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8小时前
麦肯锡2025 AI报告解读:那些用了AI之后的企业过的怎么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麦肯锡刚刚发布了 2025 年 AI 最新报告,一组数据让人 " 破防 ":88% 的受访组织都在用 AI,但只有 39% 的组织吃出了 " 真金白银 "。

这份《The state of AI in 2025》回答了 AI 时代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用了 AI 之后,大家到底过得怎么样?

总共有 5 个结论:

1. 多数企业已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使用 AI,AI 几乎已成标配。

2. 看似大家都在用 AI,但真能用到 " 见效赚钱 " 的,其实不到四成。

3. 人人都在谈 Agent,但真正跑通业务流程的企业,仍是少数派。

4. 只有高绩效企业能真正尝到 AI 红利。

5.AI 岗位正吃掉招聘预算,传统岗位被替代、AI 人才被争夺,组织结构正在被重写。

AI 普及是真的,但规模化落地还早

麦肯锡这份《The State of AI in 2025》调查了全球来自各行业的近 2000 家组织,其中一个最直观的数字是:

88% 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在至少一个业务职能中使用 AI 技术,比去年整整高出了 10 个百分点。

但,用上不等于用深,更不等于用出钱。

看着很热闹,真正能赚到钱的却不多,不少企业想靠 Agent 一步起飞,但更多的还停在起跑线观望。

用是都在用了,但多数还停在试点阶段

单从数据看,AI 确实在企业里全面开花,大多数企业已经不再是观望者,而是参与者(哪怕只是试水):

但试水不代表游泳,更不代表能游到终点。

报告显示,只有 39% 的组织表示 AI 带来了实质性财务回报,实现了息税前利润(EBIT)的增长。

也就是说,多数企业 AI 项目还没有跑赢投入产出比:这 39%,基本来自少数行业场景的集中收割。

例如软件工程、制造、IT 这类以效率提效为核心的岗位更容易吃到红利,而营销、战略、财务则是为数不多能带来 " 营收提升 " 的领域:

也正因如此,很多企业的 AI 使用呈现出一种效率提升≠   盈利提升的割裂状态:

流程顺了,但财务账面并没太大变化。

AI Agent 热度飙升,但落地只在局部

生成式 AI 余温未散,Agent 就已成为企业新宠。

报告显示,62% 的受访组织已经在试验 AI Agent 类应用,不少还搭建了自己的企业内部 Agent,例如 AI 客服助手、AI 知识总结助手、AI 代码生成工具等。

更关键的是:在任何一个部门里,真正在推 AI Agent 的公司,都不到一成。

而这些真正 " 跑起来 " 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流程清晰、标准化程度高的部门,例如   IT 运维、知识管理、营销与销售等:

进一步拆解后会发现,这些使用 Agent 的场景有一个共同点:结构清晰、流程标准、数据充分、容错率高。

而一旦涉及跨部门协作、复杂流程或高风险决策,Agent 往往就会止步于试验阶段。

根源也不难理解。

麦肯锡在报告中明确指出:部署 Agent 不是接个 API 就完事了,而是要重构流程 + 重塑组织 + 重训员工。

也正因如此,麦肯锡在报告中反复强调,Agent 热度虽高,但还远未量产。多数组织目前还在试用或 " 验证阶段,离规模化还有一段距离。

AI 带来的更多是 " 感觉好 ",但进账的还不多

如果说 AI 是企业的新晋员工,那它目前的表现大概是,工作流程顺了不少,但月底账上钱还是没多出几位数。

首先,麦肯锡报告里提到,64% 的受访组织都表示自从用了 AI 以后感觉更有创新力了:

也就是说,AI 确实给了大家带来了一种变强了的实感。

团队做事更快了、响应更灵了、开会更少了、脑子更清楚了~

但这份好感度尚未大面积转化为收入增长——

仅 36% 的企业表示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仅 33% 看到收入增长,而报告中最冷的一项——市场份额提升,仅有 25% 的企业认为得到了改善。

那么现在 AI 到底帮企业干了什么?

从岗位来看,它现在还是在后端环节更能显出 " 立竿见影 " 的降本效果:

有 40% 的组织用 AI 做知识管理,有 34% 的组织把 AI 派去管 IT,有 26% 的组织把应用在软件工程。

而真正 " 能上分 " 的业务前线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39% 的营销销售部门用 AI 写文案、做内容、找线索,精准获客提转化;31% 的产品开发团队依赖 AI 做版本快速迭代、辅助测试;17% 的战略与财务规划部门则利用 AI 做预测建模、算 ROI、做预算分析:

AI 红利给了谁?

