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到两家大厂出来的创业者风头正盛:" 一个是大疆,另一个则是地平线。"
正如一位 FA 朋友感慨,尤其当下具身智能,冒出了不少地平线前员工的身影。
最新一幕,则是无界动力完成首轮 3 亿元天使融资,由红杉中国、线性资本领投,高瓴创投、地平线、华业天成、钟鼎资本、BV 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跟投。身后创始人兼 CEO 张玉峰,曾任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
悄然间,地平线系创始人火了。一位 VC 朋友打趣:" 只要地平线的技术员工传出创业风声,很快就能收到投资机构的 TS。"
告别地平线
他们正排队宣布融资
风一吹过,来自地平线的种子飘向四面八方。
时间回到十年前,彼时还在百度工作的余轶南,顶头上司是他在读博期间结识的余凯。后者一句 " 我们一起去做个 AI 芯片吧?",就把他从科技大厂带到了创业公司地平线。
在地平线的 9 年时间里,余轶南从技术人员变成产品线负责人,最终担任地平线智能驾驶总裁一职。他曾在媒体采访中感慨:" 这一路我点的 ‘技能树’又多又杂,财务、法务、供应链、谈判、喝酒,全链条。"
但在余轶南心中一直都有个机器人梦。直到 2024 年末,他对地平线同事宋巍说了一句类似的话:" 走吧,我们一起去做机器人。" 两人拉上时任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的赵哲伦,正式成立维他动力,成立至今已完成多轮融资,地平线还参与了种子轮。
追随余凯来到地平线的百度老同事不少,其中就包括单羿和都大龙,两人都是地平线前十号员工。前者曾担任地平线 ADAS 应用 FPGA 技术方向负责人,后者曾是地平线算法总监。
2016 年,单羿和清华电子工程系教授汪玉、校友姚颂等人创办深鉴科技,并在 2018 年被美国半导体巨头赛灵思以 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随后,赛灵思又被 AMD 收购,单羿也开始担任 AMD 集团副总裁,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希望能亲身参与到通用人工智能中去。鉴智机器人由此诞生,单羿和都大龙分别担任 CEO 和 CTO。
鉴智机器人与地平线之间渊源颇深。与 " 地平线机器人 " 如出一辙,鉴智机器人这个名字也寄托了智能驾驶到机器人的愿景。同时,地平线还是鉴智机器人的早期投资方之一,曾在天使轮、Pre-A 轮和 Pre-B 轮中连续加注。前不久,四维图新拟通过现金增资 2.5 亿元,以及转让图新智驾 100% 股权方式对鉴智机器人进行战略投资,交易总额高达 18 亿元。
就在单羿第一次创业被收购的同一年,王丛离开了自己创立的一家 AI 公司,加入了地平线。2020 年,他接手了 AIoT 团队,这一年也被视为地瓜机器人创立元年。秉承着余凯在地平线一直强调的:" 在没有人竞争的地方竞争 ",王丛和团队将目光瞄向机器人赛道,2022 年部门也更名为 " 机器人事业部 ",并在 2024 年正式独立为地瓜机器人。
今年 5 月,地瓜机器人宣布完成 1 亿美元 A 轮融资,由高瓴创投、五源资本、线性资本、和暄资本、九合创投、Vertex Growth、砺思资本、敦鸿资产、沸点资本、梅花创投、黄浦江资本等机构共同参投。
这份名单不止于此:后摩智能创始人吴强、智往未来创始人孙浚凯、无界动力创始人张玉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地平线系创始人。
余凯带出来的人
提到地平线,就避不开背后的灵魂人物——余凯。
出生于 1976 年,余凯是地道的江西南昌人。他本硕毕业于南京大学,又来到慕尼黑大学,并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公司和美国 NEC 研究院工作。2012 年,他回国加盟百度,组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并担任常务副院长,而院长正是李彦宏。
直至 2015 年,39 岁的余凯决定离开百度投身创业,在北京正式创立地平线,研究方向聚焦于车规级芯片。
至今,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量产出货量突破 1000 万套,覆盖超过 400 款车型,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HSD 也已获 10 余个车型定点。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线在去年 10 月正式登陆港交所,最新市值近 1200 亿港元。
无论是地平线内部员工,还是离职创业的前高管,亦或是接触过的投资人,对余凯都有一个亲切的称呼 " 凯哥 ",他用的微信头像还是关羽。在跟他相熟的人看来," 凯哥用人、识人、团结人的能力非常强,是一个‘江湖气’很重的人,善于‘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除了 " 江湖气 ",余凯对于 AI 的深刻洞察,无不影响着每一个从地平线走出的人。
