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Auto 2024-07-08
“苏7”第三次冲出赛道!没事比肩保时捷,出事只是家用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以为在赛道上出了两次严重事故之后,就没人敢拿某粗粮品牌 " 苏 7" 到赛道上刷圈了(不敢用真车名字,实在惹不起),尤其是在品牌方对事故作出正面回应并给出应对措施之前,确实不应该进行如此高风险的测试。

没想到,风险越高,就越能吸引到高手来挑战。

刹车 G 值不到 0.8G,说明了什么?

7 月 6 日,在懂车帝夏测赛道测试中,车手马青骅对包括 " 苏 7" 在内的多款纯电轿车进行极限圈速测试。

马青骅是谁?这是第一位参加 F1 周末赛的中国车手,同时也是 WTCR 的冠军车手,是目前公认的国内最顶尖的房车赛车手,人送代号 " 小马哥 "。毫无疑问,他是所有对 " 苏 7" 进行刷圈的车手中,段位最高的一个。

测试结果如何?

在参与测试的 7 款车型中," 苏 7"(四驱超长续航版)排名第三,落后于智己 L6(超强性能版)和特斯拉 Model 3(长续航四驱版),成绩还算不错,但测试过程中出现了惊险的一幕:" 苏 7" 在弯道中冲出了赛道!

根据懂车帝直播回放显示,当时马青骅正驾驶 " 苏 7" 在大直线上全速冲刺,入弯前尾速超过 200km/h,但在接下来的右转直角弯中," 苏 7" 发生了严重的推头,车辆直接冲出了赛道。幸好弯道外侧有较大的缓冲带,让马青骅有足够的空间救车,最后他把 " 苏 7" 再次驶入赛道,继续进行比赛。

从 " 苏 7" 的车内画面可以看出,入弯前全力制动时,车辆的最大 G 值一直没超过 0.8G。这是什么概念?现在一辆普通家用车正常情况下最大刹车 G 值普遍都在 0.8-1G,某些高性能车的最大刹车 G 值更是能超过 1.3G。

" 苏 7" 在冲出赛道前最大刹车 G 值没超过 0.8G

从动力性能来看," 苏 7" 四驱版绝对可以纳入高性能车的范畴,而作为职业车手的马青骅基本不可能在赛道上严重误判刹车点,对此我们可以断定," 苏 7" 这次冲出赛道的原因与前两次赛道事故一样,都是刹车系统在高负荷状态下出现热衰减所致。

马青骅在测试后表示," 这车的动力太强,但刹车极限很低,刹车的回馈比较模糊, 最后已经完全没有刹车。这样的车如果开在山路,或者连续下坡,会发生什么?"

为何纯电动车不适合跑赛道?

在 " 苏 7" 上一次发生赛道事故后,就有知名车评人公开呼吁大家不要再拿纯电动车到赛道刷圈,没想到,那次事件的热度还没过,新的险情就出现了。看来,这问题确实要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

距离 " 苏 7" 上一次在赛道上发生意外,仅过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众所周知,纯电动车的动力普遍都比同级燃油车更强,车身又明显更重,根据动能公式 E=1/2mv ²(m 为质量,V 为速度)可知,车越重、速度越快,制动系统所要承受的动能就越大,若刹车片、刹车盘、轮胎等与制动性能相关的部件冗余度不够高,在赛道或激烈驾驶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刹车性能衰退甚至 " 没刹车 " 的情况。

动力系统与制动系统性能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纯电动车上,而 " 苏 7" 是体现得最明显的车型之一。

以这次刷圈的 " 苏 7"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为例,其电机总功率达到 495kW,总扭矩高达 673Nm," 零百 " 加速最快 2.78 秒,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纯电动车都要快,妥妥的超跑级动力。它所匹配的刹车卡钳也是出自大厂 Brembo 的四活塞固定卡钳,而且卡钳已经覆盖了近三分之一刹车盘的面积,看起来规格是挺高的。

问题出在刹车片上。把 SU7 的刹车卡钳拆下来就会发现,其刹车皮面积只与某些单活塞卡钳所配刹车皮的相当,有博主对比过,SU7 刹车皮的面积甚至比高尔夫 GTI 的还小!注意了,SU7(四驱版)的整备质量比高尔夫 GTI 重了七百多公斤,而且动力是它的三倍以上!

超跑级的动力,超 2.2 吨的车重,但只配上两厢紧凑型车级别的刹车片,这样的车不可能在赛道上进行极限驾驶。

没事比肩保时捷,出事只是家用车?

" 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轿车,为何要上赛道?"

" 这不是赛车,日常开没问题的。"

" 下赛道前得改装刹车啊!"

……

在这次圈速测试的相关报道里,不难找到与上面类似的评论,不管出发点是什么,这至少反映出,人们开始意识到纯电动车是不适合上赛道的。

但问题是,为何相关的圈速测试还是越来越多,而且网友的关注度都很高,关键是流量都还不错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圈速测试历来都是检验汽车动态性能最公平的方式,再亮眼的账面数据都不如一个圈速榜来得有说服力。

需要说明的是,从燃油车时代开始,汽车的圈速测试基本都是在原厂状态下进行的,只有大家都是原厂状态,测出来的数据才最公平,最有可比性。

就像懂车帝这次夏季圈速测试,包括 " 苏 7" 在内的多款纯电轿车,都是原厂规格的量产车,而且都是由同一名车手在同一条赛道下进行测试。" 苏 7" 在其中一个弯道冲出了赛道,而其他车型则能正常通过,恰恰说明 " 苏 7" 在制动性能和弯道极限上不如其他测试车辆。

而大家关注圈速测试的更深层原因,车企的宣传与车辆的实际表现往往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引起了消费者的求真欲。

例如 " 苏 7" 在发布时就自称 "50 万以内速度最快量产车 "," 性能对标保时捷 Taycan" 云云。作为普通消费者,被这些夸大的宣传话术不断洗脑,难免会产生不必要的过度幻想,总想看看它的真实表现究竟有几斤几两。

事实上,作为一款定价 20 万出头,且面向主流用户的纯电轿车,可靠、实用、安全本应是最主要的产品诉求,性能和圈速啥的只是附加属性。然而,某些车企在成本、经验和技术储备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硬要打造一款媲美百万级超跑的 " 性能车 ",明显就是产品定位上的本末倒置。

多亏有了马青骅这样的职业车手给大家试错,让大家看清了那款 " 速度最快量产车 " 的真实面貌,否则,在车企的过度宣传之下,总会有用户止不住好奇心,在开放道路上进行各种实测。不出事当然能比肩保时捷了,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只会祭出那句经典名言—— " 我们只是家用车而已啦!"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