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101 3小时前
“人造肉”千亿赛道的坍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 101,作者:刘一鸣,编辑:陈茜,原文标题:《" 人造肉 " 千亿赛道的坍塌:资本的幻想与精英主义的泡沫》,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19 年,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在纽约上市,一时间成为华尔街最火的 IPO。短短几个月内,股价从 25 美元的发行价一路冲到 234 美元的巅峰,市值一度超过 100 亿美金,被誉为 " 替代肉类的未来 "。

然而,短短 6 年之后,Beyond Meat 股价已从最高点跌去 99.5%,市值蒸发了百亿美金。可就在一个月前,它的股价却诡异地一度暴涨了 1300%,然后又快速坠落,俨然成为一支妖股。

更荒诞的是,它的老对手,另一家人造肉巨头 Impossible Foods,它的 CEO 竟然公开表示,正考虑往他们的 " 植物汉堡 " 里,加入真正的动物肉。

曾经席卷全球、被资本疯狂追捧的人造肉,迅速被戳破泡沫、赛道崩塌、沦为散户炒作的玩具,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人造肉泡沫是如何破灭的?市场为什么不买单?Beyond Meat 是如何成为妖股的?以及 Impossible Foods 又为什么背叛了整个叙事。

一、人造肉泡沫破灭急速冷却的 " 黄金赛道 "

" 人造肉 " 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更学术一点的名字叫替代蛋白,主要可以分为植物基的植物肉,和实验培植出来的培育肉。

植物肉很好理解,就是用各种植物的蛋白,来模拟肉,就跟我们小时候吃的素鸡很像。而培育肉就更前沿,这种方法是通过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去培养肌肉细胞,然后让它分裂生长,形成肌肉组织而制作出来肉。当然,后者的培育因为现在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生产出来的肉都是天价。

2011 年一位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 Gabor Forgacs,他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吃了这种肉,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公开试吃实验室人造肉的科学家。听起来真有点疯狂科学家的感觉。

所以我们目前在市面上主要能买到的人造肉,其实都是第一种技术路线,也就是植物肉。第二种培育肉的公司,主要都在靠 VC 的融资活着,几乎没有面世的产品。

但显而易见,在人造肉的风口过去之后,这些公司这几年的日子都非常不好过。

根据 GFI(The Good Food Institute)的数据,2024 年,全球风险投资 VC 对植物肉公司的投资暴跌了 64%,这部分是指用植物蛋白来做的植物肉。而如果你去看通过实验培育的人造肉,在 2024 年又同比下降了 40%,而这是在之前已经暴跌了 75% 的基础上,还在继续断崖式下跌。

资本不玩了,那消费者呢?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人造肉市场,植物肉的零售额已经连续三年下滑。超市里的 " 植物肉 ",也因为消费者不再买账,正在从当年的 " 新潮单品 " 变成现在的 " 清仓折扣 "。

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是,近两年,一场声势浩大的 " 反超加工食品 "(Anti-Ultra-Processed Food)浪潮正在席卷欧美。消费者开始翻看食品的配料表,他们突然发现,这些人造肉所谓的 " 健康 ",可能只是一个营销故事。有更极端的观点,直接把人造肉打成了 " 昂贵的工业添加剂 "," 健康 " 的这个核心卖点,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Business Insider:

另一种超加工食品是植物肉。它们的优点之一,是去除了红肉等天然食物中一种叫做糖皮质激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即使是植物性食品,也可能不健康。例如,糖就是植物性的。此外,很多这类食品为了模仿味道,会添加大量的钠。所以它们的含盐量通常很高。

所以结局就是:资本撤退,消费者态度转向,直接导致了行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 " 大洗牌 "。UNREAL Foods 放弃了研发无蛋鸡蛋,Remastered Foods 停止了素培根,Meatless Farm 停止了植物香肠的生产 …… 越来越多地替代蛋白公司纷纷倒闭、裁员或被出售。

一大批在风口上起飞的跟风者,如今纷纷倒下。现在,牌桌上剩下的最大的两个玩家——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还在苦苦支撑。而它们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

二、两大巨头的 " 绝境求生 "

Beyond Meat:在破产边缘挣扎

我们先来看 Beyond Meat。如果你只看它的股价,你会觉得它要完了。但如果你看了它的财报,你会觉得它早就该完了。

根据 2025 年的数据,Beyond Meat 的年收入预计在 3.3 亿美金左右。这个数字,居然只比 6 年前高了 10%。

更可怕的是它的利润,盈利仍然遥遥无期。根据 2024 年的财报,Beyond Meat 每卖出 1 美元的产品,在运营上就要亏损 45 美分。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种商业模式,在 2021 年以前,VC 们管这个叫 " 用利润换增长 ";在 2022 年以后,市场对这种的耐心越来越低,因为耐心都被 AI 和具身智能吸引走了。

