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飘飘了吗 4小时前
上综艺催生,别人翻车她翻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路繁花 2》已被姐姐们玩成了《奇葩说》辩论赛现场。

姐姐们到牧民家做客,听到父亲因儿子不愿结婚发愁,希望孩子早点成家。

众人先是七嘴八舌地劝慰,说年轻人有自己想法,庆奶从经济角度打圆场,儿子正在创业阶段,结婚生子的事往后放放压力更小。

这时何赛飞开口了,以 " 老同志 " 自居,说这位爸爸的心情,不光代表了中国式家长,还代表了全人类。

丁克族刘嘉玲立马反驳:等等,怎么就代表全人类了?

于是乎,一场关于催婚催育的辩论赛就此展开。

正方辩友何赛飞:生命就是要这样繁衍延续的,你不生我不生,那怎么有下一代呢?

反方辩友刘嘉玲:爱生谁生,不能强求大家按固定的流程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想照着别人的想法过自己的日子。

在回怼催生的话术已经普及的当下,大家正要指责何赛飞这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过于陈腐,结果一看——

何赛飞的儿子随母姓,原来传的是自己的宗,接的是自己的代。

啊,那没事了。

这不扒不知道,一扒更有趣。

网友翻出何赛飞早年的一段采访,发现她居然还是个 " 双洁党 ",对恋爱的要求更是惊人,得知当时的男友曾经谈过恋爱,她直言不讳," 一下就倒胃口了 "。

本来对他挺满意的,但一想到他过去和别的女孩好过,她就忍不住无限想象,难以释怀——

怎么可以在我之前接触过别的女孩呢,怎么可以握过别的女孩的手呢,这无法容忍。

鲁豫演我

网友锐评:此可谓传统激进派。

——表面上守旧传统,但实际操作却绝不亏待自己。

翻译过来就是走男性的路,让男性无路可走。

这番宣言属实用魔法打败魔法,大家现在视传统观念如洪水猛兽,但当这些传统观念一视同仁地降临在男人头上,大家只觉得痛快。

痛快归痛快,这种感情洁癖本质上是从一而终的隐性要求。只不过传统那套一生只爱一个人的蓝图,总是单方面束缚女性忠诚,对男性则宽容甚至纵容。

所以传统这事吧,得两看,它并非理念过时,而是执行起来不公平罢,如果女性也能享受到,那传统的做法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因此,细品何赛飞的婚恋观,确实能触摸到一种认真的、属于旧时光的质地。

她多次坦言自己是个传统的人,对感情的依恋、对丈夫的情感寄托,比一般的女孩要深要强。在她看来,理想的婚姻必须稳定,绝不离婚是她不可动摇的底线。

所以当年,她选择了一个木讷、不善言辞的男人,而非另一个更风流、更浪漫的追求者。

在向往稳定关系的人的眼中,浪漫与花心的界限总是模糊的,踏实的才是能好好过日子的良配。(此处特别提醒:车崇健那种不算)

正是这种对稳定的执着,让何赛飞将爱情视作神圣之地,她才无法接受自己不是男友的初恋。这与其说是占有欲,不如说是她对理想爱情的一种执拗。而最终让她放下执念的,并非对原则的妥协,而是她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同样的珍视。

当大家为何赛飞贴上 " 传统激进派 " 的标签,津津乐道于她让儿子随母姓、" 女主外男主内 " 这些看似反传统的选择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那就是何赛飞本无意颠覆传统秩序,只是在个人境遇与事业需求的推动下,顺势活成了一种非传统的样貌。一些表面上的 " 激进 ",其实是她为应对现实困境而找到的折中方案,而背后多的是无奈与不得已。

为了心爱的演艺事业,她推迟了十年才要孩子;常年在外拍戏的常态,让她不得不长时间离家,不得不接受与孩子的时常分离,也不可避免地让她总是缺席孩子的成长。

作为母亲,她始终怀抱着深深的遗憾。她曾坦言,小时候孩子与日常相伴的爸爸更亲近,甚至在她风尘仆仆归来时,一度认不出妈妈。

在不必进组的日子里,她努力地回归普通的家庭生活,试图弥补那些错过的日常。

正是这些切身体验,让她清醒而无奈地说出:" 干影视这一行,就不要结婚和生孩子。结婚还好,但对孩子太不好了。"

对于女性而言在事业与家庭间寻找平衡就是伪命题,时而全力以赴地工作,时而全身心地陪伴,这种在两者的夹缝中不停游移与取舍,或许才是很多女性最真实的生存写照。

对何赛飞而言,这份挣扎背后还有着更为私人的情感根源。

何赛飞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母亲带走了姐姐和妹妹,唯独把她留给了父亲。这个被留下的选择,成了她难以释怀的心结。即便多年后功成名就,每当在采访中提及此事,她仍会情难自已,潸然落泪。

这种 " 弃猫效应 " 的创伤,往往会产生两种极端:要么恐惧亲密,要么执着于创造永不分离的关系。何赛飞显然是后者。

有意思的是,何赛飞之后遇上了一个投射了她内心对母亲复杂心结的角色——《追月》中的戚老师,她也凭此角摘得金鸡影后。

这位越剧名伶早年为了艺术理想选择远离子女,待到功成名就时,却与孩子们形同陌路。

一开始,何赛飞并不想接这个角色,因为她并不认同戚老师这样的母亲,一个母亲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呢。

