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莓daybreak 1小时前
AI硬件敲开大众消费之门,难在哪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该图片可能由 AI 生成

"AI 硬件究竟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特殊价值,仍然是不同细分赛道产品要直面的根本问题。"

撰文|路雨晴

编辑|翟文婷

AI 应用落地日益成熟,AI 硬件也顺势崛起。

根据 36 氪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具身智能与 AI 硬件投融资达 114 起,融资总额超 145 亿元。仅在 2025 年 5 月,流向 AI 硬件的资金就占到全部投融资的五成以上。

其中 AI 眼镜、AI 玩具、AI 学习机等硬件产品,不仅完成市场培育,已经开始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视野。

一个切面是,双 11 期间超过百款智能 AI 硬件在天猫平台首发,比如夸克自研 AI 眼镜、Rokid 智能眼镜、加速进化机器人等新品。而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AI 电脑等跃居天猫 3C 数码行业趋势新品类 TOP3。

只是这些 AI 硬件售价不菲,即便是双 11 大促期间,价格也比肩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等成熟电子产品。除了受到 AI 大模型及应用水平的影响,不同细分赛道的产品,究竟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特殊价值,仍然是 AI 硬件要直面的根本问题。

不然,他们只能停留在锦上添花的阶段,而不是成为刚性电子产品消费。

一、AI 眼镜:

比肩手机的价格,却没有手机的能量

众多 AI 眼镜品牌寄希望于双 11。几乎都在不同电商平台,给出了价格优惠。

10 月 24 日凌晨,夸克 AI 眼镜在天猫预售,价格为 4699 元,叠加双 11 补贴后,普通消费者券后价 3899 元,淘宝 88VIP 会员最低到手价 3329 元。

上线半日,冲上天猫智能眼镜实时榜 Top1;上线 11 小时,已超过其他品牌近三天的累计销售。

目前该产品卖出超 4000 件,平台显示 60 天内发货。

与夸克 AI 眼镜一同冲上天猫 XR 设备双 11 热卖榜前 2 的另一款产品,是灵伴科技于今年 9 月推出的乐奇 AI 眼镜新品 Rokid Glasses。

该产品预售时的定价是 3299 元,此次双 11,券后价 2894 元,目前卖出超 6000 件,在天猫平台的同比成交额增长超过 7 倍。

小米今年夏天推出的 AI 眼镜,也在试图冲一冲销量。

相比前两个品牌,这款产品售价更低,1999 元的定价,双 11 期间,京东购买可享 9 折优惠,到手价 1709 元。

小米可穿戴部门负责人李创奇曾在产品发布会上透露,这款眼镜整机物料成本就高达 1290 元,基本处于硬件微利或不赚钱的状态。

可能正是定价策略的原因,截至当前,仅京东一个平台,就销售超过 5 万件。在京东智能眼镜热卖榜上,连续一个月排名榜首。但是这个数字距离海量的智能手机和家电出货量,还是相差甚远。李创奇曾公开表示,希望三年内让小米 AI 眼镜实现年出货量超 500 万副。

虽然出货量不算惊艳,但是如果看涨幅,似乎还比较乐观,而且市场给予 AI 眼镜的预期也很高。

天猫平台数据显示,双 11 抢先购的首小时,智能眼镜同比增长 25 倍。京东平台数据则显示,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 10 倍。据 IDC 预测,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 290.7 万台,同比增长 121.1%。

销量增速乐观的部分原因是,眼镜可能是目前 AI 落地最成熟的一款硬件产品,甚至被称为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个人移动入口」。在拍摄、问答、支付、录制等方面,给用户带来解放双手的一种轻松感和新奇体验。比如,长按镜框触摸板就能直接唤醒 AI,直接与之互动;支付不用手机,链接支付宝看一下就能付款。

但是 AI 眼镜目前的功能还是有限,所以不可避免要与现有硬件设备互动协同,而不是彼此割裂。这也是产品的卖点之一。

小米 AI 眼镜试图串联起手机、汽车与智能家居等硬件设备,让 AI 体验覆盖更多生活场景。

夸克 AI 眼镜则更侧重与阿里生态的协同,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并深度融合支付宝、淘宝、高德地图等多款应用。

