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 4小时前
长安抄底现代工厂,自主瓜分合资资产成新趋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历经多轮降价流拍,北京现代昔日 " 最先进 " 的重庆工厂,最终以 16.2 亿元的价格出手。与 77 亿元的总投资额相比,北京现代在这座工厂的亏损已超 60 亿元,堪称甩卖。

无独有偶,11 月 21 日,已宣告破产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菲克)其长沙工厂在第六次拍卖后终于成功出手,成交价 9.5 亿元,较首次 19.15 亿元的起拍价近乎腰斩。

与合资品牌的落寞形成对应的,是自主品牌的强势扩张。早在 10 月下旬,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已正式换上深蓝品牌标识,转型生产新能源全新车型;不久前,吉利汽车接手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三期)工厂,为年销百万辆目标的吉利银河系列补充产能;海外市场上,长城汽车 4 年前收购的巴西工厂正式启用,成为中国车企深耕拉美市场的前沿阵地。

见微知著,工厂作为汽车产业的核心产能载体,其流转与沉浮正是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格局重构的生动注脚:一边是合资品牌面临产能闲置的困境,另一边是自主新能源品牌加速跑马圈地的扩张态势。

价格腰斩也要卖,北京现代 6 年蒸发 60 亿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兴衰,是其在中国市场由盛转衰的缩影。北京现代曾在中国市场布局五座生产基地,重庆工厂是其最后一座落成的工厂。

2013 年,成立仅 63 个月的北京现代年销量便突破 100 万辆,创下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品牌达成百万产销的最快纪录。此后数年间,北京现代销量持续稳步增长,重庆工厂正是在这一高光时刻启动规划建设。2015 年工厂动工之际,北京现代市场表现势头正盛,2016 年销量更是攀升至 114 万辆的历史峰值。

截至 2017 年,总投资 77 亿元的重庆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北京现代当时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工厂涵盖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发动机五大核心板块,官方数据显示其自动化率达 100%,生产线每 55 秒即可下线一台新车。

按照规划,该工厂年产能可达 30 万辆整车及 30 万台发动机,加之北京顺义三座工厂与河北沧州工厂,北京现代全国总产能一度飙升至 165 万辆。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已然显现。2017 年,受政治事件波及,北京现代销量遭遇断崖式下滑,刚刚投产的重庆工厂瞬间从增长引擎变为产能负担。到 2021 年,北京现代全年销量仅余 36 万辆,仅凭北京第三工厂 45 万辆的年产能便足以覆盖,其余四座工厂的闲置问题日益凸显,重庆工厂更是成为烫手山芋。

2021 年 12 月,重庆工厂正式停工;2023 年 8 月,北京现代将其打包挂牌拍卖,初始起拍价 36.8 亿元虽不足投资总额的一半,仍遭遇市场冷遇。历经多次流拍后,2023 年 12 月该工厂最终以 16.2 亿元成交,由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接手。

短短数年内,北京现代 60 亿元的资产价值便悄然蒸发。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北京现代销量最辉煌的 2016 年,其全年净利润也仅为 83.43 亿元,一座工厂的资产缩水便近乎吞噬了过往年度的核心盈利。

相较于北京现代,广汽菲克的处境更为窘迫。2022 年,因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足 2000 辆,叠加长期经营不善导致的资不抵债,菲亚特正式申请破产。截至破产受理日,公司账面资产总额 38.94 亿元,清算评估价值仅 19.15 亿元,远不足以覆盖 81.23 亿元的债权总额。

出售工厂成为广汽菲克为数不多的回血途径。自去年 7 月起,广汽菲克便着手打包拍卖长沙工厂,但 19.15 亿元的起拍价与相对受限的地理位置,使其长期难以寻觅接盘方。直至今年 11 月 17 日,广汽菲克调整策略,将工厂拆分为土地物资产包与设备资产包,并大幅下调起拍价,才最终以 9.5 亿元完成交易,为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资产处置画上句号。

就在合资品牌忙于处置冗余资产的同时,自主品牌已开启了新一轮的产能布局。

产能受限,自主品牌接手合资工厂

合资品牌的产能收缩,恰恰为自主品牌的崛起腾出了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淀,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份额持续攀升,更在产能布局上展现出 " 内外兼修 " 的扩张态势,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的核心力量。

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产能瓶颈已成为不少自主车企向上突破的 " 绊脚石 ",甚至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以新势力为例,众所周知的小米汽车暂且按下不表,眼下大热的几款车型,小鹏 MONA M03、乐道 L60、理想 i6,以及吉利银河这一后起之秀,曾经历或正在经历产能爬坡的挑战。

在 " 未来只剩下几家车企 " 的行业共识下,当前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产能的赛跑,既要保证当下的生存,也必须为未来的爆发式增长储备足够的弹药。

以接盘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深蓝汽车为例。一方面,去年,深蓝 S07 产能限制导致的交付滞后,成为制约品牌增长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在长安汽车提出的 2030 年 500 万辆发展目标中,新能源与全球化是两大核心引擎,而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新能源战略的核心承载者,肩负着 200 万辆的销量任务。

但从目前产能布局来看,深蓝汽车现有的南京工厂、北京工厂、泰国工厂,以及即将完成改造投产的重庆工厂,总产能距离 200 万辆的目标仍有显著差距。

产能缺口的背后,是深蓝汽车对未来市场的野心与产品规划的前瞻性布局。为支撑长远发展,深蓝汽车的产品规划已全面提速,第二代产品已进入有序开发阶段,计划 2026 年开始批量投放,到 2030 年累计推出 30 款产品覆盖全细分市场。如此庞大的产品矩阵与销量目标,倒逼深蓝汽车加速产能扩张,而接手重庆工厂,是深蓝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实现产能跃升的关键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深陷困境的北京现代,也在为未来的产能需求谋划。根据其发布的 " 智启 2030" 战略,北京现代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实现 50 万辆的销量目标,并完成 20 款新产品的布局。但从当前产能现状来看,仅靠目前运营的北京第三工厂,不仅难以覆盖 50 万辆的销量需求,更无法满足多车型共线生产的柔性化要求。

加之北京现代正全力推进新能源转型,新能源车型与传统燃油车型在生产工艺、供应链体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单一工厂难以实现高效排产。因此,在北京现代的未来规划中,新建或改造专属新能源工厂已成为必然选择,否则其新能源转型与销量回升目标都将沦为空谈。

工厂的流转,是中国汽车产业格局重构最真实的注脚。自主品牌通过接手改造闲置产能,实现了高效扩张与资源优化,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然而,历史的经验值得警醒。北京现代从 165 万辆产能规划到如今工厂 " 甩卖 " 的遭遇,正是盲目扩张反噬的典型案例。

在当前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扩产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企业既要有洞察市场的敏锐,又要有克制冲动的智慧;既要敢于在技术变革中果断投入,又要善于在产能布局中精准落子。如何让扩张节奏贴合自身实力、产品迭代与市场脉搏,让产能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底气,而非拖累发展的包袱,是所有车企在格局重构时代必须修好的一堂必修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北京现代 重庆 发动机 新能源 生产基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