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 5小时前
中国版“英伟达”,一股难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 顶着‘中国版英伟达’头衔的摩尔线程,在它的招股书里,提到英伟达共 41 次。以它为代表的国产 GPU 公司,承载着当下资本市场上最有分量的‘叙事’:国产替代。"

文 / 巴九灵

国产 GPU 行业的火热,在被称为 " 国产 GPU 第一股 "" 中国版英伟达 " 的摩尔线程刷屏中有了实感。

11 月 24 日,摩尔线程股票正式开启网上申购,当天有效申购达到 482 万户,上交所初步统计的 " 打新 " 中签率为 0.0242%,有效申购倍数 4126 倍,即每 4126 人抢一签。

图源:网络

因为网上打新太火爆,发行方启动了回拨机制,即把此前面向机构投资者放出的 10% 的网下战略配售份额回拨到网上,最终网上发行中签率约为 0.0363%。

按照发行价 114.28 元 / 股估算,平均需要投入约 1.57 亿元,才能中一签(500 股)。

一股难求并不令人意外,这家公司已在 IPO 之路上创造了多个 " 最 ":

其一,它是科创板开板 6 年来过会最快的一家公司,从今年 6 月 30 日 IPO 受理到 9 月 26 日过会,只用了 88 天;

其二,IPO 拟募资 80 亿元,创下今年科创板在审项目募资规模新高;

其三,上市发行价 114.28 元 / 股,是年内发行价最高的新股、唯一 " 百元股 "。据此测算,摩尔线程上市市值就达到 537 亿元。

有趣的是,顶着 " 中国版英伟达 " 头衔的摩尔线程,在它的招股书里,提到英伟达共 41 次。这似乎表明:以摩尔线程为代表的国产 GPU 公司,承载着当下资本市场上最有分量的 " 叙事 ":国产替代。

国产 GPU 的崛起之路

GPU 的全称是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它诞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主要用于游戏图像渲染设计,但自 2012 年被发现运算模式非常适用于处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算法,因而产生了广阔的增量市场,成为 AI 时代最重要的智能芯片,而相关公司如英伟达,则成了最重要的 " 卖铲人 "。

当前,GPU 全球市场已经高度成熟,被英伟达和 AMD(超威半导体)两家巨头垄断。

但一批来自中国的 GPU 公司仍然破土而出,并形成了多层次的行业梯队。除了已上市的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还有" 国产 GPU 四小龙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

" 国产 GPU 四小龙 " 几乎都成立于 2020 年前后。2019 年 5 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多家美国芯片开始断供,国产替代的需求窗口打开。

2021 年,寒武纪展示其研发的 AI 芯片

于是,国内掀起了一股 GPU 创业潮,一批在海外 GPU 龙头企业担任要职的人才回国创业。而打一开始,这些企业的 " 英伟达含量 ""AMD 含量 " 便成了对外最耀眼的 " 招牌 "。

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被称为黄仁勋 " 副手 " 的张建中,带领英伟达含量极高的核心高管团队,创立了摩尔线程;

曾担任商汤科技总裁的张文,从英伟达、AMD 等海外巨头挖来核心人员,包括曾任 AMD 全球副总裁的李新荣,创立了壁仞科技;

陈维良、杨建、彭莉三位前 AMD 资深科学家创立了沐曦股份;

前 AMD 全球副总裁赵立东和前 AMD 芯片研发负责人张亚林联手创立了燧原科技。

图源:网络

加之时值资本市场热钱涌动,这些公司身后出现红杉中国、高瓴资本、IDG、阿里巴巴、腾讯等不少知名资方的身影。

但从创业潮走到上市潮,国产 GPU 的 5 年长跑之路充满波折。

2022 年,国产 GPU 迎来至暗时刻。

内部,GPU 企业只进不出、持续烧钱,投资情绪越来越低落。

2020 — 2023 年,寒武纪 4 年累计净亏损 43 亿元。2022 年 4 月,寒武纪股价跌至 46.59 元的历史低点,较前高跌去 85%。

投资机构在这一年几乎全部减持,未上市的国产 GPU 企业们,也遭遇融资低谷。

2022 年,壁仞科技全年未能官宣新融资;燧原科技、摩尔线程也在量产的关键节点遭到部分资本退出,不得不压缩成本或寻求国资输血。

据企查查数据,2023 年,中国有 1.09 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工商注销、吊销,平均每天近 30 家芯片企业消失。

