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瓶酒的价格起伏,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2025 年 11 月 4 日,拼多多平台上的 53 度飞天茅台补贴后价格触达 1499 元 / 瓶。这个数字,对于曾经常年稳居 2000 元以上、一度被称作 " 硬通货 " 的茅台来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就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到来的两天后,贵州茅台召开 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王莉不得不直面投资者的尖锐提问——为何三季度业绩增速骤降至 0.56%?
同期发布的 " 史上最差三季报 " 显示,白酒行业营收总额与净利总额同比双降。贵州茅台第三季度营收仅增长 0.56%,净利润仅增长 0.48%,创下近 11 年来的增速新低。
1、价格防线的全面失守
" 从事白酒销售十余年,从来没见过飞天茅台跌破 2000 元。" 一位济南的酒商感叹道。然而,这个神话在 2025 年 6 月被彻底打破。
茅台的跌价轨迹清晰得令人心惊。春节时,飞天茅台的市场价还维持在 2290 元,随后便开启了一路下滑的不归路:6 月 11 日散瓶批发价首次跌破 2000 元,6 月 22 日跌破 1900 元,6 月 25 日跌破 1800 元。至 11 月 6 日,第三方平台 " 今日酒价 " 披露的批发参考价显示,2025 年飞天茅台散瓶已报 1640 元 / 瓶。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品牌陷入价格 " 倒挂 " 困局。第八代五粮液批发价在 855 元至 820 元区间波动,远低于 1019 元 / 瓶的出厂价。茅台虽然出厂价依然坚挺在 969 元左右,但市场价的持续低迷正在动摇其品牌溢价和 " 稀缺神话 "。
这条 2000 元的价格防线,不仅是经销商的利润平衡线,更是茅台作为 " 奢侈品 " 和 " 投资品 " 的心理价位底线。一旦失守,引发的不仅是市场震荡,更是信仰体系的动摇。
2、高库存与萎缩的需求
在这场茅台价格雪崩的背后,是供给与需求的严重失衡。
有报道称,当前茅台社会流通库存高达 1.2 亿瓶,基酒库存约为 26 万吨,可勾兑成 5.6 亿瓶飞天茅台。加上 2025 年产能 5.72 万吨,相当于新增 1.3 亿瓶茅台。目前茅台的社会流通库存、基酒库存以及新增产能合计约 7 — 8 亿瓶。
这个天文数字的库存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过去茅台被视为 " 液体黄金 ",约 60% 未开瓶,主要作为金融资产在场外流通。而今,这种金融属性正在褪色。
消费场景的萎缩同样显著。2025 年三季度,国内白酒终端消费场景同比减少 23%,婚宴、商务宴请等核心场景需求下降近三成。政务宴请需求基本消失,新版 " 禁酒令 " 明确工作餐禁酒,直接冲击占茅台销量 15% 的政务消费。
经销商打款意愿低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截至三季度末,贵州茅台的合同负债(即经销商预付的货款)为 77.49 亿元,较年初大幅下滑。这一关键前瞻指标的大幅下滑,意味着经销商拿货积极性明显减弱,预示着未来业绩可能继续承压。
3、年轻人为何抛弃茅台
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 …… 茅台几年前的一系列跨界尝试曾引发热议,但如今 " 基本没了声浪,销售业绩数据平平 "。这些 attempted 与年轻人对话的努力,效果不尽如人意。
背后的原因深刻而无奈:年轻人不再热爱白酒。
调查数据显示,白酒在年轻人酒饮选择中仅占 13%。在 18-25 岁的年轻人中,只有 11% 是白酒消费者。里斯咨询的调查显示,35 岁以下人群中有 62% 认为传统白酒 " 辛辣刺激 ",51% 直言白酒 " 饮用负担过重 "。
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4 年轻人喝酒报告》指出,年轻人最爱的是啤酒、果酒、鸡尾酒,白酒仅以 31.8% 的占比排在第四。
" 传统白酒所依附的‘劝酒’‘等级礼仪’等酒桌文化,更被年轻群体视为‘权力压迫’与‘无效社交’。" 一位分析人士的点评,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商务宴请中白酒的占比也在下滑,2023 年首次跌破 50%。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奶茶等轻社交饮品。这种消费场景的迁移,不仅仅是口味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
4、茅台的挣扎与自救
面对困境,茅台并非无所作为。
王莉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茅台将推动 " 三个转型 "" 三端变革 ",以自身确定性应对行业不确定性。公司已凝聚以 " 转型与变革 " 为核心的战略共识。
在市场策略上,茅台酒方面,6-8 月为维护市场韧性与稳定,公司适度减少市场投放;8 月以来,终端动销环比逐步向好回升。系列酒方面,公司通过政策激励促进终端动销,依托动销情况优化投放,纾解渠道压力。
2025 年 11 月 5 日晚间,贵州茅台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 15 亿元且不超过 30 亿元,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公司同时披露 2025 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 300.01 亿元。
然而,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系列酒,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约 34%。前三季度系列酒总收入也下降 7.78%。茅台试图通过放宽经销商信用政策来缓解渠道压力,但效果有限。
针对线上低价销售和 " 回流酒 " 问题,茅台已暂停部分渠道供货,但仍难阻跌势。
5、行业转型与未来出路
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指出,当前酒类消费正在 " 重构 ",白酒行业面临的最根本挑战并非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是传统的品牌叙事和表达方式,与新一代消费者缺失共鸣。
年轻化与国际化成为白酒企业寻求破局的两大关键方向。然而,茅台在国际化方面的进展缓慢。王莉表示,公司构建了 " 三步走 " 战略和 " 六大体系 " 实施路径,但当前重点是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韧性。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成为茅台不得不做的选择。茅台的市场策略体现在 " 转型 " 和 " 变革 " 上,通过进一步深化 " 三个转型 ",推动 " 三端变革 ",把握好市场 " 稳 " 和 " 动 " 的平衡。
与此同时,整个白酒行业都在经历阵痛。水井坊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56.52%,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亏损。金种子酒预计上半年亏损 6000 万元至 9000 万元。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股,如今集体 " 渡劫 "。
结语
在贵州茅台的会议室里,新任掌门人陈华强调要坚守 " 质量是生命之魂 "。而在市场上,曾经被热炒的茅台酒如今平静地躺在货架上。
有经销商回忆说,过去囤茅台像存黄金,现在倒像存白菜,卖得越快亏得越少。但也许,这才是消费的本真——当茅台回归到可消费、可负担的商品,而非投资品,反而是一个行业健康的信号。
茅台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一代商业文明转型的缩影。那个靠人情世故、商务应酬支撑的白酒黄金时代,正渐行渐远。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台。" 曾经的茅台是父辈们的奢侈品,而今天的年轻人,正奔向新茶饮、咖啡、盲盒等新的消费选择。
茅台的跌价不等于 " 没价值 "。它依然是中国白酒的标杆,是文化符号。只是时代变了,消费的逻辑也变了。当人们重新因为 " 好喝 " 而买茅台,而不是 " 能升值 " 而买茅台,那才是茅台真正的价值回归。
没有人知道茅台能否穿越这场风暴。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来临,任何商业神话都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