还有一个更致命的地方:公司账上有 10 亿美金的可转换债券,将在 2027 年 3 月到期。很明显,Beyond Meat 无法偿还这笔债务,信贷市场也知道这一点,这些债券目前的交易价格仅仅是面值的 17%。用华尔街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市场认为 Beyond Meat 大概率还不上这笔钱,它在两年内违约的概率,几乎是板上钉钉。

所以,你就能理解它最近的各种动作:一方面在大裁员、另一方面全面暂停中国业务,因为事实证明,中国消费者对人造肉也不感兴趣。这些都不是什么战略调整,这是 " 休克疗法 ",是在变卖资产、断臂求生,只为活下去。

Beyond Meat CEO 布朗在财报电话会上,还在指责这一切都是因为 " 错误信息 "(misinformation)和 " 来自传统肉类行业的攻击 "(incumbent industry campaign)造成的,但市场显然已经不相信这个故事了。

一家基本面如此糟糕、股价跌去了 99%、濒临破产的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变成 Meme 股,一度暴涨 1300% 呢?这恰恰是它 " 濒临破产 " 的副产品。

事情是这样的:10 月初,Beyond Meat 为了解决债务问题,搞了一个 " 债务互换 "。简单说,就是用 2030 年到期的新债,换 2027 年到期的旧债。但代价是什么呢?它要增发高达 3.26 亿股新股来稀释。要知道,它当时的总股本才 7600 万股。这就相当于往一小杯威士忌里,倒进去了一整大瓶水。

消息一出,市场崩溃了。股价直接腰斩,跌破了 1 美元,成了一支 " 妖股 "(Meme Stock)。股价跌到这个地步,空头们自然是蜂拥而至,赌它归零。这时候,一位 ID 叫 "Capybara Stocks" 的迪拜房地产开发商 ( Dimitri Semenikhin ) ,在 Reddit 上发了一篇 " 檄文 "。

他的核心论点是:市场误读了这个债务交易!他认为这个交易其实是 " 天才之举 ",是利好,而且 Beyond Meat 的空头仓位太高,只要散户们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华尔街。

这时候,一个类似 GameStop 散户大战华尔街的三要素,就都集齐了:" 跌到谷底的价格 " + " 一个类似 Roaring Kitty 的‘带头大哥’ " + " 极高的空头利息 "。就在这时,Beyond Meat 又宣布扩大了和沃尔玛的合作。

突然,散户们蜂拥而入,股价在几天内从 0.52 美元的最低点,一度飙升到超过 8 美元,盘中涨幅超过 1300%。那些做空它的对冲基金,在短短四天内,纸面亏损就超过了 1.2 亿美金。

当然,狂欢过后,一地鸡毛。这根本不是什么价值发现,这只是一场利用规则、针对空头的 " 赌场游戏 "。这可能也成了 Beyond Meat 这家公司,在彻底退市前,最后一次、也是最讽刺的一次 " 烟花秀 "。

而它一度最大的竞争对手 Impossible Foods,也好不到哪里去。

Impossible Foods:革命者到叛变者

Beyond Meat 在赌场里被当做筹码,它的老对手 Impossible Foods 在干什么呢?它在 " 叛变 "。

因为 Impossible Foods 没上市,我们看不到股价,但它同样经历了多轮裁员,日子一样难过。它的新 CEO Peter,不得不低头变得现实起来,他不再谈 " 拯救地球 "、" 颠覆肉类行业 " 的空话,他看准了另一个群体—— " 弹性素食主义者 "(Flexitarians):他们不是纯素食主义者,而是在一周之内,有一天或以上不吃肉类就算,所以这个市场,明显比纯素食主义者要更大。

而 Impossible Foods 这个时候,做了一个 " 大逆不道 " 的决定。CEO Peter 在华尔街 · 日报的采访中说:" 我可能会做一款混合了 50% 真牛肉的汉堡 "。此外,Impossible Foods 还把包装从代表 " 素食 "、" 环保 " 的绿色,改成了代表 " 肉 " 的血红色。

这简直是 " 革命者 " 的公开 " 叛变 ",也彻底撕下了植物肉行业的最后一块遮羞布:那套 100% 植物基、完美替代真肉的理想,在残酷的商业现实面前,已经彻底失败了。

三、人造肉为什么不香了?

当泡沫破了、巨头投降了。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这是怎么发生的?

