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5 日消息,最近关于西贝的新闻热度又再度热了起来。
又在今天,西贝品牌顾问华杉一句 " 西贝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 ",又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再加上近期的员工涨薪、菜品降价,一连串操作让不少人看得眼花缭乱。

图源:微博
两个月前,罗永浩一条吐槽微博引爆了舆论,说西贝 "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这话一出口,瞬间戳中了大家对餐饮业透明度的痛点,毕竟谁也不想花大价钱吃加热菜。
一开始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得挺强硬,还开放后厨让大家参观,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暴露了食材保质期过长的问题,比如儿童餐里的西蓝花保质期居然达两年,被网友调侃是 " 自杀式公关 ",直接导致门店收入短期下滑超 200 万元。
回到今天,品牌顾问华杉站出来力挺西贝,说它是 " 中国餐饮业的天花板 ",对顾客和员工都诚心诚意,却遭人算计陷入舆论漩涡。
怎么说呢,小雷理解品牌方维护自家客户的心情,但把舆论风波完全归为 " 被算计 ",多少有点回避问题的意思。
毕竟罗永浩的吐槽虽然直接,却也戳中了西贝定价偏高、预制菜使用不透明的痛点,这其实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全怪外部声音找茬。
西贝这一个月里的一系列操作,更是让小雷看不太懂。
11 月突然宣布给全员平均涨薪 500 元,同时全国近 40 道菜品降价 5%-20%,新店还出现了排队现象。

有新闻记者特地找西贝员工聊了聊,他们证实涨薪是真的。
但小雷心里多少有点打鼓,涨薪当然开心,但就怕只是短期安抚,要是后续经营没跟上,说不定还会降回来。有不少网友们关心的是福利能否持续,而不是一时的暖心举措。
在我看来,这次涨薪 + 降价的组合拳,与其说是以人为本的温情行动,不如说是西贝的危机应对大招。
一方面,涨薪能安抚因舆论压力受委屈的员工,毕竟之前有员工接到过辱骂电话,设立委屈奖再加上涨薪,确实能稳定团队情绪;另一方面,降价是为了吸引客流,提升翻台率,避免陷入越贵越没人吃,越没人吃越难经营的恶性循环。
西贝的经营思路很清晰,用短期利润换取现金流和团队稳定,应该是有借鉴海底捞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但人力成本从 25% 升至 30%,长期下来对企业也是不小的考验。

图源:西贝
关于华杉说的被人算计,我倒觉得有点夸张。
餐饮行业本来就该接受消费者监督,预制菜不是不能用,但至少要做到透明化,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西贝一开始的强硬回应,反而让大家觉得企业缺乏自省意识,后来的道歉和调整,其实是不得不做的补救措施。
涨薪降价确实能挽回一些口碑,但消费者真正在意的,还是菜品质量和性价比。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食品安全和透明度,与其花心思应对舆论,不如把功夫下在产品和服务上。
小雷认为,西贝这波操作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至少没有一味逃避问题,而是通过调整策略积极应对。
但我们也没必要被 " 民族企业担当 "" 以人为本 " 这类标签带偏,理性看待企业的商业决策才是关键。涨薪能否持续,降价会不会影响菜品质量,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能做的就是用钱包投票,选择那些真正性价比高、让人放心的餐厅。
最后,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你会因为西贝涨薪降价就重新光顾吗?对于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你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