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 股各大行业的头部公司,集体开启港股探险。这次,终于轮到了服装行业巨头、中国男装老大——海澜之家。
2002 年,海澜之家横空出世,以 " 男人的衣柜 " 行走江湖,代言人从印小天、林更新到周杰伦,连续 10 年稳坐 A 股男装头把交椅。
如今,海澜之家已不止 " 男人的衣柜 ",而是 " 全家的衣柜 ",不仅推出职业女装品牌 OVV、快时尚品牌黑鲸,收购童装品牌英氏 YeehoO,代理国际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海德 HEAD,做大服装定制业务,还跟京东合作搞起了新业态城市奥莱。
品牌多元化与门店扩张,暂时稳住了海澜之家的规模,但经营效率下降,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库存危机等,正在侵蚀这家服装巨无霸的盈利能力。
2020 年开启二代接班后,新任掌舵者周立宸,正在带领海澜之家,用 " 年轻化 " 和 " 国际化 " 破局。这两剂猛药,能否重启海澜之家?
从男人的衣柜,到全家的衣柜
海澜之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不同年代的人,给出的答案绝对不尽相同。
2002 年,周建平创立男装品牌海澜之家,在南京中山北路开出第一家门店。次年,海澜之家推出 " 男人的衣柜 " 概念。
那几年,印小天踩着妖娆的步伐,念出了那句 " 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 ",成为中国品牌定位中的经典案例。
自此," 男人的衣柜 ",正式闯入都市中年男性的视野。2008 年,海澜之家 GMV 突破 10 亿元,到 2013 年达到 120 亿元,2014 年正式成为中国男装老大;目前,海澜之家仍是中国唯一收入破百亿的男装品牌,市场份额超过 2-5 名的总和。
周建平也知道,只做男人的生意,远远不够。男性消费者,品牌忠诚度高,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但消费频次较低,整体消费能力一般。
于是,海澜之家在 2017 年推出轻奢职场女装品牌 OVV 和快时尚品牌黑鲸,2019 年收购童装品牌英氏 YeehoO,形成了一个男装、女装、童装全布局,高中低档全覆盖的服装集团。
海澜之家的崛起,根植于苏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所以,几乎从一开始,公司就拥有规模庞大的服装定制业务。上到政务服装、校服采购,下至车间工作服、外卖员服装,均有涉足。
2024 年,海澜之家服装定制业务收入 22.24 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23.70% 至 13.43 亿元,成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中的唯一增长点。
而且,作为中国服装定制市场老大,海澜之家也将其视为未来几年的重要增长点。毕竟,这块服装大品牌们看不中的业务,增速远超服装行业整体,且竞争压力较小。
最近几年,海澜之家的步子迈得更大,甚至跳出了服装制造与品牌运营的层次。
2024 年,海澜之家独家授权代理阿迪达斯 FCC 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截至今年 6 月底,公司代理的阿迪达斯门店数量达到 529 家。
同一时期,海澜之家拿下奥地利运动品牌 HEAD(海德)在中国区的服饰业务授权,试图复制安踏和特步的品牌引进之路。今年上半年,HEAD 全国首家旗舰店登陆上海 PAC 购物中心,目前品牌门店总数达到 21 家。
去年,海澜之家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联手开发 " 城市奥莱 " 新业态,凭借 " 大牌低价 " 策略进军高性价比消费市场。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已在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开出 23 家门店。
海澜之家,还有吸引力吗?