这场从比尔 · 盖茨、李嘉诚、莱昂纳多,无数大佬共同背书、看似完美的革命,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我们之所以选这三个人名,也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当年支持人造肉的三股力量。

比尔 · 盖茨代表硅谷的 " 科技理想主义 ",他同时投资了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小李子代表好莱坞的 " 环保主义 ",李嘉诚代表了亚洲的 " 全球精明资本 ",他也是 Impossible Foods 的早期投资者之一。

我们硅谷 101 和当年几位看这个方向的 VC 投资人朋友聊了聊(当然他们后来早就转方向了),他们总结了三个核心原因,这也是人造肉行业当初引以为傲,但最终被证伪的三个点。

口味与价格

首先是口味。这是人造肉不成功最核心的原因,被消费者们吐槽又贵还不好吃。其实我自己没有太吃过人造肉的产品,但为了做这个选题,我决定去自己尝试一下。

第一站,我们去在硅谷这边的一家麦当劳。但是,我们却扑了一个空,我们在店里发现,其实美国已经没有继续提供人造肉汉堡了。

网上的资料显示,2021 年,麦当劳与 Beyond Meat 合作,推出了 McPlant 这款汉堡,2022 年在欧美几个国家和地区推出,然而由于销量不佳 ,不少地区将这款汉堡移除了菜单,而在剩下依旧供应的国家的地区中,仅有部分餐厅作为限时供应产品推出。

在麦当劳官网上,仍然显示这款汉堡在不少店铺有售,所以误导了我们,但现实情况是,因为销量非常差,美国地区的所有麦当劳已经停止了销售。

接着,我们又去了另外一家在硅谷斯坦福大学对面的汉堡店 Gott's Roadside,它们与 Impossible Foods 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人造肉选项。但吃起来很软,缺少肉的纤维感与弹性,是一种很奇怪的口感。

所以结论就是:尽管技术一直在进步,但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它的口感、风味、咀嚼感,离真正的 " 肉 " 还差得很远。消费者是诚实的,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 " 复购率极低 "。人们出于好奇,可以尝试一次,但很少有人会第二次、第三次购买。

Alexia Howard(伯恩斯坦公司美国食品行业高级研究分析师):

因为该产品在口味和技术上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也没有达到特别的品质,而且价格也没有比动物肉低,所以消费者没有理由再次购买它。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们的产品体验。他们没有作为回头客,回来进行第二次消费。

人造肉除了口味不行之外,价格也是劝退的因素之一。根据深度研究人造肉的非营利性机构——美国优质食品协会(GFI)2024 年的统计情况,比如说牛肉,真肉是 6.69 美元 1 磅(454g,约 0.9 斤),而植物肉是 7.64 美元 1 磅,比真肉还要贵一点。而且牛肉是价差最小的品类,鸡肉、猪肉、火鸡等品类,都贵了更多。

总体来说,植物肉的平均价格,要比传统的真肉贵上 82%,几乎要翻一倍。

我们也对比了店里卖的人造肉汉堡和超市里的人造肉产品,价格确实不便宜。比如 Impossible 芝士汉堡是 15.99 美元,正常的培根芝士汉堡才 13.99 美元。

而在美国的连锁超市 Whole Foods 中,Beyond Meat 的这两块人造汉堡牛肉饼,售价 8.49 美元。旁边的 Beyond Meat 的人造香肠,售价 10.49 美元。虽然有机和高端肉类的价格确实可以很高,但人造肉类的价格明显要比普通肉类贵不少。

结论就是:人造肉虽然不是肉,但价格上并没有任何优势。

我们知道,2022 年欧美开始陷入高通胀环境,全球消费者都在 " 消费降级 ",而人造肉你还没真肉好吃、价格又高、现在大家手里的钱都紧了,那尝鲜试了一两次之后,就很难复购,而没有复购,这些人造肉公司就很难盈利。

其实在 2~3 年前,国内就有一批餐饮品牌,他们因为也想开发一些新品,声势浩大的尝试过上线人造肉产品,从人造肉汉堡,到各种植物肉的小零食,再到火锅里的素肉、素毛肚。当年有投资人朋友就跟我说,人造肉能不能火,就靠这次餐饮行业大规模的尝试。

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效果非常差,比如放到火锅里,其实就煮碎了。而那些植物基的牛排、五花肉,也无法复制真肉的香味和感觉。唯一味道还不错的,就是有一个植物鸡肉卷的品牌,但也总被吐槽放了太多调味料,吃完后容易口渴,所以也被消费者们质疑人造肉是否真的健康?

