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周其实有好几件事情,都挺让我焦虑的。
首先,是关于孩子。这周孩子数学升班考试不太好,毕竟之前在数学这个学科付出了不少时间,所以这次还是有些沮丧的。
其次,是关于我的工作。领导安排了一个新的事情,打算 26 年启动。具体细节不说了,总的来说就是,干好了,大家都会很好,干不好就很消耗我在公司辛苦储备下来的能力信任值。
在职场久了的人都知道,最好的发展机会,其实就是已经铺好路给好资源,就等着自己去插旗的机会。
但我手头的这件事并不是,反而挑战重重。
最后,是关于我自己的这摊事。虽然读书营明年一月份正式开始,但是现在入群的人数已经很多,这份信任让我感动,也让我有压力,这段时间我密集打磨自己的读书营输出内容。
烧脑,天天烧脑。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所以我的大脑警报响了:是时候启动我多年来修炼的 " 反焦虑 " 模式了。
一
焦虑的本质是情绪影响了理性。
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本质上都是自己的 " 观点先行 "。
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出牌方式。
但是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很突如其来以及复杂,所以很多时候没法明辨内心,回顾初心。
但越是遇到困难的事情,越需要去尽早调动自己的 " 底层逻辑 "。
冷静下来思索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真正看法。
比如关于孩子教育,我的底层逻辑就是,我会尽量给孩子最多的资源支撑,尽我所能去引导,但我不会对结果有过多要求,也会尊重他作为个性化的存在。他不必因为我是妈妈,就完全认可我的观点主张,而我的首要功能是给予深刻的爱和恒久的支持。
在底层逻辑之上,人才会产生具体的观点。
二
如何在调动底层逻辑之后,产生具体观点和做法?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一个孩子如果学习不好,最难受的是谁?
是他自己。
要承担学习不好所带来的后果的人,也是他自己。
但是家长面对孩子不好成绩的时候,往往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会去指责孩子,逼迫孩子。
孩子会承担双重的难受:为自己难受,害怕父母责骂。
说实话,孩子没考好,我肯定下意识的、本能地会不开心,因为我的虚荣心被打击了,我的期待被打击了。
所以,因为我及时调动了 " 底层逻辑 ",所以我很快就可以转变我的想法,回到我的初心。
这个时候我会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 " 成绩 " 这个敌人,而不是把孩子当敌人去搞。
以下是我和我老公的对话,这周末打算陪熊熊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我老公本科时候在北理工学数学,我则靠高考前的最猛的题海战术把数学高考分拉到 140,我们会尽力传授给孩子我们的经验和心得,告诉他我们曾经的努力。
但是结果如何,在他,不在我们。
路还长,慢慢来。就算最后结果不好,又如何?我们一家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都能好好生活。
三
再说说工作的事情。
职场里有躺在功劳薄上的人,但前提是有功劳;也有一直开疆拓土,虽败犹战的人。
大部分在企业工作的人,就是要创造价值,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市场是真实的、残酷的,也是充满了无限创新和机会的。
我工作的主张是,尽力持续创造真实的价值。
我的价格要和我的价值匹配。
那怎么能有价值呢?
无非就是,能给公司赚钱、或者能给公司解决问题。
所以,但凡一件事情可以满足这两个中的一个,我都会去做。
至于是否容易做、是否有足够的回报、是否能给我个人贴金,是我第二层次考虑的问题。
说句直白点的话,行业的圈子就这么小,你做的到底如何,都是有口碑的。骗得了一次骗不了三次。
我要为我的职场寿命考虑啊。
所以,按照这个底层逻辑,我明年工作这个事情,就该干。
所以我不会左思右想,把本就有限的精力放在没用的内耗上。
四
适当的焦虑是有好处的,正是因为人类始终存在生存和发展的焦虑,才能不断进步。
但是,焦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而不是为了一直焦虑下去。
人与人之间,是应对焦虑的模式的较量。
对很多人来说,焦虑是他们应对事情的自然而然产生的模式。
因为去焦虑是比解决问题要容易很多的。
毕竟,如果你要解决问题,要成事,就要付出实实在在的时间、心血。
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地付出,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但是,焦虑的话,你只要在那光坐着,就可以了。
焦虑和逃避其实是双兄弟。
焦虑的人没有在真正解决问题,反倒很容易逃避问题。
焦虑状态下,也激发不出真正的正能量、创造力和持久力。
能尽快意识到自己的焦虑状态,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五
焦虑一旦占领高地,人就会变得愚蠢。
破局的方式,就是人要学会动用自己智力去思考。
用理性、用心思、用头脑,去把焦虑给溶解掉。
在更多的事情上,试图建立自己的 " 底层逻辑 "。
真正有效的底层逻辑,不会受到外在各类杂音的影响,很难被客观节奏打乱,而是会让人更加从容坚定选择自己的路。
年底了,大家可以尝试列一份属于你自己的 " 底层逻辑清单 ",尽量写下来,比如:
1. 我如何看待工作?工作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2. 我如何看待个人成长这件事?人需要在哪些方面成长?
3. 我如何看待感情和各类关系?我喜欢什么样的感情?
4. 我如何看待教育孩子这件事?我的目标是什么?
5. 我如何看待一些基本品质,比如人是否要勇敢,善良,等等?
6. 我如何看待时间管理?安排生活的原则是什么?
7. 我如何看待身体健康这件事?我可以付出什么努力来维持健康?
8. 我如何看待赚钱?我如何看待消费?我喜欢什么样的消费 ......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列。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理清自己杂乱的思绪。
如果你在明确 " 底层逻辑 " 的过程中,多进行高质量阅读,则非常可能建立更理性更长久更美好的逻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