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2小时前
安徽首富曹仁贤,赚翻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阳光电源股价一路飙升,本周盘中一度达到 209.88 元 / 股,创下历史新高。可以看到,公司股价自 4 月初至今已涨超 3 倍,最新收盘市值仍有 4100 亿元。

至此,阳光电源成为安徽省内唯一一家市值突破 4000 亿元的上市公司。

坐落于合肥,阳光电源背后掌舵者是光伏大佬曹仁贤,他早年从合肥工业大学辞职创业,一手创立阳光电源,在他的新能源版图中,还坐拥阳光新能源、阳光氢能两只独角兽。

透过阳光电源可以看到,合肥正崛起为一座新能源重镇。正如一位投资人感叹," 投新能源来合肥转一转就对了。"

安徽首富

坐拥市值 4000 亿

说起曹仁贤,外界并不陌生。

1968 年,他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家庭,18 岁那年考上合肥工业大学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此后便在合肥扎下根。曹仁贤在合肥工业大学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研究和教学。

直到 1997 年,曹仁贤决定辞去 " 铁饭碗 " 工作,开始创业之旅。他凑了 5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合肥市租下一间不足 20 平米的小房间,成立阳光电源,正式进军光伏行业。

阳光电源成立初期的日子并不好过,不得不靠一些传统电源产品维持公司经营。直到 2003 年,阳光电源研制出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逆变器,并在上海成功并网发电,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曹仁贤也在此时力排众议,毅然停掉了 UPS 不间断电源业务,集中所有资源投入到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品。事后证明,曹仁贤的选择是正确的。2008 年,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场馆;2009 年,阳光电源已占据国内新能源逆变器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1 年,曹仁贤迎来人生高光时刻——阳光电源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 " 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上市之后,阳光电源开始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向新能源电源设备领域的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五大领域全面拓展。

2014 年,阳光新能源在合肥市高新区成立,主要从事新能源电站的系统研发、项目开发以及系统解决方案销售业务。去年 3 月,阳光新能源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铁基新能、富浙富创、工银金投和建信投资,合计增资 8.47 亿元。这也是其首轮外部融资,投前估值超过 190 亿元。

同年 11 月,阳光电源和泰禾智能双双发布公告称,阳光新能源将以 4.51 亿元收购泰禾智能 10.24% 的股权,并可支配 13.36% 的表决权,从而成为控股股东。这也意味着,阳光电源实控人曹仁贤又将收获一家上市公司。

此外,曹仁贤还将目光瞄向了氢能,阳光氢能也在 2021 年应运而生,同样落户于合肥,并很快走入投资人的视野。2023 年末,阳光氢能宣布完成一笔 6.6 亿元 A 轮融资,领投方为君联资本,跟投方则包括高瓴创投、钟鼎资本、招商局创投、仁发碳中和、中肃资本、上海临港氢能基金、好买母基金等身影。据悉,融资后阳光氢能估值约 60 亿人民币。

在刚刚出炉的《2025 胡润百富榜》上,曹仁贤、苏蕾夫妇位列第 76 位,财富较上年增长 155 亿元,再度问鼎 " 安徽首富 "。

7 个月,股价涨 300%

如果在今年 4 月初买入阳光电源 A 股,并持有至今,回报如何?

我们可以粗略计算:每一手(100 股)盈利将超过 15000 元。阳光电源在今年 4 月初的股价刚刚超过 50 元 / 股,随后股价启动上升,并在 11 月 6 日盘中一度达到 209.88 元 / 股,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 4200 亿元。

实际上,阳光电源股价此前几年一直起起伏伏,一直在百元左右徘徊。

今年大涨,还是离不开业绩。根据刚刚发布的三季报,阳光电源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664.02 亿元,同比增长 32.95%;归母净利润 118.81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56.34%。其中第三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228.69 亿元,同比增长 20.83%,归母净利润 41.47 亿元,同比大增 57.04%。

具体来看,主要盈利贡献仍来自于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其光伏逆变器收入同比增长约 6%;储能业务方面,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发货同比增长 70%,与市场装机增速保持基本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阳光电源储能发货结构显著变化,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63% 攀升到 83%。对此阳光电源表示,整体看海外市场盈利能力更有优势,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优中选优,所以海外的发货占比更多一些。

不过,阳光电源也存在应收账款和存货偏高的问题。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公司应收账款达 271.80 亿元,存货达 299.25 亿元。

摩根大通在最新研报中表示,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的快速发展催生储能需求爆发,叠加阳光电源在储能业务的布局优势,是公司业绩超预期的关键因素。有意思的是,摩根大通还承认自己 " 看走了眼 "," 鉴于全球储能系统安装量的强劲增长,我们此前低估了阳光电源的盈利潜力。"

而阳光电源此次赴港 IPO 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要加速 " 出海 "。在相关公告中,阳光电源明确表示,是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去年 10 月,阳光电源还曾宣布赴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计划募资近 50 亿元。在今年 5 月业绩会上阳光电源透露,还在积极推进 GDR 相关工作。显而易见,剑指全球化成为阳光电源下一个目标。

城市产业战争

放眼望去,阳光电源只是合肥新能源版图的冰山一角。

如今,合肥市已经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 6 家整车企业,实现了外资巨头、央企造车、新势力造车、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的 " 全满贯 "。今年 1-8 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79.02 万辆;此外,1-7 月的销量达 9.62 万辆,同比增长 30.57%。

凭借于此,合肥也正朝着新能源汽车之都目标大步迈进——力争到 2027 年,形成 2-3 家年产 50 万辆整车企业,新增 10 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超 200 万辆,集群营收超 7000 亿元。

合肥的光伏和储能产业不容小觑,这同样是合肥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数据显示,2024 年合肥光伏和新型储能规模突破 1800 亿元,逆变器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在这里,囊括了全球光伏 10 强企业 5 家、中国储能 10 强企业 4 家,坐拥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协鑫集成新能源、大恒能源等一群龙头企业,并以此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00 余家,版图惊人。

目之所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如合肥一般加入到这场 " 逐风追日 " 的新能源产业竞赛。

例如重庆,一度支撑起了中国汽车产业半壁江山,至今坐拥着中国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这里形成了以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为龙头,19 家整车企业协同发展的整车体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系统、十二大总成、56 个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还有西安。目前西安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共 5 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其中早在 2003 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厂,自此开始与西安建立深度绑定关系。王传福曾明确表示:西安是比亚迪除总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已成为比亚迪的北方总部基地。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原因在于,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产业变迁。尤其新能源、光伏等产业,更是城市产业 " 弯道超车 ",甚至是走向全球的绝佳机会。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2024 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 71.9%;光伏产品连续 4 年出口超过 2000 亿元;锂电池出口 39.1 亿个,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全球 50% 以上的光伏组件、40% 的风电整机都产自中国。

站在历史长河来看,中国能源之于世界,经历了一个从领跑、掉队到并跑,再到有望再度领跑的曲折历程。如今站在历史转折点," 逆天改命 " 的机遇摆在了所有城市面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光伏 曹仁 安徽 合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