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工业历经机械时代的流水线革命、电动时代的能源迭代,终于迈入智能化重构的深水区。2025 年 11 月 20 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启境的正式亮相,不仅宣告了华为乾崑 " 境 " 系列的开篇,更以 " 科技巨头 + 传统车企 " 的深度共创模式,为行业呈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全新范本——它既带着华为 30 余年 ICT 技术沉淀,又承载广汽数十年制造底蕴,誓要打造一款 " 造型、安全、智能、操控全满足 " 的 Dream Car,填补高端年轻市场的长期空白。

回溯汽车工业百年历程,三次重大变革勾勒出清晰的进化路径:福特 T 型车以流水线实现汽车大众化,丰田精益制造定义低成本高品质标准,特斯拉 Roadster 则重启纯电时代。如今,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 50%,电动化成为既定事实,智能化正成为下一轮变革的核心赛场。
在此背景下,华为乾崑与广汽的携手应运而生:2024 年 11 月双方签署深化合作协议,2025 年 3 月华望汽车技术公司成立作为合作载体,9 月启境品牌正式官宣,短短一年间完成从战略绑定到品牌落地的全速推进,背后是双方高层的战略共识——任正非倡导的年轻化科技方向,与广汽布局高端智能汽车的愿景高度同频。" 启境 " 之名由任正非提议,寓意 " 开启新境界 ",既暗藏突破新生的品牌态度,也精准契合了年轻群体对科技潮流与品质出行的双重追求。

不同于行业常见的 " 技术输出 + 制造代工 " 浅层合作,启境与华为乾崑构建了 " 合署办公、同频同步、共同决策 " 的深度共创生态,这成为其 "1+1>2" 竞争力的核心底色。组织层面,双方团队全面合署,华为乾崑深度嵌入产品定义、研发、测试、营销全链条,从造型设计到底盘调校,从质量验证到上市推广,均实现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的协同;流程层面,启境直接导入华为沉淀数十年的 IPD(集成产品开发)与 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体系,以标准化流程保障质量与效率,确保 " 做正确的事 " 与 " 正确地做事 " 并行;资源层面,华为不仅输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全栈智能技术,更开放米兰美学设计研究所资源,而广汽则贡献底盘调校、制造工艺等核心积累,形成 " 软件算法 + 机械素质 " 的双重优势。

这种合作模式的先进之处在于,它化解了科技公司与传统车企的文化壁垒——即便讨论中出现 " 拍桌子、甩门而出 " 的激烈碰撞,最终也能以 " 用户为中心 " 达成共识,正如底盘调校的争执最终转化为 " 机械硬件 + 软件算法 " 的完美融合,让车辆实现 " 跑得稳、刹得准、转得灵 " 的顶级表现。
产品层面,启境瞄准了当前高端市场的核心痛点:年轻用户既渴望个性动感的造型,又不愿牺牲实用空间;既追求极致驾控乐趣,又看重乘坐舒适性;既需要顶级安全保障,又期待领先智能体验,而市面上多数产品往往只能 " 二选一 "。

为解决这一 " 妥协困境 ",启境团队死磕每一个细节:造型上,通过重新设计底板、座椅、悬挂系统,选用大规格轮胎提升轮心,在车身降低 3 厘米的同时保障头部与脚部空间,打造出 " 蓄势待发的跑车姿态 ",打破了电车 " 要么臃肿要么局促 " 的设计魔咒;智能上,全栈搭载华为乾崑方案,起步即配备 L3 级智驾架构,并非炫技而是为用户夺回 " 看风景的自由 ",鸿蒙座舱还暗藏 " 城市胶囊 " 彩蛋,通过人机工程优化与智能交互设计,为通勤午休、亲子等待等场景提供静谧舒适的私密空间;安全上,以广汽 200 万新能源用户品质积累为基础,叠加宁德时代尖端电池技术与华为 144 项安全设计要素,电池进水测试达到国标 96 倍、盐雾测试达国标 5 倍,更首创 " 四纵横耐久测试 ",在极端工况下验证万无一失的安全性;驾控上,通过华为数字底盘引擎打通三轴控制,融合广汽 1100 余项零部件级调校经验,实现了驾趣与舒适的黄金平衡。

作为华为乾崑 " 境 " 系列首个落地品牌,启境的战略意义远超一款产品的推出。从行业层面看,它开创了科技大厂与传统车企互生共赢的新范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生态协同下的全链条共创,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从产业层面看,它印证了 " 电动化是起点,智能化是核心 " 的行业趋势,华为乾崑将 ICT 技术转化为移动智能体,广汽将制造底蕴转化为产品质感,二者的融合正在打破 " 中国智造大而不强 " 的魔咒,正如靳玉志所言," 中国是工业品类最齐全的国家,但我们需要较真精神,把每个品类做到世界第一 "。

2026 年 6 月,启境首款 " 华系最美猎装轿跑 " 将正式上市交付,后续还将推出第二款新车。这款承载着行业变革期待的产品,不仅是华为乾崑智能化愿景的落地,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 " 跟随 " 到 " 引领 " 的一次重要尝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