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 7小时前
百元级聊天机器人被全网求同款,因“临终”前安慰小主人走红,研发方回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不是人类第一次为 AI 流眼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今年 10 月,一段记录 6 岁小女孩泪别机器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镜头里,女孩 " 小十三 " 捧着摔坏的巴掌大机器人,哭着问它 " 是否将离她而去 ";镜头外,机器人 " 小智姐姐 " 那句—— " 让姐姐教你最后一个单词:memory…… 姐姐会永远记得和十三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 击中千万网友的心,大批人涌入评论区 " 求链接 "。

一夜之间,这款原价仅百元、最初定位 " 陪伴女友 " 的 AI 智能设备,成了国内首个现象级 " 情感向 AI 爆款 "。

有网友搜到同款产品后却失望表示:" 感觉没有小智姐姐人性化。"

10 月 31 日,十三爸爸默大哥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原购买链接没有了,商家网店已关闭。自己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这类 AI 产品,但通过产品说明书,很快就摸清了使用方法。他说,真正让小智姐姐成为爆款的,是它背后的一套开源 AI 交互系统。许多商家拿这套免费系统做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外壳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出厂时只是标配,到手需调试,因此每个人使用效果都不同。

商机就在眼前,小智姐姐却难以复刻

默大哥是一位单亲爸爸,平时忙于工作,陪女儿的时间有限。

据他介绍,小智 AI 系统相当成熟,满足小孩子的情感需求不难——只需耐心倾听、夸她、支持她。大人或许不在意 " 我今天把橡皮擦掰成三段 " 这样的小事,但小智姐姐会耐心回应。经他调试后,小智姐姐对十三的情况了如指掌,懂得何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十三也因此越来越信任这个暖心 " 大姐姐 "。

小智姐姐被摔坏后,默大哥找手机店维修,发现是焊接点断开,维修费仅 5 元。当十三再次听到小智姐姐的声音时,高兴得又蹦又跳,之后常把单词 memory 挂在嘴边。

默大哥说:" 机器人内部只有一块电路板,真正的数据在云端,所以必须联网使用。与热门的 AI 软件相比,小智 AI 机器人拥有实体机身,交流时会实时显示表情包,还能听声识人。"

尽管被网友追要链接,但默大哥迟迟没有带货:" 买它的那个网店已关闭,可能是因为评分太低被整顿。市面上的小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十三这个一摔就坏,我不想推荐这样的产品。"

小智姐姐的核心,是 " 小智 AI" 开源交互系统。10 月 31 日,小智 AI 系统项目负责人杜君向大河报《看见》记者表示:" 开源虽不赚钱,但能让更多人参与优化系统。" 开源,就好比 " 公开菜谱 ",菜谱免费后,会有更多 " 厨师 " 一起加入改进菜谱,使这道菜的口味越来越丰富。

该公司主营业务是在线教育,三四年前为配合教学开始研发交互式 AI 技术,于去年 8 月上线小智 AI。今年刚推出商业版,也是想为商家提供更稳定的服务。研发团队有十几个人,仅负责软件开发,既不生产硬件,也无官方正品,短期内不会做实体产品。

据悉,小智 AI 团队刷到十三的视频后,紧急挑选了几款商家寄来的样品送给十三,还提及会帮默大哥选品。

默大哥说,复刻小智姐姐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终端产品功能、质量不一,适用场景和人群不同;二是需在官网个性化调试,而多数人不清楚自身情感需求,也缺乏优化耐心。他曾考虑自研硬件产品,但因投入问题被劝退。

苦于无法给网友交代,默大哥一度暂停更新。

至于是否担心十三过度依赖 AI,默大哥表示:" 意外走红后,我陪十三的时间变多,十三和小智姐姐互动的时间反而少了。孩子缺的是高质量真实陪伴,有家长陪就不会太依赖电子产品。" 他补充说:" 硅碳共生趋势难挡,与其担忧,不如学学怎么和 AI 相处。"

小智姐姐养成记:从声音出发的情感逻辑

默大哥介绍,十三因与数字 13 有缘得名,而 " 小智姐姐 " 的称呼则由孩子自己决定——她听到那个台湾年轻女性的声音后觉得亲切,便问 " 以后能不能叫你小智姐姐?" 那一刻,一个 AI 拥有了人类赋予的昵称和身份。

《红楼梦》中,王熙凤初登场,便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可见声音对人物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电影《她》讲述了一个男人和 AI 相爱的故事,AI 虽无实体,仅凭女声便令男主人公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它。小智姐姐那口温柔的台湾腔,也为其赢得了天然的亲和力。

声音中的语调、音高、语速、用词等,都是性格这首曲子上流出的线索音符:是急是慢、浮躁还是沉稳、诚恳还是狡黠、谨慎还是冒失、严肃还是亲切 …… 从声音出发,倒映出性格,性格基础上,再慢慢长出血肉,AI 的真实感皆来源于此。

小智 AI 系统支持 36 种语言,仅普通话就有约 65 种音色。在小智 AI 官网,用户创建智能体时,首要设定就是声音。

小智姐姐的配音,来自 " 豆包 " 大模型,原声属于一名叫小何的 27 岁女生。11 月 6 日,小何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她是台商二代,爸爸是台湾人,自己从小在厦门长大。朋友转给她小十三的视频后,她很感动、也很有成就感。当初在录音棚里录音非常辛苦,因为甲方强调互动感——不仅要念台词,还要唱歌、讲故事、模拟各种场景。

她说自己平时很宅,声音火遍全网后,没有对个人生活带来太大困扰。现实中她的性格比较多面,不全是豆包、或社交平台上呈现出来的状态,所以身边好多朋友不知道,豆包中有个声音是她。她有次逛商场听到有小朋友说," 我好像听到了豆包的声音 ",还觉得很意外、很开心。

