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锦缎
在 2025 年冬季,我们再次目睹了商业世界的变幻无常。
北京时间 11 月 25 日,阿里巴巴发布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阿里巴巴营收达 2478 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经调整 EBITA 却仅为 90.73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73%;Non-GAAP 净利润为 103.52 亿元,同比下降 72%,低于预期。
核心财务数据如下图所示(绿色为调整后口径,非同期不可直接比较):

图:阿里巴巴财报汇总,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整理
作为当前中国市场的绝对焦点,这份财报可谓吊足了投资者胃口,发布时间甚至比往常推迟了一小时。整体来看,阿里巴巴在账面上仍传递出部分积极信号:营收略超预期、云业务表现亮眼、资本开支继续维持在相对高位。
然而,结合三季度利润的显著下滑、电商增长乏力,以及过去几个季度的激进扩张,阿里似乎又显得 " 力不从心 " ——既要守住电商基本盘,又要抢占 AI 制高点,曾经微妙的平衡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
阿里 " 铁王座 " 的裂痕已经显现,与此同时更为紧迫的是——新的 "PLUS 版 " 对手正在拍马赶到:
据此前市场消息称," 风投女王 " 徐新执掌的今日资本购入字节跳动老股。按媒体披露的交易对价估算,字节当前估值已达 48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4 万亿元。若该信息属实,则意味着字节已超越阿里(阿里巴巴当前整体估值约为 2.7 万亿元),坐稳中国互联网企业估值第二把交椅。
从业务布局来看,字节与阿里并无本质差异:二者均以电商为现金奶牛基本盘,以 AI 为远期发展的核心目标。换句话说,阿里能做的,字节也能做。
01 电商和 AI 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下阿里要面对的竞争,与十年前的 "AT 竞争 "(阿里与腾讯)有着本质区别。
回顾 2015 年之后的腾讯,其 " 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 的生态战略,使得它与阿里的竞争更多表现为 " 代理人战争 " ——腾讯投资的京东、拼多多与阿里在电商领域竞争,但腾讯自身并不直接下场。双方的核心业务,社交与电商,仍保持着安全距离。
而今天,阿里与字节,则是核心利益的全面碰撞。
具体到产品线,几乎阿里所有核心业务,都面临着与字节的正面竞争:
电商(抖音电商 vs 淘天)、云服务(火山引擎 vs 阿里云)、AI 入口(豆包 vs 千问)、本地生活(抖音 vs 高德)、企业服务(飞书 vs 钉钉)、跨境电商(TikTok shop vs 速卖通 /Lazada)……
在国际关系中,有一个著名的 " 修昔底德陷阱 " ——当新兴大国挑战守成大国时,由于双方核心利益区的全面重叠,妥协空间被极度压缩。今天的字节与阿里,正面临类似的局面。
以 " 电商 -AI" 为轴心,每一块阵地都是必争之地,每一步后退都意味着战略被动。而在众多业务线中,双方最不容有失的,又正是电商与 AI。
首先,电商是阿里和字节在商业上的立身之本,是必须坚守的 " 现在 "。
据 2025 财年数据显示,淘天集团贡献了集团约 45% 的营收,整个电商板块(中国电商 + 阿里国际)营收占比更是常年维持在 60-70%,不仅自负盈亏,更承担着为云业务、AI 研发等长期投入输送现金流的关键使命。

对字节而言,电商业务是其庞大流量高效变现的最佳路径,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交易额,更推动了字节从一家以广告营收为主的公司,向一个拥有更复杂、更健壮的商业生态 " 帝国 " 转型。
其次,AI 则是所有巨头都在押注的未来。
今年 2 月,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做一家拥有从 AI 算力,AI 云平台,AI 模型,开源生态到 AI 应用的全栈 AI 技术公司。事实证明,阿里说到做到:过去十二个月内阿里累计资本开支超过了 1260 亿,尽管三季度资本开支环比有所下降,但考虑到 AI 算力采购受限以及市场其他主要玩家(如腾讯)明显收缩投入的背景,阿里的资本开支力度实际上并不算弱。

但字节也不遑多让。浙江证券曾在研报中提出,字节研发投入显著领先同行,字节之于中国或可类比 OpenAI 之于美国,并且行动更为迅速。数据显示,其 2024 年资本开支即已达到 800 亿元,为中国科技公司之首。
过去几个月,阿里和字节的竞争被外卖大战的硝烟盖去。随着眼下阿里财报公开,外界得以窥见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整体成本开支中,除了外卖带来的营销费用激增外,研发投入的费用也在节节攀升,仅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净增了接近 30 亿。

围绕未来的厮杀,似乎比想象中更加激烈。
02 外卖拖住了阿里,电商的优势被逐渐蚕食
要解读电商,就需要回到阿里的基本盘——中国商业板块。其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最显而易见的逻辑之一就是,整个中国商业正深陷即时零售的泥潭,导致单季度利润率出现断崖式下滑。
集团三季度 Non-GAAP 利润仅为 103.5 亿元,较市场原本已相对保守的预期整整低了 65 亿元,其核心拖累正是即时零售业务的亏损远超预期。
仅从单季度利润变动来看,中国商业板块的净利润收缩了 338 亿元。若假定其利润增速与电商营收增速基本一致,那么即时零售业务的实际亏损可能高达 380 亿元左右,远高于账面数字所体现的规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同期单季度亏损也不过 150 亿元左右——而阿里还是在已拥有饿了么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投入如此巨资。

