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 11 月 13 日电(记者田建川、刘博)"Good Ball!(好球)"12 日在广东江门台山市举行的十五运会男子排球比赛中,72 岁的海外华人陈玉豪摇动着 " 我爱台山 " 的小旗为运动员喝彩。他年轻时曾任台山排球队副队长,担任副攻手。

陈玉豪在江门台山新宁体育馆留影
陈玉豪几天前从美国芝加哥回到家乡台山,在全运会排球赛场上感受到浓浓的乡音和乡情。" 能在家乡看到全运会比赛非常激动,跟当年上场比赛的心情一样。" 排球已在台山发展了上百年。当年,在侨胞的推动下,这项运动跨越重洋传入台山,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1914 年,在侨胞的推动下排球运动从海外传入台山,木杆支网、空地为场,排球迅速在此落地生根。陈玉豪介绍,台山华侨在家乡打排球时常使用英语,如把 " 好球 " 叫作 " 骨波 "(近似 "Good Ball" 发音)、" 界外球 " 叫作 " 倒晒 "(近似 "Out Side" 发音)等,这些球场术语在当地一直沿用至今。在台山,这种将方言与外语碰撞出的独特 " 语言混血 " 现象,被称作 " 半唐番 "。
" 排球是我们的乡愁,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一起观赛的 78 岁海外华人刘颖斌说,他是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秘书长,这次和几名乡亲一起从美国回到台山,参加将在 11 月 14 日至 16 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

右一为刘颖斌。
台山是中国著名侨乡。据台山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数据,约 180 万台山籍乡亲旅居海外及港澳等 107 个国家和地区。
" 这次回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真是日新月异,我们发自内心地自豪 …… 我们无论走得多远,身在何处,对家乡的情感只会愈来愈浓。" 刘颖斌说,这次全运会男排比赛成为另一个凝聚乡情的载体,很多台山籍华人华侨到赛场观赛,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作为 " 排球之乡 ",台山人对排球运动情有独钟。据统计,常住人口约 90 万的台山市,如今拥有 3300 支业余排球队,会打排球的群众有近 50 万。夜幕下,球场人声鼎沸,常出现 " 兄弟同场、父子对阵、爷爷助威、奶奶烧水 " 的动人场景。
陈玉豪就是在这样的排球氛围中长大的,1972 年他加入台山排球队。排球和青春为伴,排球文化基因融入血脉。20 世纪 80 年代他到异国他乡生活后,有机会还会经常和同乡一起打排球。

图为陈玉豪(前排右一)年轻时和台山排球队队友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台山拥有数量庞大的排球训练馆、排球灯光球场、室外球场,总数超 500 个。承办十五运比赛的台山体育馆拥有 40 多年的历史,这是全运会排球项目第三次落户台山。为迎接本届全运会男排比赛,台山对新宁体育馆、台山体育馆进行升级,六级智能灯光系统满足 4K 转播要求,国际赛事级枫木地板和专业地胶保障竞技安全。
陈玉豪说,以前打球都在露天场,计分靠手动。如今硬件条件变好了,有了标准化排球馆,但浸润在台山街头巷尾那份对排球最淳朴的热爱,一直没有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