边际效应的。你在那种文化熏陶下,你会深信不疑。就像北方人,你让他去信片仔癀?人家肯定不乐意,总得争辩一番,安宫牛黄丸才是王道。
这里我们不讨论对症和疗效,就像治疗癌症的药,最后都是个死,死前还能副作用折腾得你生不如死。但到了那个时候,有几个人敢说不用呢?
其实片仔癀并不是什么老登资产,而是一批人的信仰赋能了一种商品,让它不断溢价。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有信仰的一群人收入增加,群体也在扩大,更多的人愿意用更多的钱为信仰买单。
这个过程里,市场对信仰的预期是被夸大了,反过来企业也会根据未来预期来搞生产计划,就像茅台、五粮液、片仔癀都会扩大自己的产能,并且配套涨价。
这就形成一个庞大的获利阶层,最终消费者固然会为自己的信仰买单。有这个群体在,就有很多人把这些产品当成了一种理财产品,愿意囤积。
我有一批做地产的朋友,标配都是家里有个房间囤茅台,有事没事就显摆一下。你要说他们真的有那么爱茅子,倒也未必。只是这玩意放着长脸,还能涨价,有个什么场合还很应景,当然愿意囤积了。
这几年东大经济的底层逻辑变了。
靠着传统行业积累财富的一群人被时代抛弃了,财富往新产业端集中,倒不是这些人都不认这些信仰。
我有些科技圈的朋友,一样喜欢茅子,那是真爱。
但问题是,这些资产在过去许多年里,被很多人当成了理财产品,在家大量囤积。现在经济结构一变,原来喜欢囤积的那一批人没钱了,刚好手上有货,卖掉这些当年的硬通货来补充下现金流是不是很正常?
要知道信仰是有边际效应的,有信仰的人才能舍得花大价钱。有信仰又有钱,流动资金充裕的,才会不断往信仰里充值。如果充值的这部分还能持续增值,那就是正向鼓励。这帮人的信仰就会更加虔诚,更愿意花钱了。
只可惜厂家一样是被资本的意志裹挟着,不断地扩大产能。要命的是到了某个节点,信仰群体的数量会停止增长,但产能还在继续增长,这时候又遭遇到了经济逻辑改变,导致原来群体里变现的人数变多。
结果就是市场供应一下子多起来了,但买的人却变少了。本来好好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联手囤积坐庄的那一批人就开始坐不住了,眼看着囤积的商品就要砸手上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价甩卖。
大家争先降价,信仰的正向鼓励变成了负面效果,信仰群体里没那么坚定的一批也开始撤了。
好了,痛苦双杀来了,所谓的老登资产泡沫就来了。
但还是那话,好东西终究还是有一批非常铁,很核心的拥趸,信仰中坚力量不会消失。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会有一批新的信仰群体慢慢成长起来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彼得 · 圣吉那本第五项修炼里的案例,倒霉催的情人啤酒,大家可以自行去百度。
所以真的是老登资产泡沫破裂吗?并不是,任何资产都是有周期的,只不过在从前的快速发展中,周期的小小波动被高速增长给掩盖过去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信周期律。
挂个老登的名字就跟当年的《后浪》一样,无非是那些能被越炒越高的资产只有那帮年纪够大的人才有能力消费得起,小年轻但凡有钱,一样也是愿意为老登资产们买单的,总有一款适合你。
其实还是那句话,一切繁荣都是有尽头的,一切扩张都是有边界的。咱就是说,小登们炒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一样也崩了无数次吗?
我也是随便瞎写的,不认可的话,那就是你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