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6小时前
世界首富还不够,马斯克又要了1万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融中财经

4730亿美元还不够。

隆 · 马斯克,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人,刚刚又拿到了一张可能价值 1万亿美元的支票。

11月 6日,德州奥斯汀,特斯拉股东大会,是在一家工厂里。

大屏幕上跳出 "75% 赞成 " 时,全场炸了。欢呼声、口哨声,"Elon!Elon!" 的呼喊像浪潮一样涌向台上。马斯克走到两台人形机器人中间,咧嘴笑着:" 超级感谢你们。"

1 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全年 GDP。美国所有上市公司 CEO年薪加起来的 100倍。如果从公元元年开始,每天花 100万美元,要花到公元 2740 年才能花完。

这是人类商业史上最贵的一份工资单。

而拿到这份工资单的时候,特斯拉正在经历一场灾难。

欧洲销量暴跌 45%,德国市场创四年新低,第一季度利润腰斩过半。抗议者在展厅门口点燃特斯拉,高喊 " 抵制马斯克 "。他在特朗普政府里大刀阔斧砍预算、裁公务员,把自己变成了美国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就连专业投资人都看不下去了。管理着近 2 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基金投了反对票,华尔街最权威的两家咨询机构直接喊话:别批,这是疯了。

可股东们就是投了赞成。

压倒性的赞成。

一个陷入增长困境的公司,一个深陷争议的 CEO,一份史上最贵的薪酬包——这笔账怎么算都对不上。

那些投赞成票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马斯克拿这 1 万亿,又承诺了什么?

天价游戏规则

这 1 万亿不是一次性打到账户上的。

马斯克要拿到这笔钱,得玩一个极其残酷的游戏——把特斯拉的市值从现在的 1.5 万亿美元,推到 8.5 万亿美元。

涨幅 466%

什么概念?现在全世界最值钱的公司是英伟达,市值 5万亿。马斯克要让特斯拉比英伟达还值钱 70%,才能拿到全部的钱。

而且这不是唯一的条件。

这 1 万亿被切成了 12 块,每一块都对应一个 " 里程碑 "。市值要达标,业绩也要达标。比如第一笔钱的解锁条件是:特斯拉市值到 2 万亿,同时年度调整后利润达到 500 亿美元。去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调整后利润是 42 亿美元——离目标还有十万八千里。

更狠的是机器人指标。马斯克必须卖出 100 万台 Optimus 人形机器人,才能解锁其中一个里程碑。而现在这款机器人连量产都还没开始,更别说卖出去了。

董事会说得很清楚:这些目标 " 极具挑战性 "。翻译过来就是——几乎不可能完成。

但如果马斯克真的做到了呢?

那他将拿到 4.237 亿股特斯拉股票。按照 8.5 万亿市值计算,这些股票价值约 1 万亿美元。他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也会从现在的 13% 飙升到 25%。

有投资人算了一笔账:如果马斯克全部解锁,相当于他每天赚 2.75 亿美元,连续赚 10 年。

这就是股东们批准的交易:你让我们的钱翻 5 倍,我们就给你 1 万亿。

听起来很公平?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毕竟股东们也赚大了——如果特斯拉真能涨到 8.5 万亿,他们手里的股票也会跟着暴涨。马斯克拿 1 万亿,其他股东一共能赚 5 万亿。

但有个细节很微妙。

即便马斯克只完成了前几个相对 " 容易 " 的目标,比如把市值推到 3 万亿、4 万亿,他也能拿走数百亿美元。有分析师估算,只要完成其中 4-5 个里程碑,马斯克就能进账 500 亿以上。

而那些更疯狂的目标——比如 100 万台机器人,比如 8.5 万亿市值——可能永远都完不成。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马斯克能不能拿到 1 万亿,而是:他会拿走多少,又会留下多少未兑现的承诺?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专业投资机构投了反对票。他们不是不相信马斯克,而是觉得这个赌注太大了,风险太高了。

但散户股东们不这么想。

投票那天,特斯拉的社交媒体上全是散户的声援:" 给他!"" 他值得!""Elon就是特斯拉!"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李佳琦直播间。

这不是一次理性的商业决策。这是一场信仰投票。

而信仰的代价,是 1 万亿美元。

他要的不是钱,是命门

马斯克在投票前一个月说了一句大实话:" 这不是我要去花这笔钱。"

废话。一个身家 4730 亿的人,还需要钱去买什么?再买几个社交媒体平台?再发射几枚火箭?

