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先志 4小时前
雷军和影视飓风,卷入舆论流沙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Are you OK" 雷军:" 不 ok"

最近雷老板真糟心了。憋了许久,实在忍不了连着三条微博怒怼断章取义,直接甩出四年前的完整演讲视频自证清白。一句 " 安全达标的前提下,设计得让人喜欢才完美 ",被营销号掐头去尾剪成 " 雷军直言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硬生生扣上 " 重设计轻安全 " 的帽子。

雷老板是真憋屈了。

在雷军之外,另一个顶流,B 站顶流影视飓风 Tim 又因相亲角切片深陷 " 傲慢 " 争议,17 分钟的整活视频被剪成 50 秒恶意片段,逼得团队放出完整素材 + 粉丝路透才勉强翻盘。

两大 IP 接连被切片折腾,全网都在骂 " 视频切片搞事情 ",但追完来龙去脉我却想说:这锅真不该让切片全背!

当年雷军靠 "Are you OK" 切片出圈,影视飓风靠高光片段涨粉千万,切片本是帮他们起飞的 " 流量功臣 ",如今却成了伤人的 " 舆论刀子 "。 问题从来不在工具,而在玩工具的人,更在所有企业和大 IP 都该深思的:流量到底该怎么用,才能不翻车?

切片:从功臣到 " 背锅侠 "

先声明:那些恶意切片的操作,我骂得比谁都狠,但账得算对人。切片本身没长脑子,是用它的人揣着坏心思。更有意思的是,当年帮这两位站稳脚跟的,恰恰也是切片。

雷军当年的出圈名场面,谁没刷到过?2015 年小米印度发布会,他那口带着湖北口音的 "Are you OK",被网友剪出来配上魔性 BGM,成了全网疯传的玩梗素材。那段切片没扭曲原意,就是单纯放大了幽默瞬间,不仅没让雷军掉价,反而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个 " 接地气、不端着 " 的企业家。

后来雷军干脆顺势而为,把这句话做成开机铃声,还推出同款 T 恤,直接把切片流量变成了品牌热度。包括后来 " 押上人生全部声誉造车 " 的名场面切片,也是靠着直击人心的片段传播,让小米造车的决心被更多人看见,那会儿没人骂切片,反而夸它 " 精准捕捉高光 "。

说到影视飓风的崛起,切片同样功不可没。

2019 年之前,他们还在靠接广告谋生,直到后来拍 " 打铁花 ""C919 首飞 " 这些高质感内容,粉丝才从 20 万冲到 45 万。而这些内容能破圈,靠的就是网友自发剪辑的精彩切片:1600 度高温下的打铁花特写、C919 首飞的珍贵瞬间,被剪成短视频后在全网传播,很多人都是先刷到切片,才去 B 站看完整长视频,慢慢成了他们的粉丝。可以说,早期正是靠着这些正向切片的二次传播,影视飓风才从小众测评团队,变成了全网 4000 万粉丝的顶流。

可谁能想到,当年的 " 功臣 " 如今会变成 " 背锅侠 "。雷军四年前谈小米汽车的发言,明明花了快二十分钟扒安全技术,从车身钢材强度讲到防护气囊配置,翻来覆去强调 " 安全是底线 ",最后才笑着补了句 " 安全达标的前提下,设计得让人喜欢才叫完美 "。

结果营销号一剪,前面所有安全干货全没了,只留下 " 好看也很重要 ",还硬改成 " 雷军直言: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标题标上 " 小米重设计轻安全 ",逼得雷军翻出四年完整视频逐条澄清,这事儿冤不冤?

影视飓风 Tim 的遭遇更让人心疼。他那条相亲角视频,本是 17 分 17 秒粉丝 Q&A 里的 " 整活环节 ",现场按流程办了场地申请,工作人员也亮了身份,Tim 全程自黑 " 工资不高、天天加班 ",还求阿姨们给介绍对象,明眼人都能看出是互动娱乐。

可 50 秒的切片一出来,拍摄背景、自黑语境全没了,只保留他站在人群里的片段,配上 " 顶流微服私访、看不起普通人 " 的文案,硬是把一场整活变成 " 阶层对立 " 争议。那些营销号明明看到了完整内容,但他们选择了最有冲突感的片段剪辑。