外部,2023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再次加强出口管制,壁仞科技、摩尔线程被列入实体清单。" 缺芯 " 愈演愈烈,供应链处处受限。

一直到 2024 年,曙光重现。

这一年,寒武纪发布思元 590 芯片,采用 7nm 工艺,推理能效比肩国际旗舰产品,且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与此同时,本土 GPU 企业开始聚焦 AI 计算市场,通用 GPU 陆续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2024 年,寒武纪大幅减亏,营收同比大增 65%;到今年三季度首次扭亏为盈,前三季度营收 46 亿元,同比大增 2386%。

股价跟随业绩一路暴涨,今年 8 月触及 1500 元 / 股,一度超越贵州茅台,登顶 A 股 " 股王 "。从 2024 年初至今年 8 月的高点,寒武纪累积涨幅最高接近 900%。

"GPU 四小龙 " 也迎来业绩爆发。据招股书披露,摩尔线程 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增 257%,AI 智算业务占比近 80%;沐曦股份 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355%。

与此同时,不断加码的外部技术封锁再次为国产替代打开了需求窗口。

2020 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将全功能 GPU 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此后 GPU 国产化率逐渐攀升,据 IDC 数据,2024 年,中国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品牌渗透率约 30%,出货量达到 82 万张,相较上年同期 15% 的渗透率已明显提升。

图源:中国政府网

几乎在同一阶段,英伟达收入结构中来源于中国的比例从 2021 年的 26.42% 下降至 2024 年的 13.11%。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中国 GPU 市场规模将达 1200 亿元,同比增长 12%;若国产化率升至 40%,未来 5 年将释放 3600 亿元新增替代空间。

新周期下,国产 GPU 的故事开始脱虚向实。

5 年长跑后," 替代 " 能力如何?

五年蛰伏后,国产 GPU 的技术实力达到什么水平了?多大程度上实现了 " 国产替代 "?

相较于英伟达的全能垄断,国产 GPU 公司各有所长,形成了差异化定位。

比如,摩尔线程选择了最接近英伟达的全功能 GPU 产品路线,已覆盖从智算中心、政务系统到车载芯片、游戏显卡等诸多场景。

摩尔线程 AI 大模型训推一体机

其消费端产品 MTT S80 是目前唯一量产的国产游戏显卡,打破了英伟达的市场垄断。

摩尔线程另一大优势是,脱胎于英伟达的团队很早就认识到软件护城河的重要性,搭建了对标英伟达 CUDA 的 MUSA 软件生态,被视为目前国内最完善的兼容方案。

沐曦则是高性能训推一体 GPU 的国内领跑者,曾表示 " 综合多维度参数对比,公司 GPU 产品客观上具备替代英伟达 H20 的能力 "。美国出口限制下,目前国内企业使用最广泛的正是 " 中国特供 " 即阉割版的英伟达 H20 芯片。

壁仞定位高端市场,专为大型数据中心设计,依托原创架构突破大规模集群的算力和能效上限,为超算中心、科研机构提供了国产替代的高端选项。

寒武纪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成熟的产品线。去年发布的思元 590 芯片,对标 AI 数据中心最常用的英伟达 A100,目前是后者性价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据中心替代方案。

此外,燧原科技身后站着已经连投 6 轮的腾讯,有丰富的潜在落地场景;背靠百度生态的昆仑芯,依托国内最大的国产 3 万卡单体智算中集群,与文心一言深度绑定。

但整体而言,国产 GPU 和英伟达仍有较大差距。

▶▷第一,制程工艺。摩尔线程、沐曦、壁仞等国产 GPU 龙头主流产品目前可以达到 7nm 制程,不过跟英伟达的 3nm 制程仍有鸿沟。

摩尔线程的国产多功能 GPU 芯片

▶▷第二,算力能效。不少国产 GPU 的算力水平已经可以比肩甚至超过英伟达,但能效比相对低,同等算力下功耗整体高出 20% — 30%。

▶▷第三,软件生态。除了硬件架构,CUDA 应用生态是英伟达更重要的软件护城河。这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全球开发者生态,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官方工具库里随意调用海量开发工具。而采用国产 GPU,意味着要重写代码来适配国产软件生态,效率受限。