他要的是别的东西。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 · 德恩霍尔姆直接挑明了:" 这更多关于投票影响力,而不是薪酬本身。"

现在马斯克持有特斯拉 13% 的股份。听起来不少,但对一个想要掌控公司命运的人来说,这个比例很危险。他控制不了董事会,也挡不住那些想把他赶下台的股东提案。

如果这个薪酬包全部兑现,他的持股会涨到 25%。

25% 是个神奇的数字。在美国公司治理中,这个比例能让你对重大决策拥有实质性否决权。想换 CEO?想调整战略?想否决他的疯狂计划?对不起,没有马斯克点头,什么都干不了。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去年 9 月,特斯拉董事会在提交给股东的文件里透露了一个细节:马斯克 " 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 ——如果拿不到足够的股权,他可能会 " 追求其他让他拥有更大影响力的兴趣 "。

说白了就是:不给我控制权,我就走人

这不是空话。马斯克手里还有 SpaceX,还有 xAI,还有 X。特斯拉只是他商业帝国的一部分。而且最近一年,他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外界早就在质疑他是不是 " 兼职 CEO"。

董事会怕他真的走。

德恩霍尔姆在给股东的信中写道:"如果我们不能营造一个激励埃隆做伟大事情的环境,他可能会放弃管理职位,特斯拉可能会失去他的时间、才能和愿景。"

翻译一下:没他不行,给钱吧。

但有人不买账。

马斯克把那些投反对票的咨询机构叫做 " 企业恐怖分子 "。他在社交媒体上怒喷 ISS 和 Glass Lewis,说这些机构控制了大量被动指数基金的投票权,却不对股东负责。

他的逻辑是:这些机构代表的基金经理从来没创造过什么价值,凭什么对他指手画脚?

但 ISS 的报告写得很清楚:问题不是马斯克能不能创造价值,而是这个薪酬包的设计有 bug。那 12 个里程碑被切得太细,每一块的价值都 " 史无前例地巨大 ",这会让马斯克即便没完成所有目标,也能拿走天文数字。而且协议里没有明确要求他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特斯拉上。

更讽刺的是,马斯克现在已经是地球首富了,他的财富完全绑定在特斯拉的股价上——股价涨他就更富,股价跌他就缩水。他本来就有最强的动力把公司做好,为什么还需要再给 1 万亿来 " 激励 " 他?

这些质疑都有道理。

但股东们还是投了赞成票。75% 的赞成票。

为什么?

因为很多散户股东压根不在乎什么公司治理原则,他们在乎的是: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还是特斯拉吗?

一个投资论坛上,有人发帖:" 如果埃隆离开,特斯拉股价第二天就会腰斩。与其冒这个险,不如给他想要的。"

这就是马斯克的厉害之处。他让自己变成了特斯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买特斯拉的股票,买的不是电动车公司,是 " 马斯克概念股 "。

所以这次投票,从一开始就不是在讨论 "1万亿是不是太多 ",而是在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我们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留住马斯克?

答案是:1 万亿美元,外加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这不是薪酬谈判,这是一场权力交接仪式。股东们心甘情愿地把特斯拉的命门,交到了马斯克手里。

用机器人换 1 万亿

拿到投票结果后,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谈车的时间不到 5 分钟,谈机器人的时间超过半小时。

他站在两台 Optimus 机器人旁边,像个推销员一样描绘未来:" 我觉得这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比手机更大,比任何东西都大。想象一下,地球上每个人都会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 R2D2 或者 C3P0。"

这不是第一次了。过去一年里,马斯克反复强调一件事:特斯拉已经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 AI 和机器人公司。