更气人的是侵权问题。当年正向传播的切片多是粉丝自发创作,带着善意,可现在的营销号切片,几乎没几个获得版权方授权,纯属 " 拿来就剪、发了就赚流量 ",踩了法律红线还理直气壮。还有些更过分的,不光剪片段,还自己加字幕、拼素材,把中性内容往极端引 —— 流量到手,哪管给别人造成多大困扰。

乱象:流量歪风与语境失守

但是也不能把问题都归罪于视频切片。当年它能帮雷军和影视飓风出圈,现在却让他们遭反噬,核心不是工具变了,而是背后的流量逻辑和传播环境彻底跑偏了。

营销号的 " 流量至上 " 心态,已经歪到没边了。当年的切片是 " 放大高光 ",现在是 " 制造冲突 "。这些账号吃准了大家刷视频没耐心看完整内容,专挑最容易引发争议、最极端的片段下手,哪怕扭曲原意、编造细节也无所谓。就像 Tim 事件里,有营销号明明知道现场是红娘而非普通阿姨,却故意编造 " 他欺负摆摊阿姨 " 的细节,就因为 " 阶层对立 " 比 " 顶流整活 " 更有流量,能让更多人跟风骂、跟风转发。这种为了流量毫无底线的操作,才是乱象的核心。

平台算法也在 " 推波助澜 "。我真的想吐槽一句:现在的算法,简直是恶意切片的 " 帮凶 "!算法只认互动数据,不管内容真假 —— 越有冲突、越极端的内容,评论转发越多,算法就越给推;而那些澄清事实的完整视频,因为节奏慢、冲突感弱,反而没多少人看。

当年雷军 "Are you OK" 的切片是正向幽默,互动数据好是因为大家觉得有趣;现在恶意切片的高互动,全靠制造焦虑和对立,算法却照单全收,形成 " 越极端越流量 " 的恶性循环,最后受伤的只有被断章取义的创作者和被误导的观众。

还有传播语境的彻底失守。

过去雷军的玩梗切片,保留了 " 真实、幽默 " 的核心语境;影视飓风的高光切片,也没脱离 " 专业、震撼 " 的内容基调。可现在的恶意切片,专干 " 掐头去尾 " 的勾当。雷军多年来一直强调小米的技术和安全,影视飓风在 B 站的风格就是 " 接地气、爱整活 ",这些老粉都懂的背景,在切片里全被剥离了。

而且不同平台语境差异极大:B 站了解 Tim 的用户觉得没问题,但切片传到其他平台,新观众没这个认知,就把 " 自嘲 " 当成 " 傲慢 ";科技圈的人知道雷军说 " 好看重要 " 的潜台词是 " 安全已达标 ",普通网友却会误解 " 他不重视安全 ",这种语境错位,让恶意切片有了可乘之机。

破局:工具无罪,用者守规

但说真的,视频切片本身绝不是洪水猛兽。当年它能帮优质内容出圈,现在也能,比如罗翔老师等博主的长视频,被合规切片成知识点合集,反而让更多人学到东西;有些电影综艺的精彩片段,也能吸引观众看完整版。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一棍子打死切片,而是让用它的人守规矩、让行业有规范。

对于创作者,与其害怕切片,不如提前做好 " 防护 "。发布重要内容时,关键信息多强调几遍,或者在视频里标注核心前提,让营销号没那么容易断章取义;遇到恶意切片时,别慌也别忍,赶紧放出完整素材、官方澄清,就像雷军和影视飓风那样,大多数网友还是愿意相信事实的。

相对平台,别光想着赚流量,该管的得管!明确切片的 " 合理使用 " 标准,要求所有切片必须标注原作者和来源,没授权的商业切片直接下架;优化算法,别再只推强冲突内容,给客观完整的信息多一点推荐权重。当年正向切片的传播,靠的是内容本身的价值,现在平台该做的,就是让 " 有价值的切片 " 活下去,让 " 恶意切片 " 没市场。

同时对行业来说,也该完善合规框架了。明确切片的授权机制,商业用途必须获得版权方许可;多搞点案例普法,让大家知道什么是 " 合理使用 ",什么是侵权。别让当年帮人出圈的 " 流量密码 ",变成现在伤人的 " 舆论刀子 "。

说到底,平台只是个中性工具,当年能帮雷军和影视飓风积累口碑,现在却引发争议,核心是使用者的意图变了、行业的规范松了。它能成为传递优质内容的桥梁,也能被用来制造舆论乱象,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守住 " 客观真实 " 的底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雷军 小米 高光 c919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