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郊外,一个形似巨型垂直尾翼的奇特东西悬停在一片林木茂盛的训练场上空。

它既不是飞机也不是直升机,而是 " 乌拉尔 -3" 飞艇——一种专为在西伯利亚针叶林中安装输电塔而设计的飞行起重机。它的唯一一次试飞本应开启航空运输的革命,却最终变成了苏联飞艇的绝唱。

大卫 · 宾巴塔领导的乌拉尔实验设计局研制的 " 乌拉尔 -3" 飞艇,设计逻辑堪称完美且独特。与传统的纺锤体飞艇不同,1550 立方米的主体结构外形如同垂直矗立的机翼。这并非出于美学考虑,而是为了在狭窄空间内作业而采取的特殊方案,毕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狭窄的林间空地上架设输电线路或天然气管道。短小的艇身能够更好地防止悬挂载荷产生的扭曲力矩,而如同垂直机翼的外形则能够将升力集中在施工现场上方,成为名副其实的 " 空中起重机 "。

乌拉尔 -3 飞艇的动力装置展现了设计的精髓,两台 32 马力的乌拉尔 -M-66 摩托车发动机分别安装在两侧,通过莫斯科舷外发动机的齿轮箱驱动螺旋桨,可以实现 360 ° 推力矢量控制。由于缺少控制舵面,差动推力方式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多年后,这一概念被誉为航空领域的突破性进步。乌拉尔 -3 无需压载物,易于操控且生产成本低廉。大卫 · 宾巴塔的主要创新设计在于其模块化系统:为了增加运输能力,可以将多艘这样的飞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在卸载货物之后再分离。这种为运输任务采取的模块化设计,可谓超前数十年。

1982 年春的试飞证实了 " 乌拉尔 -3" 的性能,飞艇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操控性和机动性。它的成功显而易见,以至于苏联政府下令研制一款三吨级的飞艇。然而,1983 年 1 月 25 日的关键试飞却暴露了设计上的缺陷。发动机在强劲的逆风中显得动力不足,但多马科夫上校和飞行员托姆申组成的试飞机组出色地控制了这个局面,历史上首次在没有系泊设备和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将飞艇降落在空旷的田野上。这次迫降本应视为 " 乌拉尔 -3" 具有极强生存能力的有力证据。

然而,正是这次成功的迫降最终导致了 " 乌拉尔 -3" 的失败。苏联官僚机构没有将此次事件视为设计可靠性的证明,也没有简单地为其安装功率更强大的发动机,而是采取了保守的做法,将这个已经证明可行性的项目终止了。他们的理由相当简单:如果飞艇不够完美,那么它就一定存在危险。当西方国家才刚刚开始试验混合动力飞艇时,苏联已经拥有了一个现成的、经过试飞且高效的 " 空中起重机 "。该项目的终止让苏联失去了一种开发偏远地区的独特工具——而这正是苏联当时耗费巨资、承担巨大风险努力解决的问题。
可见,各国官僚都有一个共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好了是国家的事,做不好就是自己的事,不想承担责任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这艘船沉了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
110 年前 德国齐柏林飞艇空袭伦敦 大英帝国首都史上第一次遭轰炸
90 年前 " 梅肯 " 号飞艇遭遇大风坠毁 充满昂贵氦气也无法保证安全
83 年前 " 苏联 -V6" 飞艇撞山 原因非常荒唐 法西斯将军曾协助建造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变推送规则,建议设置星标或进行互动,避免无法接收更新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