阿里如此高强度的投入,换来的回报却十分有限:
据财报披露,三季度即时零售增速约 60%,但实际增量仅约 86 亿元,尚不及投入成本的零头。
若剔除即时零售的贡献,中国电商业务整体增速仅为 8%。作为对比,去年三至四季度中国商业(不含本地生活)营收平均增速为 11.5%,这说明即时零售对电商转化的拉动作用非常微弱。
三季度客户管理(CMR)收入增速为 10%,环比持平。考虑到去年 9 月曾有技术服务费政策带动 CMR 提升,今年能维持增速未收窄,表面看确实不错。但去年 9 月技术服务费实际采取年费对冲方式,对 CMR 的实际影响有限。24Q3 的 CMR 占淘天总收入比例为 71%,与 24Q2 相差不大。
更重要的是,四季度技术服务费的政策红利将不复存在。管理层在业绩会中也明确调低了对 CMR 增速的预期。这意味着,即时零售所带来的流量增长,目前对传统电商变现效率(Take Rate)的提升同样十分有限。
综合这份财报来看,阿里在即时零售上的资本开支回报率较低——无论是对该业务本身,还是对电商转化的带动,未形成有效正反馈。
这或许正是业绩会中阿里表示将收窄即时零售投入的原因。
从外卖大战到 AI 竞赛,所有商战的本质都是后勤之战。而后勤之争的胜负手,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本储备,更在于能否构建 " 以战养战 " 的正向循环。目前,AI 业务已初步显现构建良性现金流的迹象(尽管前路漫长,云业务仍是当前财报中评估其 AI 实力的唯一可见切口);但在包含即时零售的泛电商方向上,形势却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以字节为首的新兴电商表现不俗。
据《晚点》报道,抖音电商 GMV 已突破 4 万亿元。国信证券研究显示,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对淘天、京东等头部平台份额的挤压。报道还指出,多位二级市场投资人估算,淘宝的支付 GMV 约为 6 万亿元。若双方维持当前增速,淘宝的领先地位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被反超。
国信证券研究显示,2022 年国内电商 CR2 集中度为 60%,CR5 为 84%;而截至今年年初,CR2 已降至 57%,CR5 则飙升至 93%,行业呈现出头部集中、尾部出清的 " 锤型 " 竞争格局。

在充分竞争环境下,电商行业正逐步进入出清阶段,各头部平台不得不加大投入以稳固地位,小红书、B 站等新玩家也在持续蚕食原有市场份额。
这一点上,字节、小红书们有作为内容平台的 " 便宜 " 流量优势,这一直是阿里头疼的问题。长期以来,阿里只消耗流量,而不生产流量。为此,阿里先后投资了微博、小红书等内容平台以给电商导流。但随着电商竞争加剧,阿里的流量模式运营成本持续增加,因为抖音等平台会优先倾向自家电商业务。
据 QM 数据,目前,淘宝的 DAU 大约是 4.4 亿,拼多多的 DAU 大约是 3.8 亿,而抖音则超过了 8 亿,且后者在用户使用时长及打开频次上拥有巨大的优势。
这些都是阿里电商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03 巨头间的 AI 竞赛,将在 2026 年白热化
当然,阿里的三季度报也不都是坏消息:阿里云在收入和利润上均小幅超出市场预期。这一表现,也为阿里巴巴维持相对较强的资本开支信心提供了支撑。

作为当前市场上少数能直观体现 AI 价值的业务,云业务已被视为观察公司 AI 能力发展的关键切口。阿里云此次在业绩与利润增速上双双超预期,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市场的既有认知:阿里是一家拥有从算力、流量入口到实际应用全链条能力的中国 AI 龙头标的。
尽管阿里在 AI 上有着全产业链布局:基础设施上,芯片有倚天、玄铁、数据处理层面有 Lindorm、算力有阿里云;模型上,基础大模型有千问、应用工具有百炼;在应用层面,有千问、夸克等一众新锐 App。
但最关键的 AI to C 中,阿里在势能上不如字节。
以阿里最近力推的千问 App 为例,11 月 24 日,阿里宣布,旗下的 AI 助手千问 App 公测一周,下载量已突破 1000 万次,超越 ChatGPT、Sora、DeepSeek 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 AI 应用。但 App Store 免费榜显示,豆包仍是目前排在第一的 AI 应用。
仅从 C 端入口产品考量,字节还具备阿里所缺乏的内容与社交生态优势,能以更低成本进行推广。抖音围绕 " 豆包 " 的内容生态已持续活跃近一年,而 " 千问 " 若要达到同等声量,需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千问要做中国的 ChatGPT,先要过字节这关。可问题是,以 AI 的烧钱速度,强如阿里也需要更多的弹药支撑。
在这一背景下,阿里此前扩张留下的裂痕显得尤为棘手:若电商业务无法维持现有的市场领先地位,在多线作战中如何保障现金流的可持续性?事实上,自今年二季度切入外卖战场以来,阿里单季度自由现金流已由正转负,且净流出呈现扩大趋势。

押注 AI,是阿里 2026 年必然会做的事,但所要面对的竞争烈度,势必远高于 2025 年即时零售鏖战。
与本地生活等相对狭窄的赛道相比,这场竞争的难度更大,资本消耗也更为剧烈。从当期财报来看,即时零售对电商基本盘的拉动效果确实有限,阿里收缩战线已具有现实必要性与迫切性。在电商、AI、云服务等每一个关键战场上,阿里都已迫近与资本实力同样雄厚的字节展开交锋的时点。
可以预见,围绕 " 电商 +AI" 这一轴心主线,2026 年将迎来一场 " 天王山之战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