这绝非一句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她内心深处积压了几十年,想问自己母亲的话。但正是这个让她本能抗拒的角色,最后却成了她理解母亲的桥梁。

当被问及最后如何接受这个角色时,何赛飞的回答是,女人都是不容易的。

因为实际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特别是当下作为母亲的女人,

因为人们对女性的要求不像从前那样,

生儿育女,把家里管好,

这个时代了需要女性也有自己的价值,

又要把孩子教育好。

但这两句话一说,有多么难呐。

站在女人而非女儿的角度上,何赛飞也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尽管拍摄过程中何赛飞逐渐学会接纳女性追求自我的正当性,但内心深处,她始终无法将女性与生育、育儿的天然职责彻底剥离。

对她而言,要理解一个为事业放弃家庭的女性,更容易的是,用男人的方式去理解戚老师。当一个人找到真正值得追求的事业时,其他一切都可以让步。

但也无意中暴露了她潜意识的认知,极致的事业追求,依然被她不自觉地归类为一种男性特权。

所以,她与母亲、与童年的和解,或许还是一场有限度的和解,她未能从女儿的立场上,真正释怀那份被放弃的痛楚,但至少,多年之后,何赛飞终于开始理解母亲当时的难处。

她能理解戚老师,还因为一种 " 人要做点什么,尤其是要为别人做点什么 " 的人生信条。

在何赛飞的词典里," 责任 " 始终是关键词。何赛飞自己对事业的追求,不纯粹出于个人野心,更多是被责任二字所驱动。

无论是出于对越剧传承的使命感接下《追月》,还是为基层戏曲工作者仗义执言,她总是将个人选择置于更大的责任框架之中。

这让她很难被简单归类,她既不同于完全固守传统的旧式女性,也不同于那些决然舍弃家庭的新女性。既不敢完全抛弃传统赋予的角色,又不甘心放弃新时代提供的机会。

这也道出了那一代女性的普遍境遇,虽一直被推着走,但未必清楚自己的方向,始终背负着无形的重担。

就像她回忆的那样,年少学戏时,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军事化管理下,个人意志总是让位于集体要求。

何赛飞第一次明确的反抗,是为了争取拍电影的机会。

彼时,她演完越剧电影《五女拜寿》,很多电影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因为是当家花旦,团里不放人,她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跑到烈士陵园去宣泄委屈与不甘。

后来等到团里戏越来越少,她才顺理成章地获得机会再次接触电影。

她形容自己的人生轨迹多是顺其自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目标,有事业就忙事业,事业稳定了就可以要孩子,有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

另一面,她又觉得自己始终停不下来,一种近乎 " 病态 " 的忙碌把她的生活填得满满的,一旦空闲就会感到时间被浪费,好像辜负了什么。

只有一直做事,才能不让乱七八糟的东西扰乱自己的心。

主持人一语道破,做这些不仅仅是给自己看,更重要的是给别人看。

其实这些看似矛盾却真实并存的特质,恰恰拼凑出一个完整而鲜活的何赛飞。她有着自己走不通的死胡同,也有着自己固执守护的坚持。

这些难解的东西,反而让她脱离了扁平的主义或标签,成为一个立体的、值得细细品读的人。

而围观何赛飞与刘嘉玲辩论,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两个带着各自人生阅历、试过错、活明白了的女性,在真诚地分享各自的坚持与困惑。

只是任何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带着各自人生境遇的表达,都不可避免地带着个人的局限与时代的痕迹。

但重要的从来不是判断谁拥有更正确的观点,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榜样或响亮的理论,而是更多这样真实、平等却充满生命力的交流。

辩论时,何赛飞与刘嘉玲在镜头前各执一词,言辞犀利。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但我不认同你。

可镜头一转,看着何赛飞模仿年轻爱豆做饭撒,刘嘉玲给出由衷的赞美。

观点上可以交锋,但是人格上绝对是互相欣赏。

催生辩论赛里,刘嘉玲在陈述完自己的立场后,也特意补充了一句,这都是我们的个人观念,不必影响你的选择。其实任何公共讨论最终都应该是开放的。

两人紧接着还来了第二把辩论赛,在催生话题上持传统立场的何赛飞,在男演员化妆的问题上却展现出极大的包容,认为年轻男演员为当下的审美趋势做出妥协无可厚非;

而坚持生育自由的刘嘉玲,在专业标准上反而显得保守,觉得男演员不化妆才好,能保有男性本来的魅力。

这恰恰说明,观点的流动恰如人生本身,一个成熟的个体不会被单一的标签束缚,在不同议题上,我们都可能成为保守派或革新者。

当话题转向年轻人的现实压力时,何赛飞谈及那些读了很多年书、找不到好工作、不得不啃老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言语间充满体谅和担忧,认为他们有着很多无奈,但这些无奈难以言说,尤其是在互联网上。

此时,刘嘉玲也频频点头,深表认同。

这正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不是一种声音压倒另一种,不是所有人的道路必须统一,而是不同的选择能够被看见、被尊重。

我们可以不认同彼此的选择,却依然能欣赏那个在自身局限中,依然活出光芒的、具体的、鲜活的人。

或许,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在聆听不同生命故事的过程中,获得面对自己人生的勇气,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路繁花》的姐姐们正是用自己的生命经验,给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女性可以活成任何样子,和而不同,艳而不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何赛飞 刘嘉玲 降临 翻译 鲁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