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 " 的春风掠过羌塘草原,在那曲这片壮美的草原上催生出万千气象。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成群的牦牛如黑珍珠般散落在无垠的草场;崭新的公路如哈达蜿蜒,连接起雪山环抱的城镇村庄,热闹的市集似画卷铺陈,汇聚起百姓生活的幸福交响。
那曲,正以项目为笔、奋斗为墨,在 " 十四五 " 的宏伟蓝图上,续写着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辉煌篇章。
沃野织锦特色产业绘新卷
在嘉黎县麦地卡乡居隆村,索朗央珠的家庭牧场里奶香四溢。工作人员熟练地将酥油、酸奶和风干牛肉等产品分装打包。" 自从成立家庭牧场,我们不仅学到了新技术,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开发了新产品!" 索朗央珠指着包装精美的产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24 年,她的家庭牧场销售额突破 40 万元——这正是那曲市推动牦牛产业现代化的鲜活例证。
近年来,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那曲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 1 个国家级农牧业现代产业园区,拥有 3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 19 家市级龙头企业,成功申报 32 家国家级合作社、11 家自治区级合作社和 7 家自治区级家庭牧场,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1636 家,注册家庭牧场 3465 户,养殖大户 4564 户,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产业组织体系已然形成。
与此同时,在那曲市农牧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的温室大棚里,农技人员捧起一颗颗饱满的 " 黑美人 " 土豆,脸上绽放出收获的喜悦。今年 8 月,那曲首次在海拔 4500 米以上成功试种 " 黑美人 " 土豆,亩产达 1946.76 斤。这一突破不仅是高原农业的重大进步,更展现了那曲在拓展食物供给体系上的创新勇气。预计未来 3 至 5 年," 黑美人 " 土豆将在那曲形成 " 科研+示范+推广 " 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高原特色农业新名片。
伴随着产业发展的脚步,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同步提升。10 月 15 日,随着那曲市色尼区南部新城清洁能源集中供暖项目二期的正式投运,南部新城的居民家中暖意融融。换热站内,技术人员正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我们攻克了地热领域结垢与回灌两大难题。" 项目负责人储志亮指着管道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已为那曲城区 145 万平方米建筑供暖,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0 万吨,为那曲市财政节约支出约 5000 万元。
从传统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到高原农业的技术突破,再到清洁能源的民生改善,那曲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共进的生动图景。
天路筑梦那曲基建谱华章
机械轰鸣,焊花飞溅—— 10 月初,在平均海拔 4100 米的梅帕塘水库施工现场,工人们顶着凛冽寒风进行鱼道安装作业。与此同时,厂房主体结构的钢架在阳光映照下渐次成型。
作为西藏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型水库,梅帕塘水库总库容达 2327 万立方米,施工总投资 9.64 亿元,预计 2026 年 6 月 30 日全面竣工。梅帕塘水库建成投运后,将有效解决索曲下游 4.44 万亩牧草地灌溉需求,保障索县、巴青县 5.31 万居民饮水安全,年均发电量 1.51 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将极大改善流域用电紧张状况。更值得期待的是,这项工程还将筑牢索曲河流域生态屏障,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植被的同时,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这座藏北水库的建设成果,正是那曲市 " 十四五 "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 " 以来,全市交通体系实现历史性跨越:" 三横四纵四通道 " 公路骨架基本成型,G345 聂荣至那曲段建成通车,G6 格尔木至那曲段高速公路建设全速推进,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电气化改造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通信网络建设同样捷报频传——县乡村三级通信信号覆盖率达 100%,宽带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市物流中心及城区 5G 网络建设全面完成。
从阡陌交通到数字网络,从水利枢纽到生态屏障,那曲市正以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藏北高原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画卷。
暖流润心民生福祉跃台阶
" 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让我在市区有了一个临时的家。"7 月 18 日,求职的仁青德庆顺利入住那曲市设立的 " 求职驿站 " 后欣喜地说。今年以来,针对那曲籍困难高校毕业生异地求职成本高、就业资源获取难等痛点,那曲市在全区率先创立 " 求职驿站+就业服务 " 一体化模式,以 " 免费住宿+精准就业服务 " 双轮驱动,破解就业服务 " 最后一公里 " 难题。
"5 天免费住宿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配套的就业指导、政策解读等服务让我倍感安心,有依靠的感觉真好。" 在报考那曲市 " 五类 " 专干人员招聘期间,仁青德庆如是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康是幸福之基。就在那曲市为青年打通求职 " 最后一公里 " 的同时,另一项关乎千家万户健康的民生工程——基层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索县扎实推进。2025 年 10 月 10 日,全区基层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此举行,索县藏医院院长扎西多杰向与会者分享实践经验:通过组建医共体专家库并开展系统性巡诊带教,将优质医疗资源直接输送至牧区基层;高山藏药材保护区的建立与道地药材的规模化种植,从源头夯实了藏医药发展的根基;成功将 " 藏医脉泻杂炯疗法 " 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将古老的藏医药智慧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了保护与创新的双赢……
从 " 求职驿站 " 为青年铺平脚下的就业路,到藏医药服务为牧民织密身边的健康网,这一点一滴的变化,正是那曲市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全方位、实质性跃升的有力见证。
数据为证,幸福可感。" 十四五 " 以来,截至 2024 年底,在就业方面,全市已累计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近 34 万人次,实现增收超 47 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 94.74%。在教育领域,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已超过 81%,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 98.1%,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羌塘草原。在医疗健康方面,随着那曲市高原病医学研究中心、市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 120 急救中心和体检中心等相继建成投用,以及异地就医结算网络的全面覆盖,群众 " 看病难 " 问题正得到有效缓解。在精神文化层面,市、县、乡三级艺术团(队)已实现全覆盖,新创改编文艺作品超 1180 件,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7.58 万余场,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家园。
一个个攀升的数字,一项项落地的民生工程,共同编织成那曲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图景,清晰地勾勒出一幅 " 安居 " 与 " 乐业 " 并举、" 物质富裕 " 与 " 精神富足 " 同行的幸福画卷。
责任编辑:罗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