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智能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在介绍该产品时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它的价值不在于硬件本身,而是通过「软硬件结合」,为用户打造独特的 AI 体验。

与阿里深度合作的 Rokid 乐奇,同样联合支付宝实现 Rokid Glasses 的「看一下支付」升级。只需要「乐奇、付钱、确认」这 6 个字,所有 Rokid 乐奇眼镜用户都能通过看一下完成支付。

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对 AI 眼镜的接受度是在提升的。

《2025 年中国 AI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 61% 的受访者已购买或计划购买智能眼镜,其中接近四成用户明确想入手 AI 功能眼镜,2000-3000 元是普遍能接受的价格区间。

尽管如此,AI 眼镜仍未跳出小众产品的范畴。

首先是销售渠道的局限。目前 AI 眼镜以线上售卖为主。小米布局了小米商城、京东、天猫等平台,夸克仅在天猫旗舰店独家销售。

线上模式免去了线下物业的成本,能快速试错,但是用户不能亲自试戴,也就很难以第一视角体验 AI 眼镜交互,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购买决策。

除此之外,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 年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洞察》报告,当前阻碍用户购买 AR/AI 眼镜的核心因素中,「价格过高」和「缺乏明确的杀手级应用或刚需使用场景」是影响用户下单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当前 AI 眼镜的主流定价区间已经和智能手机高度重合,却尚未达到手机覆盖日常的海量应用生态。

而对比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也能侧面感受 AI 眼镜的增长速度。

2009 年,还处于市场培育期的智能手机全年销量就达 2164 万部,而 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仅 290.7 万台,市场规模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二、AI 玩具:

用户对价格异常敏感

除 AI 眼镜外,AI 硬件领域最受关注的另一个细分赛道是 AI 玩具。

珞博智能今年 9 月刚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 + 轮融资,旗下 AI 潮玩「芙崽」,便成了今年年度爆款。

芙崽日常售价是 399 元,双 11 期间淘宝券后 369 元、京东券后 329 元,一度冲到了京东 AI 玩具热卖榜第二名。

而今年 618 期间,芙崽开启首轮预售仅 10 分钟就破千单,目前月销量已突破 2 万台,渠道预订单超过 10 万台。

这款外形像「毛球」的产品,共有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五种不同的初始性格,会随着用户的陪伴动态变化,聊得越多会变得越「话痨」,长时间置之不理则会逐渐「自闭」。

霸占京东 AI 玩具热卖榜榜首的,是专注儿童启蒙教育领域的本牛科技推出的「牛听听」系列新品——慧听牛 A3 电话版。

作为一款面向 0-12 岁儿童的 AI 互动熏听机, AI 能力是其最大的亮点,深度集成京东 JoyInside 大模型、火山大模型和 DeepSeek,根据孩子正在听的音频主动发起对话互动,帮助培养儿童的思维与理解能力。

这款产品刚发布时日常售价 999 元,双 11 期间京东活动价 799 元、淘宝券后 798 元。

但是这个爆款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目前在天猫、天猫国际、淘宝平台全网年销量超过 7000 件。京东平台销量更高,显示超 3 万件。

和传统玩具不同,AI 玩具似乎融合了深度学习、情感计算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核心是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教育学习等多方面价值。「芙崽」主打的是前者,「慧听牛」侧重于后者。

这让 AI 玩具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消费群体也突破了传统玩具的「儿童限定」,很多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成了目标用户。比如 FoloToy 就专门为老年人开发了 AI 陪伴产品,既能帮老人记录人生经历,还能生成图文回忆录。

这些「亮点」是不是有效转化成了「卖点」,也很难讲。而且 AI 玩具的售价也比传统玩具更高,且不同品牌间差距极大。

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 年中国智能玩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AI 玩具价格体系呈明显梯度,基础款多在 300-400 元,中端款在千元左右,高端款能达到万元以上。