不是谁用 AI,谁就能吃到红利。在这波 AI 浪潮中,普通企业还在 " 用一用、试试看 ",而高绩效企业早已杀进了业务流程,把 AI 用出了真章。

只有高绩效企业能真正尝到 AI 红利

麦肯锡这次报告中,把一类企业单独拉了出来看:

那些能将至少 5% 的企业 EBIT(息税前利润)增长归因于 AI,并已在实际业务中实现显著价值回报的组织,被定义为 AI 高绩效企业。

麦肯锡这次把这类企业和拉出来比了一下,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差异:

未来 3 年,有 50% 的高绩效企业打算推动 AI 主导的 " 变革性改变 ",而普通企业中这一比例只有 14%。

更重要的是,这种 " 变革性改变 " 不是空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事。

在 AI 真正落地的环节上,高绩效员工从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的可能性高达 55%,约其他人的三倍(2.8 ×)。

相比之下,那些还停留在省点人工、做点报表的企业,可能根本没触碰到 AI 的真正红利区。

麦肯锡合作方专家 Tara Balakrishnan 也在报告中指出,高绩效企业 / 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野心的高度,他们的 AI 战略并不止步于效率提升,而是试图重塑整个业务模式。

在他看来,成本导向思维正在限制 AI 的潜力,真正能够规模化使用 AI、并持续获得生产力提升的企业,往往也正是那些把 AI 当作增长与创新引擎、拥有清晰变革叙事的团队。

当然了,高绩效 AI 组织的成功也并非偶然。

麦肯锡从战略、技术、人才、数据、运营五大维度梳理出近 20 项 AI 最佳实践,结果发现一个显著差异:

AI 绩效越高的企业,几乎在每一项实践上都做得更早、更深入。

比如,在战略层面,高绩效企业中有 60% 已绘制明确的 AI 路线图(一般企业的一半)。

在组织执行层面,它们不止停留在 " 用 AI 试试 " 的阶段,而是主动重写业务流程,将 AI 嵌入前线流程与系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追求 " 快速试错 - 持续迭代 " 的落地节奏。

AI 红利并不平均,它更像一场结构性机会,属于那些愿意打破流程重做一遍的人。

AI 岗正在吃掉所有招聘预算

AI 正在改写的不止是企业的业务流程,还有员工的生存逻辑。

麦肯锡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32% 的受访企业预计员工总数将下降,仅 13% 预计会上升,多数则认为 " 总体变化不大 "。

看似平稳的数据背后,是组织架构的悄然重构:" 裁得动的被裁了,裁不动的正在学习 AI 技能。"

被替代的,是重复性强、创造力低的岗位;而被紧急招聘的,是那些能驾驭 AI、驱动新能力的关键角色:

软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AI 产品经理、Prompt Engineer、AI 伦理与合规专家……这些原本 " 偏技术 " 的岗位,正从边角料变成招聘主角。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 AI 人才分化也越拉越大。

大企业在 AI 相关岗位的招聘比例,是中小企业的两倍。

有资源、有预判的大公司正在加速囤人,而人力紧张的小组织,则被迫经历一段 AI 转型的空窗期。

人才结构的变化背后,其实对应着另一个关键词:风险承压能力。

麦肯锡的调研显示,在所有 AI 相关的负面后果中," 结果不准确 " 是企业遇到最多的问题,有 30% 的组织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遇到过一次该类风险。其次是 " 解释性不足 " 和 " 个人隐私问题 "。

不过,真正令人关注的是另一组数据:

在所有 AI 风险治理行为中,最积极的仍然是那批高绩效 AI 组织。

他们在 " 知识产权侵犯 "" 合规问题 " 等关键风险上,既是遭遇者,也是最早进行防御部署的群体。

这一点,麦肯锡全球高级合伙人 Alexander Sukharevsky 给出的解释非常到位:

正因为他们用得更深,用得更激进,所以风险也来得更快、更集中。

这并不是坏事。

这些 " 高绩效组织 " 通常部署了比其他企业多两倍的 AI 用例,意味着他们往往是在关键任务场景里使用 AI。

比如涉及隐私的数据流、核心业务流程的优化、员工、客户交互的自动化等等,这些环节天然就要求 " 高风险承受力 + 高执行效率 "。

这也给尚在探索阶段的企业一个提示:

真正高绩效的组织,反而是那些目标明确、策略清晰,能在创新中解决问题的团队。

只有当 AI 被当作 " 业务变革引擎 " 而不是 " 省人工工具 ",它才能带来可衡量的长期价值。

  —— · END · ——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麦肯锡 起跑线 ai时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