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6小时前
石头科技的两场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光子星球

在人形机器人频频登上发布会 " 走秀 " 的今天," 机器人 " 这个词早已不再属于未来。

相比那些仍在实验室等待量产的物种,扫地机器人算是第一个真正走进家庭的机器人品类——圆滚滚的身体,在客厅穿行,卷走灰尘,也卷入了一场关于增长与焦虑的战争。

深秋,身处中心的石头科技,交出了一份 " 成分复杂 " 的答卷。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营收 120.66 亿元,同比增长 72.22%;但归母净利润仅为 10.38 亿元,同比下降 29.51% ——好似呼吸急促的跑者,心率极高,面色却发白。

更像是整个智能清洁电器行业的投影——一个被资本、技术与营销同时裹挟的行业,往往会迅速进入所谓的 " 红皇后时刻 "。

难以止步

从营收层面来看,石头科技的增长依然强劲。

财报显示,即便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第三季度,其单季营收仍同比飙升六成。相比之下,其归母净利润仅小幅增长 2.5%,远低于收入增速。这是典型的 " 增收不增利 ",表面繁荣,内核则略显紧绷。

石头的增长逻辑并不复杂——市场铺得更广,价格下探得更低。而今年以来,其海外渠道持续扩张,国内销售则更趋激进。

产品端,其多款产品延续了 " 高配中价 " 的打法。以旗舰机型 P20 Ultra Plus 为例,无论是激光雷达、动态双臂,还是底盘升降、超强吸力,其在技术层面异常 " 慷慨 ",但售价仍停在主流水平。

高性价比 + 强营销的组合拳,虽做高了销量,但也使其在利润表上略显 " 吃紧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销售费用暴涨至 31.8 亿元,同比翻倍。

或许,石头科技的盘算是,先以技术和性价比突围,再以规模摊薄利润压力,借马太效应拉开距离——以速度逃离混战。但问题在于,此番设想假设了规模本身仍具红利,殊不知扫地机器人赛道的终局,并非指向 " 赢家通吃 "。

现阶段,国内扫地机器人品牌间的份额差距非但不悬殊,赛道集中度亦不算高,除了石头、科沃斯、追觅、云鲸等清洁电器赛道的老玩家外,还均匀分布着诸如家电厂商、白牌玩家,抑或是前段时间跨界而来的大疆。

这批玩家,不仅家境殷实,亦有着扎实的技术面,基本很难被 " 卷死 "。在此背景下,过度追求规模领先,也许会让企业陷入投入产出失衡的陷阱。

如此简单的逻辑,石头科技自然清楚,但这恰恰也是石头以及其他清洁电器赛道玩家的 " 不得不 "。

当资本、渠道与舆论的预期已被绑定在 " 持续高增长 " 的故事之上,玩家很难主动放慢脚步以追求高质量增长,毕竟数据稍有放缓,就可能招致外界恶意解读,从而带来更多维度的伤害。

在此背景下,增长成了一种姿态,而非结果。对上市公司而言,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估值压力,而对那些意欲冲刺 IPO 的玩家,一旦数字不够 " 漂亮 ",自然也就失去了讲故事的资格。而对想要赴港的石头科技而言,压力亦是在所难免。

《红皇后效应:性与人性的演化》中,曾借《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阐述了一种进化困境——书里,红皇后曾对爱丽丝说:" 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扫地机器人赛道恰是如此,当奔跑成了所有人的本能,速度本身便失去了优势。

主业缓进,副业上头

摆脱 " 红皇后效应 " 的办法,并非没有,答案其实早已写在了故事里:" 如果想去别的地方,就得比现在跑得更快。"

纵观科技赛道,不管是借 CUDA" 重生 " 的英伟达,还是终结消费级无人机之战的大疆,最后都通过技术创新与数倍于同行的努力,逃离了 " 引力场 "。

石头科技显然也在寻找这样的出口。

财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石头科技研发投入高达 10.28 亿元,同比增长 60.56%。投入的力度可观,但问题在于——扫地机器人这条赛道,到底有没有供玩家们 " 维度跃迁 " 的空间。