健康神话的破灭

如果说 " 贵 " 和 " 不好吃 " 只是阻碍,那么 " 健康神话 " 的破灭,就是最致命的一击。还记得它们一开始是怎么宣传的?" 更健康 ""0 胆固醇 ""0 反式脂肪 "。

但消费者和媒体很快发现不对劲,他们发现了长长的配料表。比如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虽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承认它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也一直受到健康推崇人士的质疑和批评。

Business Insider:

如何判断是否应该购买超加工食品呢?首先,阅读配料标签:营养专家通常会遵循 "520 法则 ",即有害物质含量低于 5%,有益物质含量高于 20%。你应该选择高纤维、低钠、低添加糖的食品。注意标签上是否有你不认识的化学成分,并对那些花哨的宣传语保持警惕。

植物肉公司往往会说,将豌豆蛋白转变为类似肉类的挤压过程,类似于使用意大利面制作机,但因为需要把植物蛋白,比如豌豆蛋白黏合起来,让它们有真肉的质感,有些公司会用一种菌丝体(mycelium),它是蘑菇和其他真菌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细长根状结构,它能够很好地起到粘合的作用。

但反对植物肉的人认为,当然其中一些也是和肉类食品公司结盟的团体,就攻击说植物肉制品是 " 超加工 ",因为它们是由工业生产的成分制成的。

" 超加工 " 的定义就是:你无法在你家里的厨房把它做出来。更偏激的人,会把植物肉跟薯片、可口可乐、奥利奥归为一类。

公众对 " 超加工食品 "(UPF)的担忧,成了压垮人造肉的最后一根稻草。传统肉类行业也迅速抓住了这一点,疯狂攻击。

作为 " 让美国再次健康 "(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运动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下的现任卫生部长小罗伯特 · 肯尼迪,就一直对超加工食品和人造肉持强烈批评态度。

他就曾经转发了一篇标题是《人造肉骗局》的文章,里面第一句话就是:" 该行业利用各种策略,将其定位为天然肉类的健康替代品,但人造肉只不过是超加工食品的另一种说法,其中充满了转基因和化学添加剂,旨在尽可能地模仿肉类的外观。"

当然,对小罗伯特 · 肯尼迪的反对声音也很多。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其实是一直充满舆论争议的。总之,不少消费者会觉得:我为了健康,为什么不直接去吃豆腐、吃蘑菇、吃蔬菜,而非要吃你这个昂贵、加工过的 " 素肉 " 呢?

错误的对标

第三个原因需要上升到战略层面,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 的创始人,押注这个赛道的背后的风投资本和华尔街,都犯了一个致命的类比错误。

Beyond Meat 上市时,市场对它的投资前景之所以看好,就是预期植物肉能在肉类市场中像植物奶一样,在牛奶市场中也取得类似的市场份额。

在植物奶中还算成功的有杏仁奶、燕麦奶等,它们从传统牛奶手中拿到了 15% 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总销量在整个植物基食品中最高。

当年资本们的幻想就是,植物肉最终能像植物奶一样成功,那么市场规模将足够大,潜在收益也会非常可观。

然而结果证明,这个类比定位是错误的。植物肉相比于植物奶的劣势在于,植物奶通常定位在中等价位,虽然比传统牛奶贵,但比有机牛奶便宜;而在肉类领域,目前还没有广泛普及的有机产品,因此,植物肉只能作为高端产品进入市场,这就大大减缓了植物肉的整体普及速度。

所以,如果想颠覆肉,就不能只是 " 差不多的替代品 ",必须在所有方面(口味、价格、健康、便利性)都要做得更好。很遗憾,现在的植物肉,在大多数维度上都输了。

四、科技精英主义的泡沫,无法逆转最古老的饮食习惯

所以植物肉的故事,在今天已经基本走入谷底,我们聊得很多行业人士都认为,这个赛道会很难翻盘。在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我想到读到的一本前几年风靡硅谷的创业圣经,叫《The Power Law》。

里面将 Impossible Foods 的成功崛起故事作为开头,公司创始人兼 CEO Patrick Brown 在见到著名硅谷投资人 Vinod Khosla 的时候,在他的融资 PPT 最后一页写到:全球肉类市场是一个 1.5 万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超级大蛋糕,而服务它的却是传统的史前技术,而 Impossible Foods 的目标就是 " 用人造肉使得整个肉类行业变得多余。"

这句话显然引发了 Khosla 的兴趣。Patrick 这位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系教授面对着眼前这位以 " 喜欢押注看似不可能的疯狂创业点子 " 而闻名的投资人,说:" 如果你投资我,我发誓会让你比现在更富得流油。"

但显然 Patrick 还没有实现他这个诺言,Impossible Foods 还没有能成功上市,人造肉的赛道就已经坍塌了。

听上去,这个赛道的崩盘本质上是一个 " 科技精英主义 " 的泡沫。他们试图用技术和资本、用 " 拯救地球 " 的宏大叙事,去强行扭转人类最古老、最核心的饮食习惯。

但他们低估了人们对 " 吃 " 的要求,低估了 " 肉 " 的魅力,也高估了科技能带来的改变,以及自己产品的成熟度。

Beyond Meat 的 Meme 式狂欢,是资本市场对这家 " 夕阳公司 " 最后的利用价值;而 Impossible Foods 的 " 叛变 ",那个 " 加入一半真肉 " 的混合汉堡,反而可能是行业里最诚实的选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