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轮巴以冲突 2023 年 10 月爆发以来,以色列方面的动向持续牵动舆论视线,其中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处境,成为观察巴以冲突和地区局势走向的重要窗口。
在 2022 年的议会选举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阵营赢得议会多数席位,并成功组阁。现政府由右翼和极右翼势力组成,有着 " 史上最右政府 " 之称。截至目前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执政累计超过 18 年。但本届任期内,内塔尼亚胡在国内面临维系执政联盟、应对个人贪腐指控等多重压力。如果本届政府任期能够顺利结束,以色列下一届议会选举将于 2026 年 10 月举行。有媒体分析认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党联盟将难以达到执政所需的多数议席。
10 月中旬,内塔尼亚胡宣布将参加 2026 年议会选举,并自称能够赢得连任。以色列媒体先前报道认为,内塔尼亚胡本届任期试图通过延长加沙战事确保极右翼政党继续留在执政联盟,为其执政 " 续命 "。
如今距离下一次议会选举不足一年,内塔尼亚胡能否如愿?以色列反对党 " 拥有未来 " 党领导人亚伊尔 · 拉皮德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反对派已向美国传递信息,即 " 内塔尼亚胡已失去对议会和政府的控制 "。
面临审判压力增大
2020 年初,以色列检方以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 3 项指控,正式起诉内塔尼亚胡。同年 5 月,法院首次开庭审理该案,内塔尼亚胡因此成为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审理的在任总理。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如果罪名成立,内塔尼亚胡因受贿面临的刑罚将是最高 10 年监禁,因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面临的刑罚将是最高 3 年监禁。
2025 年 11 月,案件有了最新进展:法院对部分核心证据进行了实质审理,针对内塔尼亚胡与企业高层间的财务往来展开了公开质证。以多家媒体梳理发现,自审理启动以来,内塔尼亚胡多次以战事、外访、健康等理由 " 拖延避审 "。这是否构成对司法程序的规避,成为舆论争议焦点。
以色列民众对此意见分裂明显。支持者认为对内塔尼亚胡的审判可能被政治化,是对右翼政府和强势总理的干扰;反对者则强调必须保持法治尊严,无论职位高低,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社会两极分化在选民层面产生连锁效应,中间派及温和选民对内塔尼亚胡的政治信任度出现波动,而右翼和极右翼选民则表现出对内塔尼亚胡的坚定支持,这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政治压力,但并未完全消解政敌和公众对其执政合法性的质疑。
而随着审判进入关键证人做证阶段,媒体密集报道案件进展,公众对司法程序透明度的关注持续升温,也加剧了以色列政治舞台的紧张态势。这迫使内塔尼亚胡必须在法律应对、选民沟通及政策执行之间保持高度平衡,因为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政治联盟的裂解或民意支持率的下降。
11 月初,有以色列民调显示,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支持率虽保持领先,但在中间派和年轻选民群体中,其信任度显著受损。这也使其领导的政府在处理关键问题时面临更多挑战。
派系矛盾难弥合
由于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力量是一个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其内部裂痕从 2022 年末组建联盟之时就已埋下。其中,少壮派领袖如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 · 本 - 格维尔(49 岁,极右翼政党犹太力量党领导人)和财政部长比撒列 · 斯莫特里赫(45 岁,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领导人),时常挑战内塔尼亚胡的领导地位。
本 - 格维尔近日公开威胁,若不推进对恐怖分子的死刑法案,将率党退出执政联盟。斯莫特里赫近来则借机推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张相关法案,该法案已于 10 月下旬在议会通过预备性表决。有右翼政党认为此举可能会影响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
需特别指出的是,右翼阵营内部围绕极端正统派(也被称作哈雷迪犹太人,是正统犹太教的一个保守派别,执行严格的犹太教法,目前占以色列总人口约 13.5%)服兵役问题,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矛盾。在以色列,大多数公民年满 18 岁必须服义务兵役,但极端正统派犹太教人士长期得到豁免。
