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合 6小时前
最赚钱的律师业务,开始不需要律师懂法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合,作者:张淑婷,责编:吴梦奇 Scott,编辑:顾文倩 Aro,题图来自:AI 生成

程洁每天打开手机,先得回复当事人凌晨两点发来的五条 60 秒语音。下午约好面谈的委托人在会客区哭了半个小时,还是没能说明白核心诉求。点开微信收藏夹,被程洁放在置顶的文章是 " 律师安慰当事人必学的一百句话 "。

有时候忙了一天下来,给客户做心灵按摩的时间比写文书的时间还要长。

虽然本职工作只包括处理案件,但当客户签好合同,再一个诉苦电话打过来,程洁也不好意思说 " 这是另外的价钱 "。有时候他都想去学点国学精粹,比如什么小六壬、周易八卦,在客户实在不放心的时候还能安慰一句:我帮你算了一卦,这个案子肯定能胜诉。

律师必须给客户提供情绪价值吗?服务的边界又在哪里?程洁也不太拿得准。

一、隐形的 KPI

" 法律服务毕竟也属于服务业,提供情绪价值就应该是律师工作的一部分。"

和犹豫的程洁不同,梁轩已经完全恪守一个原则——不会当心理医生的律师不是好律师

对梁轩来说,每天无论多忙,他都要抽空发语音和客户同步案件进度,哪怕就一句 " 目前情况很顺利,等有进展再第一时间告诉你 " 也要特别说明,再配上胸有成竹的语气,把客户哄得连连点头。

在同事找他打听经验的时候,梁轩还专门强调了这句话的重要性。

" 有时候客户也不是要立刻看到结果,就是图个安心,人一慌就容易病急乱投医,多一句话指不定能少点麻烦。"

梁轩说,之前他有个做刑事辩护的同行就在这方面栽过跟头,当时有个案子还在会见阶段,客户就恨不得一天打十个电话问律师人什么时候能放出来。同事只一五一十解释了流程,让家属回去耐心等结果就行。没想到还没过几天,家属先信了某咨询公司广告上的 " 内部有关系,三天捞人 ",结果自然是人还没出来,又多搭进去两万块钱。

从那之后,梁轩和任何客户沟通都留了个心眼,无论天大的事都先把客户稳住,毕竟已经发生的事尘埃落定的时候,行为难以预测的客户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 真做起来其实也不难,说白了就是得让当事人觉得满意,而不是你觉得他应该满意。"

很多人觉得律师就是销售,但实际上做律师还要更难一些。做销售只需要把产品卖出去,律师还要做生产和售前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得负责。但梁轩也说,这么做虽然平时累点,却能让客户信任他这个人,好多客户认准了他,也愿意再把身边需要律师的朋友介绍过来,也不算是完全没有回报。

情绪价值正在法律服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以最典型的婚姻家事领域为例,未来智库发表的 2024 年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分析显示,包含情感疏导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可使客户满意度达到 85%,显著高于传统服务模式的 65%,并且使案件平均处理周期缩短 30%,客户留存率提高 40%。

法律服务是相对特殊的服务业,虽然律师的使命是在法律范围内实现委托人的合法诉求,但当事人的过程感受也同样重要,毕竟客户想要的从来不仅仅是一台懂法条的机器,共情和信任才能实现更好的反馈和正向流动。

二、当律师,不当情绪导师

但程洁还在挂证实习的时候,所里很多律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当律师,能努力做到不要对当事人有情绪就很不错了。"

程洁很快就领教了这句话的含金量。

有一次,程洁跟着团队处理一起劳动仲裁,事件本身并不复杂,但每次和客户沟通都让他无比头疼。

才刚付完最基础的咨询费,对方就恨不得程洁能随叫随到。每天临近下班时间,客户都会雷打不动发来十多条消息,从 " 领导打压员工 " 到 " 同事勾心斗角 ",事无巨细地抱怨生活里每一个细节。一开始,程洁还耐心回复 " 明白您的心情,我们一定尽快处理 ",但回应他的是对方越来越长的短信和越来越频繁的微信电话。

程洁尽心尽力回复了好多天,本以为客户能看在他的诚意上有所收敛,没想到反而收到了对方的质疑:" 我看网上咨询公司都说能赔 2N,你怎么总说有风险,是不是你们没用心帮我?"