单羿此前在与投资界的交流中表示,余凯战略思维非常超前且独到:其一,要有落地场景和实际应用,才能实现商业和技术的闭环;其二,要软硬结合协同优化,才能打破算法、算力、数据之间阶段性的制约。
这对单羿从地平线离开后的创业有很大的影响。" 凯哥多次说过,‘业务要聚焦,竞争优势要集中力量打透’。所以鉴智从创业之初,就集中力量聚焦于‘辅助驾驶乘用车市场’,以性价比实现业务突围。"
一直以来,BV 百度风投投资副总裁崔轲迪密切关注着地平线系创业者," 凯哥当之无愧是过去 10 年这一批创业者里的翘楚之一。" 在他接触中,这些从地平线走出来的创业者会从余凯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然后用在自己创业公司中。
此外,地平线在这些企业初创时期,也不仅仅只是扮演天使投资人角色。地瓜机器人内部人士对投资界透露," 凯哥给地瓜团队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也会给到地瓜很多的行业资源以及战略指导。"
更重要的是,由于地平线天然的影响力,这些地平线系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会得到投资人重点关注。
过去几年,和暄资本总裁兼管理合伙人张梦涵既投出地平线,又出手多位出身地平线的创业者。在他的印象中,余凯在地平线内部一直强调,任何部门、业务的负责人,都要具备能够独立完成商业闭环、搞定客户的能力。" 所以地平线出来的人才创业,都有非常强的‘单兵作战’能力。" 和暄资本创始人、CEO 项与秋也补充,这种 " 带职业生涯积累的资源去创业 " 的模式,让整个硬科技创业的试错成本降低。
中国工程师红利大爆发
放眼望去,中国科技江湖从来都不缺少门派。曾几何时," 百度系 " 是大厂创业者最典型代表,这里曾走出中国自动驾驶的半壁江山。
例如余凯,在创业之前就已在百度任职多年;刚刚登陆港股的文远知行,身后的掌舵者韩旭,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还有同一天在港股上市的小马智行,两位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二人都曾在谷歌任职,后在百度相识,最终联手自动驾驶创业。
" 华为系 " 已经不用赘述。智元机器人的稚晖君,本名彭志辉,2020 年入选华为 " 天才少年计划 ",如今出任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及 CTO;智元背后还有一位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他同时担任智元机器人的董事长和 CEO;而缔造今年国内具身智能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的它石智航,创始团队包括则前华为车 BU 自动驾驶 CTO 陈亦伦、原华为 " 天才少年 " 丁文超。
今年,另一支创业群体爆红—— " 大疆系 "。
深圳 3D 打印 " 隐形冠军 " 拓竹科技,由前大疆工程师陶冶创办,核心团队成员也大多来自大疆。正浩创新创始人王雷,也是在博士毕业后进入大疆,曾创立大疆电池研发部。王兴兴也曾在大疆工作一段时间,直到 2016 年拿到第一笔投资才有了后面宇树科技的故事。
这一幕幕背后,实际有着一个共同的逻辑——中国正从 " 人口红利 " 转向 " 工程师红利 "。如此充足的理工人才储备,正在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的优势。
记得高瓴创投团队此前对投资界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工程师红利,同时越来越多顶尖 AI 科学家、机器人专家选择创业。" 基于中国在人才规模、高效完备的供应链、大规模可验证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我们相信中国市场可以跑出领先全球的企业。"
这与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不谋而合。他认为,国家最强大的根源还是在于创新驱动,中国正在往这儿爬坡," 虽然没有了人口红利,但至少还有 20-30 年的工程师红利,中国现在发展最好的企业像华为、比亚迪、宁德、大疆等都享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工程师红利,这是我们的机会。"
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我们正在见证着,中国迎来技术人才创业的黄金时代。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1/55740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