▶▷第四,国产 GPU 公司高度依赖大客户,以有国产率要求的政府项目为主。而企业级应用市场,仍被英伟达主导。

摩尔线程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前 5 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整体超过 90%,集中度极高。2024 全年营收中,42% 来自 " 智算集群 " 业务,即政府主导的智算中心项目。

寒武纪 2024 年报披露的前 5 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样高达 80.74%。

沐曦在招股书里表示,曦云 C500 系列产品的下游客户以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商业化智算中心以及教科研、金融等行业客户为主,与英伟达 H20 的主要目标销售市场不存在直接竞争。

作为对比,海外机构 Bernstein Research 调研结果显示,2024 年英伟达 H20 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客户是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的 H20 采购量合计占据 87% 的份额。

▶▷第五,国产 GPU 面临的,不只是谁跑得快一些、谁跑得慢一些的问题,而是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接口,难以兼容,导致高度碎片化,从根源上削弱了整体竞争力。

总体来看,目前在政务、军事、金融等领域,国产 GPU 已经基本站稳脚跟;在游戏显卡、车载芯片等消费领域,开始凭借极致性价比逐步蚕食份额;在企业级 AI 训推方面,则相对面临着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市场化挑战,但随着与 DeepSeek 等国产大模型的不断相互适配,这一进程有望加速。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 AI 芯片 / 加速卡

" 烧钱 " 被默许,下一步?

国产替代已经到了哪一步,众说纷纭。但有一项事实是确凿无疑的:当下,外界对这批企业的宽容和期待,都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程度。

因为从盈利状况来看,"GPU 四小龙 " 都难言乐观。

摩尔线程至今尚未盈利。2022 — 2024 年,摩尔线程分别亏损 18.94 亿元、17.03 亿元、16.18 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摩尔线程实现营业收入 7.85 亿元,净亏 7.24 亿元。

即将上市的沐曦股份,2022 — 2024 年也累计亏损超 30 亿;寒武纪上市 5 年后才首次扭亏为盈。

今年 10 月,寒武纪又启动一轮定向发行,拟募集资金约 40 亿元,用于 " 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

这些钱 " 烧 " 往两个方向:

一是研发。比如,据摩尔线程招股书,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共有员工 1126 名,研发人员占比达 75%。2022 — 2024 年,累计研发投入 38.1 亿元,超过同期营收的 6 倍。

图源:摩尔线程招股书

二是流片的费用,即将设计好的芯片电路图在晶圆上试产验证。在此环节,设计厂商必须向代工厂支付高额预付款以采购晶圆及其他原材料。

因此,IPO 固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下一城的标志,但对国产 GPU 公司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融资续命。

不过现阶段," 长坡厚雪 " 的叙事仍能支撑起这条赛道的繁荣。

一方面,政策大开绿灯:年初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允许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技术领先性和市场空间的硬科技企业上市,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企业。

另一方面,寒武纪之后,市场对国产 GPU 的估值弹性给了更大的宽容空间。

" 想象空间 " 论在寒武纪股价最疯狂的阶段,发展成一句戏言:" 寒武纪有 1% 的可能成为中国的英伟达,就配得上英伟达 1% 市值的估值。"

结语

摩尔线程、寒武纪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国家战略、技术突破和产业自主的硬科技故事,它厚重、符合国家发展潮流,但也注定漫长而艰难。

在宏大叙事与 " 第一股 " 的光环之下,它们不仅需证明商业上的成功,还承载着民族情绪的期许。于是,这个最需要长期主义的行业,除了技术领域的竞争,可能还不得不直面二级市场上最缺乏耐心的资本与舆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gpu 摩尔 ipo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