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年初,就已经网传即将开拍的谍战剧《千里江山图》,历经了两次延期,终于在 11 月 27 号正式开机。
开机仪式在上海金山影视基地举办,从整个流程来看庞大正规,但很奇怪的是在这一次开机仪式中,女演员刘诗诗、关晓彤、孙怡等都亮相了,可关注度极高的男主张若昀、陈道明等都没有出现。

陈道明就算了,剧中主演咖位又足够大,虽然是这部剧的监制,但他不出场,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可开机仪式连友情出演的关晓彤都露面了,男主张若昀不到场就真的很罕见了,希望《千里江山图》别再有什么幺蛾子延迟拍摄,毕竟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头部级别的谍战剧项目了。

说起谍战剧,近几年只有叹息的份,实在是这个曾经火爆一时的赛道萎靡得很厉害,近 5 年中能够被拿出来做谍战剧代表的有 3 部。
一部是 2021 年的《叛逆者》,一部是 2024 年的《追风者》,还有 2025 年的《沉默的荣耀》,豆瓣评分都在 7.5 分以上,这就是头部了。

再将时间往前推 10 年,能够作为代表的有 2 部,一部是 2017 年的《风筝》,一部是 2015 年的《伪装者》,这两部豆瓣评分都在 8.5 以上。

可以说 2015 年就是谍战剧的分水岭,以后能拿出来做代表作品的,基本都属于偶像型谍战剧,与之前绝对经典的《潜伏》《暗算》《红色》等相比,已经差了一个纵队。

而且从这几年谍战剧作品 " 口碑 " 以及 " 出圈率 " 来看,谍战剧是越来越差,所以但凡提到谍战剧,大众都有一个疑问:当下谍战剧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其实我觉得谍战剧当下的创作瓶颈,和早些年民国抗日背景被过度挖掘有关。

谍战剧爆火的那几年,拍了太多这样类型的作品,再加上又有很多经典打底,导致观众阅剧水平越来越高,普通剧组操作谍战剧的水平但凡差一点,就会被加倍吐槽。
所以这几年很多制作方在往 " 创新 " 方面努力,尝试将传统的谍战剧背景转移到现代,但必须要说这个方向发展得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这个赛道没有出现绝对的经典。

我觉得国产谍战剧赛道,其实和曾经的 " 反特片 " 差不多,需要有一个时代大背景做支撑才能拍得好。
比如说建国后 60 年代,国内各大电影厂都喜欢拍这种拥有绝对敌我冲突的 " 反特片 ",那些年有《羊城暗哨》《永不消逝的电波》《古刹钟声》《英雄虎胆》《冰山上的来客》等等一系列经典。

但这些关于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反特电影,随着 70 年代《保密局的枪声》开始,就开始向谍战剧元素转移,后续基本上没有人再拍 " 反特片 ",然后从 1981 年的《敌营十八年》开始,谍战剧赛道慢慢形成。

所以说国产谍战剧,需要有敌我对垒故事背景才好看,如果转换到现代赛道其实不好操作,因为基本上 " 我明敌暗 ",可以拍成犯罪类型的剧集,非要困在谍战剧赛道,真的没有必要。
还有近几年一些所谓的谍战剧,大多 " 挂羊头卖狗肉 ",披着谍战剧的外衣拍现代偶像故事,基本上就是靠主演的流量明星吸流,当观众都傻,能火才怪!

柳云龙就曾说过,谍战剧需要表达出谍战的残酷与浪漫、信仰与立意,一定要沿着生活的逻辑去编,否则就是离谱。
就是说这类作品既要扣紧严肃主题,配合过硬的剧本操作,一般的小作品很难达到这个水准。

而我们当下说的《千里江山图》,剧本改编自孙甘露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 的作品,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被奉为 " 最具转化价值文学 IP" 的作品,整个故事人物庞多、故事线繁杂,再加上快节奏快、高密度剧情,是最适合拍成谍战剧的剧本故事。

当然这全自动难度也非常大,王倦就曾经说过,剧版的《千里江山图》和原著故事会有很大出入,这是 " 史无前例 " 的改编。
不过对于王倦的改编能力,大家还是比较信任的,毕竟他曾经操刀过很多男频经典剧集,成功率极高,再加上这次制作方腾讯、新丽都是大厂牌,又有张若昀这样既有号召力又有演员能量的主演坐镇,出圈率很高。

现在就希望《千里江山图》这个项目能顺风顺水地完成,到明年时和肖战的《谍报上不封顶》、任嘉伦的《风与潮》一起,能不能顶出一个 " 谍战剧新元年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