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天津市委宣传部指导的 " 青春华章 · 踏浪新质潮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天津开展。连日来,记者参观走访了天开园、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天津港、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南开大学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等诸多新质生产力孵化基地。
" 在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教师团队中,45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高达 67%,国家级人才占比超 70%。"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天津把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通过跨学科协同、产学研融合,让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景,一大批青年人才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调研走访中,记者看到了很多前沿性的创新成果。譬如,在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里,一台由 " 片上脑 " 操控的小车灵活避开障碍物,精准抓取目标物;在南开大学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手持紫外灯靠近钙钛矿薄膜,薄膜表面绽放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这些突破性的科研产品背后,是一个个以 "80 后 ""90 后 " 甚至 "00 后 " 为骨干的科研战队。在导师的带领下,天津高校构建起 " 学科 + 人才 + 产业 " 的新质生产力生成路径。青年学子们以青春智慧破解难题,用协同作战攻克 " 卡脖子 " 的技术关卡。

科研人员展示由 " 片上脑 " 操控的小车避开障碍物,精准抓取目标物品 (央广网发 文峰 摄)
今天,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让团队变成科研攻关的战队。什么是科研?科研是志同道合者、心怀 " 国之大者 " 的团队事业。在团队中,每一个青年人才都是重要拼图。而让团队形成强大科研战力的正是 " 将小我融入大我 " 的价值观,正是心怀家国的赤子情怀与担当精神。这种价值观和协作行动,既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气质和卓越追求。
透过一个个年轻的科研团队,我们更能理解 " 小我 " 与 " 大我 " 的辩证关系;将小我融入大我,是拓展生命宽度、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从纵向看," 小我 " 与 " 大我 " 的辩证关系,始终贯穿于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从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的家国情怀,到 " 功成不必在我 " 的境界担当,无数个体用行动诠释着:" 小我 " 是 " 大我 " 的基石," 大我 " 是 " 小我 " 的归宿,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才能在成就家国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从横向看,无论是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在田间地头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还是攻关前沿的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破解 " 卡脖子 " 技术难题;抑或是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敬业担当——每个 " 小我 " 的坚守与付出,都是国家发展蓝图中不可或缺的像素。
前不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天津高校的协同创新实践,到全国范围内的青年奋进身影,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以科技创新为翼、以家国情怀为魂,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活力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充分迸发。这份跨越校园与社会、连接个体与国家的青年合力,正是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生动写照,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央广网记者 文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央广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 小时报料热线 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 " 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 " 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