电动车?那是过去式。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才是未来。

Optimus 就是这个未来的核心。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这款人形机器人可以做任何人类能做的工作——搬箱子、组装零件、做饭、照顾老人、甚至做手术。他预测,到 2030 年,全球会有几十亿台人形机器人在工作,而特斯拉会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价格呢?2 万到 3 万美元。" 差不多一辆车的价格。"

如果这个愿景实现,100 万台机器人的销售目标根本不算什么。按照马斯克的描绘,这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特斯拉的市值涨到 8.5 万亿也不是梦。

听起来很美好。

但现实是什么样的?

现实是,Optimus到现在连量产都还没开始。

今年 3月,特斯拉宣布的量产目标是 5000台,乐观情况下 1万台。但到了 5月,媒体爆料说特斯拉削减了零部件采购,实际产能可能只够 1200台。7月,马斯克才宣布完成了第三代设计,说 2026年会投入量产。

更尴尬的是,去年 10 月特斯拉的产品发布会上,那些在台上端酒、跟观众玩猜拳、跳舞的 Optimus 机器人,后来被曝光是人类远程操控的。真正的自主能力有多少?没人知道。

有分析师直言不讳:" 现在谈 100 万台销量,就像 2015 年谈特斯拉要统治汽车市场一样——听起来很酷,但离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Robotaxi 也是同样的故事。

马斯克从 2016 年就开始说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 " 明年就能实现 "。明年又明年,现在都 2025 年了,特斯拉的 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还需要人类司机随时准备接管。所谓的无人出租车队,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

但这些 " 跳票 " 的承诺,并没有影响股东们的信心。

因为马斯克有一个别人没有的能力:他曾经兑现过那些 "不可能 "的承诺。

十年前,有人说电动车永远不可能取代燃油车,特斯拉会破产。现在呢?特斯拉是全球最值钱的汽车公司。

十五年前,有人说私人公司造火箭是痴人说梦。现在呢?SpaceX的火箭不仅能回收,还能把人送上太空站。

马斯克的过去就是他最大的说服力。

一个华尔街分析师说:" 股东投的不是特斯拉的现状,而是马斯克让不可能变可能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股东们愿意赌。

他们赌的不是 Optimus 明年就能量产,也不是 Robotaxi 后年就能满街跑。他们赌的是:给马斯克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他能把这些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变成现实。

而且赌对了,回报是天文数字。

如果特斯拉真的在 AI 和机器人领域拿下主导地位,8.5 万亿市值不是终点。有人预测,那时候特斯拉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过 10 万亿的公司。

当然,赌错了呢?

那就是一场灾难。马斯克拿走数百亿,留下一堆未兑现的承诺,股东们看着股价暴跌,欲哭无泪。

但散户们似乎不太担心这个。

投票那天,社交媒体上有人发帖:"2018 年的时候,所有人都说马斯克那个 550 亿的薪酬包是疯了。结果呢?特斯拉市值从 500 亿涨到 1.5 万亿。我信他这次也能做到。"

有硅谷内部人士看得更深一层。

他们认为,这笔 1 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本质上是特斯拉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我们正在把一切都押在无人驾驶出租车、人形机器人和 AI 上。这不是一家电动车公司的薪酬方案,这是一家 AI 公司的战略宣言。

" 即使这些里程碑只实现一半,对科技、人工智能和汽车行业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将是历史性的," 一位特斯拉早期投资人说。" 这不只是马斯克的赌局,是整个产业的分水岭。"

从这个角度看,1 万亿不只是薪酬,更像是一笔战略投资——赌一个人、一个愿景、一个时代。

马斯克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 " 造梦者 "," 卖梦人 "。你投资特斯拉,买的不是季度财报,不是销量数据,而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梦。

一个有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车队、火星殖民地的梦。

这个梦值 1万亿吗?

75%的股东说:值。

他们用真金白银投下了这一票。现在,轮到马斯克来证明他们没有看走眼。

十年之后,我们会知道答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马斯克 特斯拉 机器人 英伟达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