智能手机赛道是一面镜子。

在智能手机的头十年里,几乎所有的安卓系厂商都以 " 系统创新 " 的名义,做过一件事——让简单的事,变得更复杂。

比如塞入大量炫酷插件的 HTC Sense,或是以 " 可玩性 " 取悦发烧友的魅族、小米," 加法逻辑 " 之下,大量略显鸡肋的玩法、应用,甚至是开发人员的 " 自我感动 ",都被填入了操作系统中。

短期来看," 噱头式创新 " 确实奏效,既制造了热度、话题,也确实吸引了部分用户买单。但长期来看,那些炫目的插件和多余入口,没能颠覆行业,反倒使系统愈发臃肿,流畅度大打折扣。

结果是,厂商一直在很努力地创新,可用户体验却一直原地踏步。直至近些年,厂商们才从浮躁中走出,重新从底层开始,慢慢打磨系统体验、流畅度,使偏离的轨道渐渐回正。

当下的扫地机器人赛道对 " 整活 " 的热衷,像极了彼时的智能手机。

最近两年各家新品所搭载的创新技术,从机械臂到机械足,再到 AI 智能对话与情绪识别,可谓想象力十足。

长手又长脚,还学会了说话的扫地机器人,不再只扫地,还能帮主人逗猫逗狗、浇花、收纳物件,甚至在小黑板上教孩子做数学题、学单词——人形机器人还没开始上班,它已经在加班了。

这场技术狂欢背后,正是扫地机器人赛道的创新焦虑所在——当实用功能逐渐穷尽,产品该如何对外传递持续进化的姿态。

另一方面,尽管如今所有品牌的旗舰机型,都宣称具备 " 全能清洁能力 ",但在社交媒体,不论是石头科技也好,其他玩家也罢,用户仍频繁抱怨着诸如边角扫不干净、机器被卡住等问题。

这意味着,扫地机器人的核心清洁、避障等底层能力,仍未被彻底攻克。而在核心尚未稳固的前提下,各厂商仍选择向外 " 做加法 ",看似聪明,实则让产品更显 " 脆弱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算法和软件的 " 噱头 " 还容易修复,但在硬件结构上,每一个新模块都要占据有限的堆叠空间,挤压电机、传感器等真正决定清洁性能的元器件的空间,也同步拉高了故障概率与维护成本。

因此,对现阶段的扫地机器人而言,真正的进化或许并非 " 多做点事 ",而是把最基础的事,做到极致。毕竟,一个连分内工作都没做好的机器人,却在琢磨着怎么陪你聊天,或多或少有点讽刺。

把自己掷向远方

如果说国内市场的竞争是短兵相接,那么海外市场则是一场长线攻坚。

尽管石头科技本季财报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据此前数据,其去年海外收入已达 63.88 亿元,占比 53.5%,整体表现尚佳。

只是,对清洁电器所属的硬件赛道而言,全球化从来不是 " 复制粘贴 " 的游戏,而需一城一地地咀嚼、啃食。

外界常误以为,硬件出海比软件、模式出海更容易,实际却并非如此。具备标品属性的智能手机,厂商仍需针对东南亚国家高温、断电频繁的环境优化电池与散热,或是针对非洲国家调整美颜算法。

即便是工具属性极强的投影仪,厂商仍需针对不同国家,缓缓打磨本地化——韩国用户沉迷模拟高尔夫游戏,却几乎没有家用投影的使用习惯;日本家庭房间逼仄,却普遍在天花板预留插座,于是厂商干脆倒转思路,把投影和灯融合,挂上了顶。

扫地机器人亦然,不管是地毯厚薄,还是家装风格,抑或是对噪音的容忍度,不同区域的文化、习惯,造就了不同的 " 清洁哲学 " ——科技的普世理想,最终必须回到具象的生活之中。因循该逻辑,石头科技一度跳出了既往框架,借由割草机器人挺入欧美市场。

归根结底,对石头科技而言,出海是一种必然。

短期之内,全球渠道铺设、针对性研发等,会影响其利润表现。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既然已经 " 慢不下来 ",与其苦思冥想,强行创新,不如将过剩的研发能力外溢至全球市场,从而在更广阔、多元的需求中寻找新的价值锚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石头科技 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 激光雷达 大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