和带教诉苦的时候,师傅安慰程洁不用太在意,有的客户想把律师当 24 小时情绪树洞,有的拿法律咨询公司的虚假承诺当令箭施压,有的讨价还价又要超额服务,但律师工作的核心是做好本职业务,没必要所有要求都照单全收。

" 律师的时间是值钱的,总用个人时间去提供额外服务就是在做亏本买卖。"

偶尔在茶水间闲谈的时候,程洁也和大家聊到过这个话题,主任说,真论起情绪价值,律师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比得过法律咨询公司和网推所," 毕竟,有哪个律师敢立案包胜诉、承诺损失三天追回?人家是张口就来的销售话术,但律师要提供的可是专业服务。"

主任也提醒大家,虽然服务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平衡好温度和专业度的关系,但提供情绪价值不等同于讨好,姿态如果摆得太低,反而容易让客户质疑律师本身的能力。

如何把握好情绪价值、陪伴价值与法律价值的分寸,也是律师执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情绪业务

情绪价值,作为一种极其难以复制也不可量化的个性化能力,正在越来越受到律师的关注,甚至催生出了新的业务类型。

程洁听说,这两年,有些律所的婚家团队专门推出了 " 婚前规划 " 业务,听起来还在传统业务的范畴,但跟他以前接触的 " 婚前协议起草 " 完全不一样。比起侧重于根据法条起草文书、划分财产归属的传统模式,这项新业务的核心在于为双方梳理情绪。

一个在做相关业务的同事和程洁介绍说,这类服务通常从数次深度访谈开始。律师不会一上来就谈股权架构或房产归属,而是先引导双方分别阐述对婚姻的期待、对安全感的理解、甚至对父母婚姻模式的观察。从情绪入手,首先协助双方解决沟通上的问题,其次才是将情感诉求转化为法律语言。

换了个服务方式,收费就提高了三倍不止。

同事说,他们团队早就发现,大部分客户对婚姻家事法律服务具有复合型需求,他们更需要解决的是婚姻家庭规划及矛盾调解、谈判辅助等情绪类问题。

很多情绪问题,其实延伸一下就是法律问题。

早年间,情绪价值更多藏在法律援助、公益服务里。程洁还记得刚开始参与法律援助的时候,带教就和他强调过:" 我们能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不只是案件,还要尽量疏导当事人的难点和堵点,大多数人遇到的也不只是法律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的疑惑和困惑,"

而现在,情绪梳理已经不再是 " 为了推进案件 ",而是成为了业务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能单独定价、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能力越来越同质化,情绪价值就成了 " 差异化竞争 " 的关键。大多数客户难以仅靠谈话就判断出律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因此,共情和理解的能力反而更容易帮助律师与客户建立信任,甚至拓展新的业务。

四、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后来,程洁偶然读到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这位美国医生在总结其生平成就时写到:"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程洁觉得,虽然看起来说的是医生,但仔细想想,律师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专注法律本身固然重要,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案件和事实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哪个律师能担保必胜的结局;而当事人需要的往往也不仅是结局的对错,还有纾解自身积压的情绪。律师看似细微的情绪价值,正填补在冷硬的法律规则与复杂的人性诉求之间。

希波克拉底说:" 哪里有医学之爱,哪里就有人类之爱。" 对律师来说," 哪里有法律之光,哪里就有人类之爱。" 这种爱并不抽象,而是触手可及的、具体的、可感的。是认真倾听时的温度,是同步进度时的耐心,也是拒绝虚假承诺时的真诚。

理性和关怀应当成为法律服务的两翼,共同书写专业但不失温情的底色。

毕竟,法律服务到最后,终究是跟人打交道——把专业的事做扎实,再把真诚的温度顺着对话多递出去一点,就足够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周易 ai 微信 微信公众号 kp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