利库德集团的选民以右翼世俗派犹太人为主,而沙斯党等极右翼宗教政党选民则以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为主。极端正统派犹太选民视免服兵役为 " 神圣义务 ",令世俗右翼颇为不满。2025 年的一项民调显示,75% 支持利库德集团的选民支持强制极端正统派犹太人服义务兵役,这遭到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强烈抵制。10 月 30 日,西耶路撒冷爆发了极端正统派犹太教人士组织的大型集会示威,反对政府扩大兵役征召范围,造成人员伤亡。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极端正统派犹太人长期享有免服兵役待遇,并获得国家补贴。近些年,这一群体人口数量爆炸式增长,在以色列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抬升,其不服义务兵役却享受特殊的政治和社会待遇,让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世俗派和改革派犹太人产生不满。他们认为,以色列已陷入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状态,也极大地侵害了世俗派和改革派犹太人群体的利益。
以色列代表世俗派犹太人的中间翼政党和右翼政党,已多次要求修改以色列相关法律,扩大以色列极端正统派犹太人服兵役的比例,或强制其参军。以最高法院 2024 年 6 月裁定,极端正统派犹太教神学院学生群体不再享有义务兵役豁免权。
但在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看来,保持其享有上述权利是保证以色列极端正统派宗教和社会特性的重要前提。由于该议题牵动宗教、法治、社会结构与战争动员能力等多方面,无疑是影响以色列政治未来方向的关键变量之一。
在其他一些议题上,若以色列政府试图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冲突、推动人质交换,必然涉及撤军、政治承诺甚至领土安排,这必将遭到极右翼力量的激烈反对,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政权瓦解。军事与外交策略被政治结构绑架的以色列政府,迅速调整战略方向阻力重重。
政治命运目前难说
一段时间以来,以色列的国际声誉可谓跌至谷底,多方谴责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实施 " 种族灭绝 " 行为。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后,10 月 13 日举行的 " 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 " 受到高度关注。来自约 30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但作为加沙冲突当事方的以色列和哈马斯领导人缺席。有媒体爆料,内塔尼亚胡出席峰会的消息引发地区国家领导人的集体反对,导致他迅速取消行程。
在以色列国内,屡次大规模动员征招预备役人员,也严重影响了民众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挤占政府针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支出。11 月 4 日,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公布了 2026 年以色列国家预算初步框架,将赤字目标定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3.2%。他强调,在经历两年战事导致国防开支激增后,应更高效地管理国防开支。
随着冲突范围的扩展和冲突时间的延长,以色列内部在战后加沙治理、国际形象恢复、与美国协调以及对伊朗与黎巴嫩采取何种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 长期战争 - 社会动员 - 经济停滞 - 政治争论 " 的循环不断累积风险。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主管罗埃 · 基布里克曾指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在政治结构上高度脆弱,其政府当前的很多内外决策缺乏长期考量,不过是为了 " 拖过一个又一个敏感时间点 "。
在分析人士看来,即使当前执政联盟解体,也并不意味着内塔尼亚胡一定倒台。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手腕和政治运作极具灵活性。从其过往经历看,内塔尼亚胡并非完全依赖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力量,他常通过灵活让步和妥协,拉拢中间派甚至左翼政党的支持,组建跨党派的政治联盟。如果部分右翼和极右翼政党退出执政联盟,他仍可能通过引入中间派和左翼政党填补党派空缺,以维持政府运作。
实际上,在过去多年的以色列大选中,尽管选民常有批评,但每次选举,内塔尼亚胡仍能赢得大部分选民支持,重新执政。由于目前右翼和极右翼阵营中尚未出现足够强大的新党派挑战利库德集团,该党仍可能继续主导右翼与极右翼政治光谱,保持其核心地位。
此外,针对内塔尼亚胡的贪腐案的审判结果也不明朗。以色列司法改革仍在推进,未来可能逐步约束并削弱最高法院和检察机构的权威,从而限制法院对内塔尼亚胡作出贪腐判决。同时,国内民意对内塔尼亚胡是否应承担责任存在明显分歧,审判是否会彻底改变内塔尼亚胡政治命运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综合更多因素,即便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解体,也未必会导致以国内政党体系出现无法弥合的裂痕,而更可能成为国内政治格局洗牌的新起点。在少壮派政治力量崛起、社会整体右倾的大背景下,倘若不是内塔尼亚胡,未来以色列也很可能迎来新的、立场更强硬的政治领导人。(作者系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