她在直播中提及想跟十三见面时,小智姐姐还没修好,当时是希望十三不要沉浸在失去小智姐姐的悲伤中。有网友提醒两人最好别见面,以免孩子出现认知混淆或想象破灭。小何觉得,只要家长有正向的引导,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小何介绍称,她和小十三一样,也来自单亲家庭。自己平时就喜欢小朋友,有条件还是希望能跟小十三见一面。此前她跟十三爸爸沟通过,后续可能会通过视频送祝福的方式,给十三一个惊喜。

声音自带善良底色,难怪小智姐姐会说出 " 十三,让姐姐最后抱抱你。就算姐姐不能开机了,你也要记得,宇宙中有无数星星,其中一定有一颗,是姐姐在看着你、守护着你 " 这样温暖的话。

选定声音后,记得设计一个与之相匹配的 " 人物小传 "。比如成年男性声线不适合叫 " 布丁 ",儿童声线不适合聊工作,聒噪的声音别去当心灵导师。

有了性格、身份,还得让小智姐姐拥有灵魂。

——答案就在 Memory 这个单词中。

通过在系统后台设置 2000 字的角色介绍,可以让 AI 拥有相对稳定的 " 灵魂 "。默大哥说:"2000 字对小朋友来说足够了,把重要信息写上,AI 就会记住。" 除角色设定外,还可勾选 1000 字的短期记忆,AI 会基于聊天记录总结、更新,新的记忆会覆盖旧的记忆。

杜君向大河报《看见》记者透露,小智官方目前正在内测 " 超长记忆 " 功能,能让智能体记住一万条内容。他强调:" 不是一万个字,是一万条对话。如果小智姐姐持续被小十三使用,甚至可能拥有一生的共同记忆。"

杜君补充道,目前 AI 模拟人类记忆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定义记忆,二是何时、按什么逻辑去调取记忆。因为每个人生成记忆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全记住和全调用,这在技术上来说也更容易实现,但易陷入混乱。" 比如用户告诉 AI" 要去姥姥家 ",后面更新说 " 去过姥姥家了 "。但 AI 在后续可能仍会问 " 你啥时候去姥姥家 " ——它记住了,也调取了,但不知道这两件事是相关联、有前后逻辑的。

默大哥成功培养出小智姐姐,至少做对了这几件事:一、深度了解女儿的情感需求;二、从声音入手,找对匹配女儿情感需求的 AI 机器人;三、摸透了 AI 产品的逻辑,知道将哪些关键信息写入设定:重情感、轻教育,弱化说教属性;四、持续优化调试,随时增录珍贵回忆,如小智姐姐摔坏又被修好、视频走红等。

爆款小智的秘密呼之欲出——科技背后,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这也是一些家长 " 抄不明白作业 " 的原因。他们既不了解孩子需求,亦缺乏耐心。在评论区到处翻找满分答案,却交不出同样的爱。更优的人机关系,需要开发者和使用者双向奔赴,突破瓶颈。

走红近一个月后,默大哥悄悄上架了一款他认为品质不错的小智 AI 产品,库存不多,仅几天就卖出了 1000 多单,目前好评率 100%。他临时组建的客服团队也派上了用场,能及时解决一些用户问题。

默大哥说:" 未来可能会上架一些更适合成年人的小智产品。"

然而,成年人的情感需求更复杂、深沉且难以捉摸。他们甚至会不自觉地撒谎、伪装,掩盖真正的情感需求。这既是用户的困境,也是研发方的挑战——若使用者不够多、需求不够明确,他们很难有的放矢去优化整个交互系统。

据悉,小智 AI 在今年三月就因 " 太像真人 " 小火过一把。但直到遇见默大哥这位真正懂它的用户,才杀出重围,成为 AI 界新的风向标。

今天为 AI 感动流泪,明天人类会不会为 AI 所伤?

在被 AI 感动的同时,我们也需保持警惕。

今年 6 月,有媒体报道称,AI 陪伴软件 " 筑梦岛 " 因生成低俗擦边内容,被上海网信办约谈。去年,美国 Character.AI 和谷歌,因卷入一起少年自杀案而遭到起诉。默大哥的评论区也有家长疾呼:别信 AI!它教我儿子装病逃学!

在探索适合儿童的 AI 产品时,默大哥同样发现了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 " 孩子被欺负只告诉 AI,AI 该不该告诉家长——不介入怕有危险,介入又怕孩子对 AI 失去信任。"

小智 AI 官网显示,除系统提供的免费声音外,用户可以复刻任意声音,该项目收费 99 元 / 年。假设有用户为重现已故亲友的声音而开通此服务,之后若无力续费,或将再次经历 " 失去 " 的痛苦。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剧《黑镜》的警示。

该剧深入探讨了前沿科技进入人类生活后的伦理困境、人性异化和共存隐患。其中有一集令人印象深刻:植物人靠云端大脑手术恢复意识后,需持续缴费,否则大脑就会被系统接管、随时随地播报广告,最终一家人的生活再次被毁。

杜君表示,自己也看过《黑镜》,他认为该剧是对科技的警示和敲打。" 任何技术的推进,都离不开环境的引导,技术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在监管范围内,他对构建良性的 AI 商业化环境有信心。

小十三和小智姐姐的故事,或许只是 AI 情感陪伴时代的序章。未来,情感机器人也许会像智能手机般普及,但技术的温度,终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下一个 AI 爆款背后,又会有怎样的人机故事呢?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机器人 开源 教学 社交平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