海澜之家已经不再只靠 " 男人的衣柜 " 行走江湖,而是成为一个混业经营的时尚服装巨无霸。
截至目前,海澜之家旗下门店总量为 7209 家,其中主品牌门店 5723 家,其他品牌门店数量增长至 1486 家。
品牌和门店越来越多,门店越来越大,海澜之家的门店经营效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3 年以来,海澜之家旗下门店的总销量、平均售价、交易次数、客单价、GMV、单店收入等指标,几乎处于全线下滑的状态。
服装品牌中,主品牌海澜之家收入下降严重,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分别同比下降 6.84% 和 5.54%;副品牌英氏 YeehoO、 OVV、黑鲸等,也处于下降趋势中。
如果不是新业务国际运动品牌合作和城市奥莱业务的助力,海澜之家很难在最近几年维持住收入的基本面。可这些新业务投入,已经开始侵蚀这家服装巨无霸的整体盈利能力。
2024 年,海澜之家收入 209.57 亿元,同比下降 2.65%,归母净利润 21.59 亿元,同比下降 26.88%;今年前三季度,收入 155.99 亿元、净利润 24.1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23% 和 -1.69%。
当主品牌遭遇增长压力,海澜之家未雨绸缪推出副品牌以及众多的多元化业务。如果这些业务不能在未来形成有力增长点,那么,海澜之家将要收获的不仅仅是业绩压力,还有巨大的机会成本。
海澜之家业务压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整个服装市场的增长压力。
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 10716.2 亿元,同比增长仅 0.1%,增速较 2023 年放缓 15.3%;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总额 7426 亿元,同比增长 3.1%,低于社零消费总体增速,且 6 月单月增速降至 1.9%,服装消费复苏动能逐渐减弱。
当然,就品牌而言,海澜之家增长困境的直接原因众多,最核心的一点是,主品牌海澜之家,对男人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下降。
以前," 男人的衣柜 " 真的可以吸引男人们每年逛两次海澜之家,买完一年所需的衣服。现在,不仅线下男装品牌众多,线上品牌们更是吸引了更多男人的目光,这恰恰不是海澜之家的强项。
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消费主力、年轻男人们看来,海澜之家是代表了父辈审美的服装品牌。这种老化的品牌形象根深蒂固,很难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此前,海澜之家几次因为代言人引发争议,不是周杰伦、张颂文、沈腾名气和流量不够大,而是它们与海澜之家想要营造的品牌形象存在割裂。
二代接班,主推年轻化与国际化
1988 年,照相馆老板周建平,带领 18 名工人创立江阴市新桥第三毛纺厂,1998 年组建三毛集团,世纪初开启品牌化转型升级,有了现在的海澜之家(600398.SH)。
周建平之子周立宸,清华大学毕业后经过多年历练,终于在 2020 年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二代正式接班。
这位 1988 年出生的掌舵人执掌几年后,消费者们能够明确感受到,海澜之家在年轻化方向上的努力。
产品上,海澜之家渐渐摆脱那种三四线城市的服装风格,向着年轻人喜欢的活泼色彩和简约风格靠拢,也有了互联网思维的大单品打造思路。
近期,冬日临近,大家应该可以在很多场合看到海澜之家极光系列羽绒服的广告露出:极光 95 绒,800 蓬的 " 牛 " 羽绒。仍然是海澜之家的味道,但配方里多了三防、鹅绒这样的年轻时尚化卖点。
与其说,这是海澜之家借助于自己的品牌、渠道和产业链优势,在羽绒服市场打造大单品,不如说,海澜之家借助极光系列的产品设计和品牌调性,强调了自己在服装市场的新理念。
品牌层面,海澜之家一改往日的中年男星路线,逐步摒弃了周杰伦、王耀庆等人,主推曾舜晞、潘展乐等人,展示年轻、性感和活力的路线。
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海澜之家不仅是流量明星代言的潮流品牌,还动不动就刷个火箭上天,渐渐褪去父辈的色彩,代表着新一代年轻人走向台前。
周立宸主导的另一个大方向,便是海澜之家的国际化。
实际上,海澜之家本就是中国服装行业中率先国际化的品牌之一。早在 2017 年,公司便进入马来西亚吉隆坡开拓门店。
近年,海澜之家海外业务提速,重点布局东南亚,以及马尔代夫、肯尼亚和澳大利亚市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其海外直营门店达到 111 家;上半年海外收入 2.06 亿元,同比增长 27.42%。
目前,按照规模,海澜之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男装品牌。不过,距离真正的全球化品牌,还有很远的距离。
周建平创业、创立海澜之家,花了近 30 年,将其推上男装一哥的宝座。对于周立宸而言,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用年轻化和国际化二次创业,也都必须要有长期主义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