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主干道上,文远知行的 Robotaxi 正独立规避拥堵,平稳接送乘客。千里之外的迪拜,同款车辆已融入城市交通,承担日常通勤。
这家 2017 年诞生于硅谷、后将总部迁至广州的公司正进入规模化运营阶段。其 Robotaxi、Robobus 等产品已在多地道路运行。
昨天(11 月 6 日),文远知行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成为港股市场 "Robotaxi 第一股 ",市值一度突破 240 亿港元。截至发稿前,市值为 216.82 亿港元。
截至 2025 年,文远知行已拿下中、美、阿联酋等七国自动驾驶牌照,业务遍及 10 国 30 城,全球市场份额达 21.8%。
文远知行的成长,折射出行业的几大方向:
技术融合:从 " 单车智能 " 走向 " 车路协同 ",5G 低时延与 AI 算法持续提升复杂场景下的稳定性。
全球化布局:中东、东南亚交通数字化加速,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提供出海窗口。
商业多样化探索:业务从出行延伸至城市微循环、物流配送,轻资产技术服务成主要收入来源。
政策支持:多国推动智能网联交通建设,为自动驾驶落地提供基础设施与政策保障。
01
创始人韩旭的故事是文远知行的缩影。
他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职位,转身投向无人驾驶的技术高地。融资最紧张时,公司账上只够支撑 8 个月,但他坚持不砍研发预算。
韩旭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之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专门从事计算机视学和机器学习。之后在密苏里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副教授。
2014 年,韩旭加入百度,曾在百度硅谷 AI 实验室主导 DeepSpeech2 语音系统开发——那是 MIT 评选的年度技术突破之一。
后来他出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2017 年,他离开百度,在硅谷创立景驰科技(后改名文远知行)。八个月后,总部迁至广州。公司成立 39 天完成封闭测试,81 天实现开放道路测试,创下行业纪录。
2018 年,文远知行与广州白云出租车公司合作,推出全国首辆 L4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完成从实验室到街道的跨越。
文远知行的商业路径很清晰:从技术研发到系统服务,再到规模化落地。
它在中国、阿联酋、新加坡及欧洲设立子公司,把自研的 L4 级无人驾驶系统应用于 Robotaxi、Robobus 和自动驾驶物流车等场景。
2024 年 10 月,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 "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
文远知行核心收入来自向运营方提供自动驾驶系统、车辆集成、远程安全监控和运营方案。客户包括公共交通公司、城市出行平台和多国政府的智慧交通项目。
其中,Robotaxi 和 Robobus 贡献最大。它们通过自动驾驶取代人工驾驶,为城市带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高的安全性和更稳定的服务体验。
根据招股书和财报,文远知行 2022 年至 2024 年营收逐年下降:
2022 年:5.28 亿元
2023 年:4.02 亿元
2024 年:3.61 亿元
收入结构也在变化:
2022 年以产品销售为主(占比 64%),2023 年转向轻资产服务模式(占比 86.5%),2024 年服务类收入降至 75.6%,产品收入小幅回升至 24.4%。
主要增长来自中东市场的硬件销售,L4 级技术相关收入占比回升至 60.1%,受益于 Robotaxi 商业化运营增长。
02
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 " 三步走 "。
第一步,是感知和算法的探索期;
第二步,是在限定区域的小规模试运营;
第三步,就是现在——多城市的规模化部署期。
眼下,行业正从 " 能不能跑 " 转向 " 能不能赚钱 "。自动驾驶的场景,也从封闭园区走向开放城区。
行业增长的动力来自几方面:
一、城市交通数字化、司机成本和安全监管压力上升,以及各地对智能交通的政策支持。
二、国家层面也在推动智能驾驶落地,建设示范区、完善基础设施,为行业提供政策红利。
最近,需求出现新爆发点:
一、公共交通和城市 " 微循环出行 " 的无人化升级。
二、相比私家车,这类场景路线固定、决策链短,更容易实现规模化。
技术上,行业正从 " 单车智能 " 走向 " 车路协同 "。也就是说,车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和道路、信号系统实时联动。这种方式能减少盲区、提升稳定性,但跨城市推广的成本高、标准也难统一。
放眼全球,L4 级自动驾驶的竞争还在早期。各家公司各有阵地,没有谁能垄断市场。中国企业在复杂路况下的决策能力和成本控制上有优势,但在传感器、计算平台上仍依赖供应链配合。
文远知行的对手层次分明——
全球头部是谷歌 Waymo 和百度 " 萝卜快跑 ",在运营里程和订单量上领先。
国内最大竞争者是小马智行,双方在技术、数据乃至 IPO 进程上激烈角逐,也曾爆发公开争议。
此外,上汽的享道出行、广汽的如祺出行等主机厂背景企业,也凭借车辆和场景资源切入市场,共同构成竞争格局。
03
L4 级自动驾驶不是 " 赢家通吃 " 的生意。它更像一场耐力赛——先在少数城市跑通模式,再慢慢复制到更多地方。
文远知行的优势,在于它已经把车开上了真路。公司在多个国家、不同类型道路、不同车型上都有真实运营。这些经验带来了珍贵的数据和调度能力,不是靠实验室模拟或单一区域测试能获得的。
机会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全球城市都在数字化交通、压缩公共服务成本。
自动驾驶不再只是 " 未来科技 ",而被视为一种 " 让出行更便宜、更稳定 " 的治理工具。
文远知行已经在阿联酋、沙特拿到国家级部署许可,并接入主流交通网络。这为它的全球复制提供了清晰路线。
另一方面,真正的难点不在 " 车能不能跑 ",而在 " 能不能长期稳定地跑 "。
让一整座城市的车队高效运转,需要三种能力:
真实道路经验:只有在长期运营中,算法才能不断迭代。
车队级调度体系:要能同时管理上百辆车,而不只是让单车聪明。
城市协同机制:要学会和政府、交管系统一起运行,而不是做单点试验。
换句话说,这场竞争比拼的不是技术曲线,而是谁能把自动驾驶从 " 展示项目 " 变成 " 城市基础设施 "。
新玩家仍有机会,但打法变了——不是去造车、造算法,而是找到那些还没建立成熟运营体系的城市,用更轻的方式切入。
行业的核心趋势也越来越清晰:比拼的,不是 " 能不能跑 ",而是 " 在哪儿能先跑稳、能跑久、能跑成规模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