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生活中,二维码随处可见。信息获取、网站跳转、结账支付 …… 一扫二维码全部搞定。然而,近期网上出现了一种说法,“据不完全统计,二维码每天的全球使用量高达 100 多亿个,很快就会被用完”。
二维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有多少种版本?它真的会用完吗?一起了解一下 ↓
什么是二维码?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 0 ”“ 1 ”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二维码何时开始在我国普遍用于支付?
我国对于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 1993 年。
2016 年 8 月 3 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
2017 年 12 月 25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这是央行在 2014 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从此,二维码支付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最近网传“全球二维码日均消耗 100 亿个”,为此有人担心,二维码有一天会不会被用光?
对此专家解释,目前,二维码的消耗量还没有一个非常精准的统计,即使按照全球日均消耗 100 亿个来计算,还需要推算出二维码的矩阵到底有多少种组合,才能知道二维码是不是真的会被人类用完。
以平时使用的微信付款码为例,二维码矩阵中有 25×25 即 625 个小方块,除去一些定位、纠错等功能的方块,还剩 478 个方块,每个方块有黑白两种颜色,可以组成 2 的 478 次方个不同的二维码。
警方提示:二维码或藏陷阱 切忌轻易扫码
技术的发展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烦恼。专家提示,理论上讲,二维码本身不会携带病毒,但很多病毒软件可以利用二维码下载,二维码技术已经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
警方介绍,扫描二维码有时会刷出链接,提示下载软件,有的软件可能藏有病毒。其中一部分病毒下载安装后会对手机、平板电脑造成影响;还有部分病毒则是犯罪分子伪装成应用的吸费木马,一旦下载就会导致手机自动发送信息并扣取大量话费。因此未知来源的二维码千万不要轻易去扫。
点击视频观看完整内容 ↓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