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aily 5小时前
莲花,不做“味精大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来源:纳食(ID:kuaixiao6699)

封面图来源:莲花控股  

" 味精大王 " 莲花控股,交出了一份耀眼的三季报。

近期,莲花控股发布三季报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24.91 亿元,同比增长 28.74%;净利润 2.53 亿元,同比大增 53.09%。

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公司上市以来同期业绩的历史纪录,更在中国调味品行业的 18 家 A 股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营收增速位列第一,净利润增速高居第二。

在整体消费趋于理性、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压力的大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无疑是一记强音,宣告着一个老牌国货的强势回归。然而,掌声与聚光灯的背后,还有一些声音开始显现:莲花,不想做 " 味精大王 " 了?

图片来源:莲花味精

1" 味精大王 " 的来时路

若要更全面的理解今天的莲花控股,不妨先回到它最初的起点,那个曾以 " 莲花味精 " 四个字响彻全民厨房的时代。

将时间倒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起 " 莲花 " 二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往往是餐桌上那个家家户户必备的印有莲花标志的味精产品。

作为中国最早规模化生产味精的企业之一,成立于 1983 年的莲花控股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至今已经拥有 40 余年发展历程。鼎盛时期,1997 年,莲花年产量达 12 万吨,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被誉为 " 味精之王 "。

那个年代," 莲花味精,颗颗香浓 " 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 吃饭放点莲花味精 " 几乎成为一代家庭餐桌的印记。

但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鸡精等复合调味料兴起,以及外资品牌的强势进入,传统味精市场逐渐萎缩。加之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频发、债务压力加剧,以及消费者对味精安全性误解的长期存在,莲花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濒临退市边缘。

但让人为之欣喜的是,近年来,沉寂已久的莲花味精,华丽的上演了一场 " 王者归来 " 的戏份。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马上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味精品类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前五大品牌合计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其中,莲花集团与国莎集团成为唯二实现份额同比上升的品牌,而莲花更是凭借三款主力产品包揽味精类目 TOP 3 SKU 榜单前三甲。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莲花在新消费环境下对自身传统主业的深度重塑。从零添加特级酿造酱油,到减盐 25% 特级酿造酱油,再到松茸特级酱油、0 添加腐乳、番茄沙司、白灼汁等细分品类的密集推出,莲花控股的调味品矩阵不断壮大,不仅填补了品牌自身旗下产品及品类的空白,也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图片来源:莲花味精

2 绝地反击?还是自我迷失?

可以说,如今的莲花已不再是那个仅依靠味精打市场的传统制造企业,而是一个兼具历史积淀与现代活力的综合性食品品牌。它的根基仍在调味品领域,但是,它也正在用新的方式诠释 " 我是谁 "。

这一问题并非出于质疑,而是源于一种复杂的疑问,在惊叹于其增长迅速的同时,也对其身份认同、战略定力与品牌路线产生好奇与思索。

近年来,莲花控股的动作频频令人目不暇接,一些跨界脚步甚至让人大跌眼镜。

2023 年 4 月,莲花水业正式成立,推出 " 电 wo" 电解质水系列及适合儿童饮用的天然矿泉水;

同年 6 月,全资子公司莲花科创在杭州注册成立,宣布进军智能算力、人工智能与云计算领域,试图在科技浪潮中抢占一席之地;

2024 年,公司进一步切入预制菜赛道,发布 " 莲花家宴 " 系列产品,并计划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

2025 年,又顺势推出主打健康的减盐酱油新品,契合新消费市场上的健康化风潮 ……

短短数年间,这家起源于河南的传统调味品企业,业务版图已横跨食品制造、健康饮品、餐饮消费乃至前沿科技,身影遍布多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行业。

这些举动无疑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多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量空间的智慧之举;也有人担忧,如此广泛的业务延伸是否会稀释品牌认知,导致主业失焦。

不过,从积极角度来看,莲花的多元化探索背后其实也能看出其存在的统一逻辑。

比如,在品类延伸方面,无论是调味品、饮用水还是预制菜,莲花并没有跳脱 " 吃 " 这个核心场景,而是在纵向深化的基础上横向拓展,从单一调味功能扩展到完整餐食解决方案,而且其减盐新品的推出也是基于对中国消费趋势深刻洞察后的精准卡位。

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口味偏好,优化调味品配方研发,这种 "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 的思路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下也未尝不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图片来源:莲花味精

3 未来,还会是 " 味精大王 " 吗?

毋庸置疑的是,莲花控股近年来的多元化战略,无疑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能,尤其在 2025 年三季报中展现出营收与净利润双双跃升的亮眼表现,背后正是其从传统调味品企业向 " 食品+科技+健康 " 综合性拓展的成果体现。

只是,当一家企业的触角伸向如此多元的方向,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路线,这一场又一场的 " 热点追逐 " 背后,企业是否在掩盖对核心价值的深层焦虑?随着业务版图不断扩张至水饮、预制菜乃至智能算力等非关联领域,莲花在市场定位与渠道协同方面面临的挑战又该如何解决?

首先,在市场端,多元化的快速推进势必会带来消费者认知模糊的风险。

长期以来," 莲花 " 作为味精与调味品的代名词,已在国民心智中建立起稳固的标签认知。但当这一品牌开始出现在电解质水、儿童矿泉水甚至 AI 硬件产品上时,原有的品牌形象被不断稀释。尤其是是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市场,一旦消费者对品牌的核心标签产生动摇,便可能在同类竞品的围剿下丧失优势,也直接影响着经销商在终端的动销情况。

其次,在渠道建设层面,多元化带来的割裂效应尤为明显。当前莲花的调味品销售仍以传统商超、农贸市场及电商平台为主,而其新推出的饮用水与预制菜产品,则更多依赖新零售、社区团购与冷链配送体系,至于 AI 业务更是与当前渠道的运作模式相差甚远。

这意味着莲花必须同时维护多套渠道系统,每一套都有不同的管理逻辑。这种渠道错配不仅增加了管理复杂度,也提高了运营成本,若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将导致资源浪费与效率下降。

更为关键的是,多元化对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行业的市场节奏截然不同,若不能在组织机制上实现灵活调度,很可能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图片来源:莲花味精

当然,任何多元化探索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如何避免品牌形象因过度分散而弱化,这些都是莲花必须面对的挑战。但从目前来看,莲花的各项新业务似乎都保持着清晰的战略逻辑与发展节奏,也在共同助力 " 莲花 " 这个传统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总之,在日新月异的新消费市场上,老牌企业无不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生存压力,要么固守原有阵地逐渐边缘化,要么主动求变开辟新赛道。只是,莲花控股的下一步能否成功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平衡?能否在拓宽赛道的同时留住最珍贵的品牌资产?未来,莲花控股的故事还在继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莲花 上市公司 a股 国货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