而消费者对 AI 玩具的价格敏感度非常高,数百元基本是多数人的冲动消费临界点。不少人认为这类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会把购买预算限制在 1000 元以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慎重考量。

关于销售渠道,AI 玩具和 AI 眼镜一样,高度依赖线上,只是背后原因不尽相同。

芙崽、慧听牛的爆火,是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种草」的结果,所以线上销售才是带动口碑传播的最高效路径,更容易精准触达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注重教育的年轻家长这类互联网原住民。

但这一赛道面临的难题同样突出。

当前 AI 玩具的销量由技术、情感需求、IP 吸引力、实际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共同推动,行业却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除了外观不同,多数 AI 玩具品牌都具备语音交互、情感回应和知识科普等基本功能,缺乏差异化,因而导致较高的退货率。

要想进一步增强用户接受度,如何向消费者更清晰地传递更深层次的核心卖点,成了所有品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AI 学习机:

销售动力依然强劲

如果说 AI 眼镜还处于探索阶段,AI 玩具又不够刚需,AI 学习机则直击用户痛点,且是最成熟的 AI 硬件品类。

淘宝学习机品类双 11 热卖榜,学而思和科大讯飞旗下的学习机占据前三甲。

销量最好的几款有学而思 T4 学习机,科大讯飞 T30 系列学习机。

学而思学习机旗下有 T4、T4 Turbo 和 T4 Pro 三个型号,区别主要在存储容量。双 11 期间,这几款产品到手价集中在 5499 元至 6799 元之间。

目前,该系列在淘宝已经卖出超 1 万件,近 7 天内销量超 500 件,荣登 88VIP 甄选学习机热销榜榜首,京东销量也达到 3 万件。

科大讯飞销量排在前位的也是 T30 Lite、T30 Pro 和 T30 Ultra 这三个型号,双 11 到手价在 6659 元 10959 元之间。这个系列在淘宝和京东分别卖出了超过 1 万台和 5000 台。

虽然价格昂贵,但是 AI 学习机整体销量其实一直在增长。

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学习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学习平板市场全渠道销量为 180.6 万台,同比增长 3.5%,销售额为 54.3 亿元,同比增长 7.4%。

搭载专属 AI 大模型,是目前市面上主流品牌 AI 学习机着重推广的卖点。比如,科大讯飞使用的是星火认知大模型,学而思背后是九章大模型,作业帮则是银河大模型。

这些大模型与教育资源的深度结合,让学习机彻底摆脱了「知识存储工具」的定位,转型成学生的「智能学习伙伴」,比如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精准定位学习问题等。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2026 年中国智能平板学习机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品牌提供的学习资源、产品软硬件结合的使用体验,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

相较于价格,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教育投资回报」,只要 AI 功能对学习有用,即便价格偏高也愿意接受。

AI 学习机虽然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但线上渠道明显更加重要。

在 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学习平板市场的总销量中,线上销量 126.5 万台,占全渠道总量的 70.1%,同比增长 3.6%,京东和天猫是线上两大核心阵地。

纵使 AI 学习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但与目前超过 1.8 亿的 K12 在校生群体相比,市场渗透率依旧非常低,未来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只是跟 AI 眼镜的困境类似,学习机动辄大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与中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高度重叠。

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销量,品牌必须向消费者证明,AI 学习机所提供的专属教育价值,足以与手机、电脑这些通用且功能强大的设备相媲美,甚至比后者更高。

更关键的是,AI 学习机的消费场景很特殊。使用者是学生,付费的却是家长。家长在购买时一定有自己的动机,而学生却直接决定产品是高频使用还是被闲置吃灰。

在这两个维度上,品牌同样需要找到平衡。

双 11 期间 AI 硬件销量的爆发,是小众爱好开始转变为大众消费的一个信号。然而,不论是 AI 眼镜还是 AI 玩具、AI 学习机,什么时候能够更好地切中用户刚性需求,真正解决普通人的痛点问题,或许才是 AI 硬件真正走入大众生活,成为电子消费产品的标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双11 天猫 智能眼镜 京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